一场成功的政变:宇文邕诛除宇文护,后三国时代最强权臣落幕

杜少说历史 2023-02-16 16:54:32
一、后三国时代最强权臣的突然落幕

北周天和七年三月十四日(572年,南陈太建四年),北周京师长安文安殿。

北周晋国公、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宇文护,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同州视察回到长安,就被皇帝宇文邕迎入宫中。武帝宇文邕像往常一样,对这位堂兄尊敬且亲切,在文安殿对宇文护行兄弟之礼,然后缓缓将其迎入含仁殿拜见太后。武帝对宇文护说道:“近日母后年事已高,却喜欢饮酒,我屡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今日兄长参见时,务必要替我劝说母后”。说罢,从怀里拿出《酒诰》。宇文护看着这位比自己小了30岁的堂弟如此诚恳,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含仁殿内,宇文护正认真地为太后诵读着《酒诰》,突然间遭到重击,瞬间头晕目眩,倒地不起。是谁敢袭击宇文护?没想到居然是北周皇帝宇文邕本人,他亲自操着玉笏,一击将宇文护打倒。宇文邕随即命令左右太监将宇文护砍死,可宇文护平日权势太盛,左右太监哪见过这种场面,颤抖着握着刀剑连砍几次,居然使不上劲,宇文护毫发无伤。眼看宇文护有缓过来的迹象,一直隐藏在侧的卫国公宇文直冲上来一剑将宇文护杀死。

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到北周天和七年(572年),这位掌权近16年,连杀西魏恭帝、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三帝,诛杀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三位均为初代八柱国)及李远(初代十二大将军,后晋柱国)四位柱国级大臣的后三国时代最强权臣,就这样突然间,稀里糊涂地落幕了。

北周晋国公、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 宇文护

随后,宇文邕立刻召见了长孙览,将宇文护的直系亲信全部诛杀,这份名单包括:

宇文护诸子,柱国谭公宇文会、大将军莒公宇文至,崇业公宇文静、正平公宇文乾嘉。

宇文护诸弟,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

宇文护亲信柱国侯龙恩、侯龙恩的弟弟大将军侯万寿、大将军刘勇、中外府司录尹公正、袁杰、李安。

从宇文护亲信的官职、爵位、勋位可以看出,各个手握重权。可这次政变,宇文护集团却丝毫没有反抗,引颈就戮。北周政权也没有引起任何动荡,相比北魏孝庄帝刺杀尔朱荣后身首异处、南朝宋每次皇位更迭的兵戎相见、南朝齐明帝萧鸾将高武后人几乎杀尽、南朝梁武帝末期的诸萧混战,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手段之雷厉、善后之稳妥,堪称后三国时代,甚至于南北朝时期最成功的一场政变。

二、年轻皇帝的班底

政变,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场豪赌,轻则失败命丧黄泉,重则内战王朝颠覆。而北周武帝宇文邕,用12年的光阴隐忍,终于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成功一波反杀,将宇文护集团一举诛灭。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宇文邕的性格,那就是阴沉,甚至阴郁,城府极深。让我们回到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宇文邕接受北周明帝宇文毓遗诏登基。他看着死在自己前面的两位兄长,面对无比强大的宇文护,选择了隐忍。刚一登基,就下诏加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政则晋国公,祭则寡人。反正自己是个空头皇帝,没有的东西,那就不妨大方地交出去。宇文邕将自己一头扎入书本中,多次驾临太学,让宇文护误以为,这是一位文弱儒君,一心只关心百姓教化,推崇礼教,无心军权政事。

北周武帝 宇文邕

但是你若认为宇文邕是在自恃年轻,坐等比自己大30岁的宇文护自然死亡,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年轻的皇帝(登基时17岁)从登基伊始,就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他的第一个心腹,叫宇文孝伯,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安排宇文孝伯担任右侍上士。右侍上士,是皇帝的侍卫队长,负责皇帝寝宫、出行和上朝的安全,是正三命。西魏时期宇文泰设立九命之法,原来的一品就是九命,所以正三命的右侍上士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官。但是这个小官又很关键,一般权臣想控制皇帝,禁卫系统是不容任何外人进入的。当年宇文护第一次诛杀北周孝闵帝,就是拉拢了掌握禁卫军的领军将军尉迟纲。但是宇文邕为了打消宇文护的猜忌,说让宇文孝伯担任禁卫,只是方便与自己一起读书。宇文邕刚刚登基,任命的又只是禁卫系统的一个小头目,宇文护也不好直接驳了新皇帝的面子,就答应了。

同时,宇文邕又任命了另一亲信王轨担任前侍下士,这是正一命的禁卫小官,也就是个小队长,宇文护自然也不会过问。就这样,宇文邕刚一登基,就用完全放弃政务军权的代价,换来了宫中禁卫系统的安全。至少,宇文护要是想像毒死周明帝宇文毓一样毒死宇文毓,宇文孝伯和王轨应该会先试毒吧。

