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力不讨好?中国歼10还没回家,泰国转手把12架战机订单给了西方

史镜纪实哦 2024-09-03 15:22:35

泰国军购案:歼-10C痛失东南亚,一场“意外”背后的必然

2024年8月,中泰“鹰击-2024”联合军演,中国空军可谓是诚意满满,歼-10C、歼-10S、空警-500这些“当家花旦”悉数登场。谁都没想到,这边厢中泰两国还在秀“兄弟情”,那边厢泰国的新战机采购计划就爆出大冷门:瑞典“鹰狮”战机和老美家的F-16V战机成了“座上宾”,而咱们的歼-10C却惨遭“淘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不少网友大呼“看不懂”,纷纷猜测:是不是歼-10C性能不行?还是中国军工在国际市场上“水土不服”?要我说,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表面上看,这是场简单的军售竞争,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背后是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是中国军工崛起之路上的必然挑战。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真正“C位出道”,咱们还得继续修炼内功,毕竟,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一、中泰军演:一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博弈

这次中泰军演,表面上是两国“兄弟”联手“秀肌肉”,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揣着各自的小算盘,玩的是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博弈。

对中国来说,东南亚这块“风水宝地”一直是咱们的“心头肉”。这些年,南海不太平,越南、菲律宾隔三差五就来“碰瓷”,搞得整个地区乌烟瘴气的,咱们也挺头疼。这时候,泰国这个东盟“老大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说,这次军演,与其说是军事演习,不如说是给外界释放信号:中国和泰国,那可是“铁哥们”,谁也别想来“插足”。当然,除了“秀恩爱”,咱们也没忘了“偷师学艺”。

泰国空军手里,除了美制的F-16,还有就是瑞典的“鹰狮”战机。这回军演,正好给了咱们一个近距离观察“鹰狮”的机会,好好研究一下它的性能和战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再来说说泰国。别看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心里的小九九一点也不少。这些年,泰国一直奉行“骑墙”政策,在大国之间玩平衡,谁也不想得罪。这次军演,对泰国来说,既能提升国防实力,展示“存在感”,还能向外界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和中国关系好着呢,但也没忘了西方老朋友。

说白了,这次中泰军演就像一场精心安排的“政治秀”,双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中国想借机在东南亚地区“刷存在感”,稳固与泰国的关系;泰国则想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外交手腕”,在中西方之间“左右逢源”。

二、“鹰狮”突围:中国军工的“滑铁卢”?

按理说,歼-10C的性能比“鹰狮”只强不弱,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可为什么泰国最终选择了“鹰狮”,而不是咱们的歼-10C呢?说到底,还是咱们中国军工在国际市场上“根基不稳”,吃了“经验不足”的亏。别着急上火,咱们慢慢分析。

首先,泰国空军现在用的主力战机是F-16和“鹰狮”,如果继续买这两种战机,无论是飞行员培训、后勤维护还是作战体系的整合,都能省去不少麻烦。可要是引进歼-10C,那就意味着要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这对泰国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其次,咱们还得认清一个现实:国际军售市场,从来就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性能好,价格低,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成败的,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泰国一直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在军事采购方面,他们也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而是选择在中西方之间“脚踩两只船”。这就好比“买保险”,谁也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出事了,那可就全完了。所以说,泰国选择“鹰狮”战机,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不得罪任何一方”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责任全推到泰国身上,中国军工自身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的话语体系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国家的决策。比如,他们经常给自己的武器装备贴上“先进”、“可靠”的标签,而中国制造则常常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再加上,咱们的军工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军工“走出去”的步伐。

总而言之,泰国军购案的“反转”并不意外,它折射出的是中国军工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挑战。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真正“C位出道”,咱们还得继续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泰国军购案:歼-10C痛失东南亚,一场“意外”背后的必然 (下)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军工的挑战与机遇

泰国军购案,说到底只是一次普通的军售竞争,但对中国军工来说,却是一次宝贵的“实战演练”。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军售市场,水很深,不是光靠“性价比”就能赢的。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真正“C位出道”,咱们还得认清形势,苦练内功,走出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

首先,咱们得明白,国际军售市场,从来就不是一片“净土”,它和地缘政治、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等,都脱不了干系。很多时候,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背后的“博弈”。就拿泰国来说,他们选择“鹰狮”战机,固然有体系兼容性、后勤维护等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只能选择一个相对“中立”的选项,来维持自身的“平衡”。

面对这样的现实,咱们与其抱怨“不公平”,不如主动适应规则,学会“下棋”。其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硬实力”,永远是咱们的“立身之本”。这些年,中国军工发展迅速,很多武器装备的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歼-10C战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咱们在品牌建设、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还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便宜没好货”。这就需要咱们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让世界看到中国军工的“高精尖”和“可靠性”。最后,咱们要善于利用“朋友圈”的力量。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这也为中国军工“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咱们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帮助他们提升国防实力,同时,也为中国武器装备打开销路。另一方面,咱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军贸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总而言之,泰国军购案的“意外”结局,既是中国军工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

0 阅读:83

史镜纪实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