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不该有差生一说为何让人如此反感?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7-27 03:42:3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提出这句话的是近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他提这句话的时候,当代应试教育在国内应该还没有成型,站在因材施教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绝对是一种大情怀的教育观,没有问题的。即使一些天生的痴傻儿童,付诸足够的耐心与爱心,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点滴做起,不用要求他们去学好文化功课,培养一些基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应该也会有所进步的。陈提这句话的用意,应该是鞭策自己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内容施教,言传身教,力争让所有学生通过学习都取得相应的进步。

然而,这句话却成为当代许多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厌恶的一句话。不得不承认,是当代教育的价值观应试化发展造成的恶果。尤其许多不亲临一线的教育领导,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不择手段挤压一线教育工作者,更是把原本没什么毛病的话当成精神压迫来让教师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他们喜欢的考试型人才。

很明显的一点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应试,所以,即使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教学成绩也会有好有差,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也会产生优劣之分。而苛刻的用教学成绩来给教师排名次,更是寒了许多兢兢业业做教育的一线老师的心。

个人认为,陈老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角度提出这句话没有错。错误的是当代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教育方式超出了陈老所生活年代的认知。这句话的本意绝不是应试教育下的会教就能把所有人都送进清华、北大。教育的应试化发展,让原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演变成了今天的以学科考试为本。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可是,从小厌恶死板的学堂教育。如果用当代教育的价值观来培养,他一生都难得踏进实验室半步,而且繁重的书面学业考试压力,会让他一生的受教育生涯蒙羞。还有近代的韩寒,文学天赋不错,却门门功课挂红灯,用应试的眼光去评价,也算绝对的差生,然而,他用自己的行动鄙视当前的高考制度、应试教育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应试化的发展局限了中国人对大格局教育观的认知。其实,语文教育不该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刷题、考试、排名次,识字的基础上,开展简单的读书、写作习惯培养,扎实的书写训练。而科学教育也不是简单的上了初中才学习两三年理化生,很多科学家从小就广泛在图书馆涉猎自然科学书籍,从小学着在自然界中独立观察思考,在实验室里实践探索的。达芬奇之所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健将,如果没有小时候扎实地画蛋培养起的良好习惯能行吗?

教育的应试化发展,让当代教育成为一种畸形产物。英国的高材生慕名来参加高考,却被考得莫名其妙,铩羽而归。是否就说明了英国的高材生都是些差生?同时,现代教育推崇的一些高分人才,如果用科学的学科素养来评价,除了会考试,语文方面,他们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言风格?有高质量的个人作品问世?理化生方面,只是做考试大纲内的考试题,是否在图书馆涉猎大量的学科书籍掌握了学科思想方法?都经历了大量的实验过程掌握了实验探索的技巧吗?音乐艺术方面,培养了基本的才能?

评价标准的不一样,优生、差生往往天壤之别!

对于陈鹤琴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理性的来看,不要站在今天应试教育的狭隘认知下评价。

2 阅读:227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9:27

    好的学校我们已经用钱起高了!你要入也要出一分力?力不到不从心[呲牙笑]

  • 2024-07-27 21:28

    事实存在

  • 2024-09-17 11:55

    把个人情怀变成硬性要求,这就荒唐了。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