宇文孝伯,是宇文泰的族子宇文深之子,属于宗室疏属。其伯父宇文测、父亲宇文深,都深受宇文泰器重。尤其是宇文深,东西二魏几次大战,屡献良策。宇文测、宇文深、宇文孝伯的家族与宇文泰的关系,其实类似于北齐的高乾、高敖曹家族与高欢的关系,都是后来认得远宗。宇文测、宇文深都是追随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时候才投奔宇文泰的,但是宇文泰将他们当做宗室,这是每个帝王创业阶段都会发生的事,别管多远的亲戚,有总比没有强。南陈文帝陈蒨甚至将毫无血缘的闽南军阀陈宝应封为宗室,可见一斑。但宇文测、宇文深这一家族确有真才实学,但是血缘太过疏远,没法承受托孤重任,否则也不会轮到宇文护成为托孤大臣。

而王轨,自号太原祁县王氏,家族世代为州郡冠族。太原祁县王氏,东汉出过诛杀董卓的司徒王允,曹魏时期出过发动淮南第一叛的太尉王凌。但是王凌被司马懿诛杀之后,太原祁县王氏遭到毁灭性打击,远不如太原晋阳王氏,也正因为如此,南北朝时期,很多寒门冒姓祁县王氏,反正历史不可考嘛,摇身一变就成了起自东汉的士族冠族。北魏改革后讲究门第,王轨家族被赐姓乌丸,即历史上的乌丸王氏。王轨家族在北魏世代为官,其父王光在北周也做到了骠骑大将军,位列县公。

四年后,宇文邕借着宇文护从北齐迎回生母,举国欢庆之际,又任命了宇文神举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小宫伯。小宫伯是重要禁卫系统武官,可见登基四年的宇文邕,在一步一步往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宇文神举,是仪同三司宇文显和之子,他的家族和宇文孝伯家族一样,也是宗室疏属。但是宇文神举早年丧父,而宇文孝伯的父亲宇文深对其很是照顾,所以也是因为这层关系,宇文神举才会被宇文邕拉拢。

除此之外,宇文邕在做鲁国公时期,长孙览便侍奉宇文邕。长孙览出自北魏名门,是北魏上党王长孙稚的孙子,因此也是宇文邕的天然亲信。

三、隐忍十二年的一场成功政变

可以看到,宇文邕的亲信们,都是宗室疏属,和一些虽然出身名门但是还没什么权力的政坛后辈。那么,位高权重的宗室近臣在干什么呢?

当年宇文泰去世后,宇文护在八柱国之一于谨的拥护下顺利掌权。只要于谨在,宇文护的权柄就稳如泰山。于谨不仅为初代八柱国,且为燕国公、大宗伯、雍州牧,军政两界大佬。宇文邕对其极为尊重,将其任命为掌管国家教化的“三老”。武帝每每驾临太学,都在大门和屏风之间迎接于谨。入座后,下属送上的饮食,武帝都要跪着放好食器,挽起衣袖为于谨割肉,于谨享用之后,武帝亲自跪着送上酒器供其漱口。等一切结束后,武帝面北向于谨请教治国道理。古代帝王坐北朝南,武帝自降身价,面北朝南之举,可谓给足了于谨面子。

于谨,被稳住了,也麻痹了宇文护。于谨病逝于天和三年(568年),其长子于实袭爵。但是于家的势力,却被其次子常山郡公于翼继承。于翼继承了于谨之风,文武双全,久历军事。而于翼此人,善于观察,他早就察觉到了宇文邕的心思,暗中倒向了宇文邕,于家的第二代倒向了皇权。

而另两位重臣,北周太祖的外甥,尉迟迥和尉迟纲。哥哥尉迟迥是北周名将,此时位列柱国大将军、蜀国公,常年镇守蜀地、陇右。他政治上比较中立。而弟弟尉迟纲,倒向宇文护,任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吴国公。早年因为担任领军将军,掌控禁军,是帮助宇文护掌权、诛杀北周孝闵帝的关键人物。但是这位宇文护的得力助手,病逝于天和四年(569年)。另一大实权派尉迟家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但宇文邕依旧选择了等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宇文护政治上对内加强集权,轻徭薄赋,开渠废奴,延续苏绰改革成果,对外北联草原,西和吐谷浑,国力大升,声望日隆。但是对外战争,无论是东征北齐,还是南下陈国,都败多胜少,又致声望大损,诸将颇有微词。所以年近60的宇文护,始终无法走到篡位的那一步。而趁着宇文护几次出师不利,宇文邕一步一步将自己的小兄弟们提升至更关键的岗位。比如宇文孝伯,升到了小宗师,领右后侍仪同。宇文神举,升为右宫伯中大夫。小宗师,负责宗室管理。右宫伯中大夫,是禁军重要将领。这两个职位为将来变乱中稳定宗室和军队,至关重要。

而王轨,更是悄无声息地累迁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仪同三司。由于西魏、北周托古改制,所以官职和我们熟知的秦汉魏晋官职名称不太一样,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相当于魏晋时代的中书令、中书监,掌管诏书起草与发布。很明显,将来一旦有变,王轨一定会迅速发出诏书稳定局势,防止宇文护一党可能的反扑。

