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初北平校长在2024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信方校园 2024-09-17 01:08:24

把握好人生的2.0阶段

——在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初北平

2024年9月9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祝贺风华正茂的你们来到百年正青春的上海海事大学,开启人生新航程,迈向美好新未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来自祖国各地以及加纳、孟加拉国、利比里亚、缅甸、老挝、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国家的4044名本科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师长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这几天,大家踏入校园后,都在逐渐认识海大、感受海大,这是大家与海大的初次相识。我相信海大值得你们一生去感受和品味。115年前,国家内忧外患,“航权旁落,亟待广植人才,以图挽救”。在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和教育家唐文治的呼吁和支持下,晚清邮传部决定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设立船政科,这就是上海海事大学的根脉和起源,并由此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此后,学校几经变迁,始终弦歌不辍、薪火相承,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航运人才。

今天,在你们当中有怀揣航运梦想,矢志传承航运精神,并以高分考入交通管理专业(新国航班)的陈理达同学;有穿越时空,共赴海大,与自己父亲成为校友的双胞胎姐妹吴浓、阮雨同学;还有拿到海大0001号录取通知书后,感叹自己“像是握住了通往新世界船票”的林承希同学;更有今天来到海大追逐人生理想的全体新生们,我想对大家说:你们选择海大,是一个正确而智慧的选择!你们就是进入一流海事院校的一流学生!

我们的学校,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上海,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临港新片区。当前,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正在加快建设和深入推进,这些都与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高度契合,你们此时加入海大,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如果说大家在进入大学前,还是人生的1.0阶段的话,那么进入大学后,你们将开启更加自主自立、目标更加明确的2.0阶段。如何把握好人生的这个新阶段,实现向下一个阶段的成功跨越,是每个新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提几点要求和期望:

第一,在追寻梦想中刷新自我。梦想是一种力量,大至国家和民族,小至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前行就缺乏力量,人生就失去方向。上海海事大学之所以建校,就是缘于张謇、唐文治等前辈们怀揣教育救国、挽救航权的梦想而成。唐文治老校长,曾在1911年的开学典礼上向新生们讲到:“诸生今日来校学习航海,日后,个个要到海上做事,看大浪,吹巨风......愿诸生学成致用,不负厚望”。

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你们来到海大,将来有的会成为船长、轮机长,领航巍巍巨轮穿越世界各大海洋;有的会进入大国大港,参与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等建设;有的还会加入海事各领域,服务全球海事治理等等。希望大家树立起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而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梦想!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来自哪个地方,都要坚持这份梦想,因为它无关身份、区域、年龄、性别等,关乎的是你们的目标和价值,只有当你在追求报效国家和社会的伟大梦想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才能让你不断刷新自我,获得成长!

第二,在探索未知中编码未来。大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创造知识、引领思想、探索未知。因此,同学们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自己迎来的不仅是学习阶段、学习任务、学习场景的变化,也是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变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科学、人文、历史、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一切新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是大学精神的珍贵所在,也是大学生最宝贵的品质所在。近几年,海大的师生科研团队,围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断探索、突破,在港口数字孪生技术、船舶能效、船舶新能源技术、极端环境船舶材料、海洋通信、航运高端服务、海洋法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在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同学们来校后可以主动加入进去,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努力,再次向这些领域的新问题、新知识发起探索。

多年来,我们的校友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取得了许许多多引以为傲的成绩。每次与优秀校友们交流的时候,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们获得的成功多半源于他们在各个领域内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很多校友也将这种探索和创新意识归功于在校期间,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和影响,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大学这个阶段是大家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阶段,春华四载,这是一个读书求知的黄金时期。希望你们在大学期间保持对一切新知识的热爱和渴望,以一颗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心态去学习和成长,为自己编码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三,在突破囿限中转型升级。相比于1.0阶段,2.0阶段面临的选择更多,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困难也更复杂,这些困难和挑战既可能来自于你们离开父母庇护,独自适应新环境,加入全新校园生活的困惑,也会来自于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难度与曲折,有的同学甚至会感觉到这些困难和挑战是自己无法逾越和突破的囿限,因而选择消极应对,但这是最不可取的方式,“低头族”“后排症”“躺平人”不应该是当代青年学生的代名词,相反,奋斗、拼搏才是突破囿限的正确选择,是青年大学生最亮丽的底色。