而卫国公宇文直的倒戈,是政变时机成熟的关键。

卫国公宇文直(即卫王宇文直,北周初期皇帝称天王,因此初期宗室最高爵位为国公),是宇文泰第六子,他更尊贵的身份,是宇文邕的同母弟,真正的近支宗室。但是他最初确与宇文邕离心离德,屈身成为了宇文护的亲信,也靠着宇文护成为了实权宗室,位列大司空,出镇襄州,负责帮助西梁对付南陈,是西梁小朝廷的实际太上皇。南陈湘州刺史华皎叛乱时,宇文直作为元帅率军支援华皎,与南陈名将淳于量、吴明彻交战于沌口,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宇文护将其免职,回府闲置起来。但宇文直生性虚伪诡诈,贪狠无赖,于是倒向宇文邕。他主动向宇文邕献计铲除宇文护,并希望将来得到宇文护的职位。本文开头的一幕,就是宇文直直接策划的结果,也是宇文直给了宇文护致命一击。

于是天和七年(572年),在宇文护军旅失利、威望受损,又掌权多年,得罪甚广,对宇文邕有所松懈,刚刚巡视边境回京之时,一场隐忍12年之久的政变就发生了。而此时的宗室与禁卫、中书与外部重臣等关键因素,都被宇文邕和他的亲信们搞定。又由于事先保密出色,突然发难,宇文护及其党羽丝毫来不及反应,全部引颈就戮。

政变关键人物 卫国公 宇文直

四、一场成功的政变,轰轰烈烈的建德时代开启

政变之后,如何善后,也是大学问。而北周武帝宇文邕除了诛杀了宇文护的直系亲信后,对宇文护执政时代的班底,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毕竟乱世之中,稳定最为重要。

当时的北周战神,大司马、小冢宰、雍州牧、齐国公宇文宪,在宇文护时代深受重用,手握重权。宇文护有什么事不便对宇文邕直接说,都由宇文宪转述。宇文护被诛杀后,宇文宪很是不安。而卫国公宇文直想接管大司马的权力,掌管军旅,于是进言要将宇文宪按宇文护党羽诛杀。武帝不肯,并对宇文宪进行安抚。后来,宇文直多次进言陷害宇文宪,甚至诬陷宇文宪在太后去世时喝酒吃肉,宇文邕也对他进行了训斥。而另一大将尉迟迥,也依旧获得了武帝的重用。

南朝大才子庾季才,当年作为江陵之囚来到北周,收到宇文泰以及后来宇文护的礼遇。他借星象之说,婉转的劝告宇文护应该急流勇退,得享天年。但是宇文护非但没有理会,反而对他从此疏远。后来,宇文护被诛杀后,从他家中搜到很多劝进的文书,大部分都假托符命妄图制造异谋。而唯有庚季才所写的,是借星象变化,劝诫宇文护把朝政大权还给武帝。武帝于是赏赐给庚季才三百石小米,二百段布帛,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又如肥城郡公侯植,看到自己的堂兄侯龙恩投靠宇文护,时常对其进行劝诫,以免将来祸及家族。他又如同庾季才一样劝宇文护以伊尹、周公为榜样,不要有非分之想。结果同样被宇文护疏远,并且暗中报复,侯植郁闷而亡。等到侯龙恩一家被杀,侯氏一门都受牵连,武帝却因为侯植的忠诚,特意赦免了侯植的子孙。

总之,这场政变,在诛除权臣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护了北周王朝的稳定,是乱世之中难得的成功的政变。

政变的第二天,武帝宇文邕大赦天下,改年号“建德”。轰轰烈烈的建德时代,开始了。

而这场政变最大的余波,居然来源于三年后的政变功臣卫国公宇文直。

宇文直当初投靠宇文邕,就想获得宇文护的职位。但是武帝宇文邕将大冢宰一职,给了齐国公宇文宪。其实武帝亲政后,必然不会允许大冢宰一职像过去一样大权独揽。将此职给宇文宪,实际上有将久掌军旅、又是雍州牧(长安在雍州,雍州牧非宗室重臣不可为)的宇文宪明升实降的意味。但是宇文直得知没当上大冢宰后十分愤恨,又讨要宇文宪以前的职位大司马,想掌握军队大权。武帝怎会不知道宇文直的品性,于是借口大司徒位在大司马前,将虚职大司徒授予宇文直。这让自诩政变最大功臣的宇文直内心埋下了不服的种子。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宪、宇文直等七位宗室进爵为王。这一年七月,武帝宇文邕巡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趁机在长安发动叛乱,结果兵败被贬为庶人。不久又有异心,与其十个儿子一起被武帝诛杀。

而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王轨、长孙览、于翼、尉迟迥、宇文宪等人,却随着武帝一起走完了建德时代。并在北周末期,开启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2 阅读:1197
评论列表
  • 2023-02-17 21:05

    可惜北周武帝未得尽展雄才大略

    寒苏 回复:
    柴荣,天下九分只占其三,武帝天下九分占六,而且辽国和突厥,五帝能把图解打垮,而柴荣灭不了了
    王麻子打野鸡 回复:
    其实我也觉得柴荣功绩和能力被夸大了

杜少说历史

简介:每天分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