我知道,很多同学可能在进入大学前,都会听到亲友或老师们说“好好努力,上了大学后就轻松了”。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想要从一所好的大学顺利毕业,是需要用努力和拼搏才能实现的,上海海事大学就是这样一所高校,大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过关斩将、转型升级!就像近期火遍全网的《黑神话·悟空》中所讲到的:“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怕甚么山高路险,自往前”。希望同学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在遭遇人生囿限时,积极应对、主动跨越。不论你是作为“社牛”的E人,还是属于“社恐”的I人,都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大学生活。在迷茫和焦虑时看一看落日余晖下的海事灯塔、走一走学长学姐们踏过的海燕山、唱一唱属于每一位海大人的校歌《破浪向前》。在课堂和学术活动中碰撞思想,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增长才干,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在社会实践中丈量青春。

上个月,大家可能都在观看奥运会,很多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并实现了个人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赛道,你们未来四年的赛道已经打开,我相信通过你们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能在四年后实现从人生的2.0阶段升级为3.0阶段,站上人生的更高舞台!

谢谢大家!

用创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在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初北平

2024年9月9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海燕山下、智慧湖畔,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景象。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来自祖国各地以及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博兹瓦纳、加纳、喀麦隆、肯尼亚、孟加拉国、缅甸、摩洛哥、尼泊尔、尼日利亚、土库曼斯坦、也门、伊朗、越南等国家的2764名研究生新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师长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具有115年办学历史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是我国航运、物流、海洋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国家高等海事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始终坚持发展一流研究生教育,将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的重要发展战略。今天你们的到来,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学校事业发展特别是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研究,而研究的核心是创新,这是大家做好科研工作,照亮未来前行之路的关键,也是大家入学后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和体会。

首先,心怀“国之大者”是创新为光的根本。只有我们把学习和科研的目标,融入到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中,才能有专心致志、潜心研究的不竭动力,才能真正做好“顶天立地”的研究,这是创新为光的根本。在学校115年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国家航运、物流、海洋等科研领域勇攀高峰、贡献智慧的海大人。无论是一心报效国家,全力投入航海教学、科研工作,潜心钻研出全新《天体高度方位表》,完善航海天文定位计算表的老校长陈嘉震先生;还是秉持“科技救国”理想,远赴欧洲求学,聆听爱因斯坦讲学,回国后倾其所学,鼓励学生“为国家富强出力”的红岩烈士周均时校长。无论是毕生投入海商法研究,服务国家航运事业,成为我国海商法学科先驱和新中国海商法学奠基人的魏文翰、魏文达先生;还是时至今日,耕耘在港航各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将研究兴趣系于“国之大者”,力争做出更多解决国家急需、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沿性、引领性研究。希望大家要向他们一样,坚持把创新融进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第二,坚持“学以致用”是孕育创新的土壤。同学们学习知识、开展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创新的种子找到肥沃的土壤,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有时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时间想出一个似乎是创新的主意,但结果可能是不切实际、缺乏可行性,甚至已经是过时的想法。因此,我们追求科研创新,既要放眼未来,更要立足当下,服务科技革新、产业变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否则大家可能会越走越窄,所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因为知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源于实践的。真正的做学问,不仅仅只是读了多少书,记住几项理论,关键还看你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2022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张子昂,在校期间参与了省部级、局级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并且还担任了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在谈到自己科研工作时,就提到自己的研究“始终聚焦交通强国战略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关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和国家供应链补链强链”。2022级国际法学专业孔祥玲同学,争取到最高人民法院实习的宝贵机会,以法院的司法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法学理念,为她打开了专业研究的新思路、新视野。因此,大家要在扎实的理论功底上,从实践经验、实际问题出发,从而作出更多“学以致用”的研究,寻找到更多创新种子的土壤。

第三,笃志“学习探索”是创新之路的关键。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在不断失败、不断尝试间循环往复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遵循老师的指导,真正做到潜心学习、积极探索,持之以恒。多年来,学校有很多师生科研团队,他们围绕自身研究方向,持续探索,不断前行,为学校特色领域的科研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海洋与科学工程学院范润华教授,回顾自身科研工作时就谈到“在来校工作后的第一年,申报的十项科研项目全部失利,但是自己并没有放弃和气馁,而是花了大量时间深入一线调研,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对海洋领域‘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的诸多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范教授团队正是以这样一种科研精神,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一系列成绩, 也推动了所在学科的发展,材料学科2023年成为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同学们,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寻找边界、突破边界。因此,大家要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在扎实学习、探索进取的过程中攀上科研“新高峰”。

各位同学,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创新和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希望你们把勇担责任使命、胸怀家国天下融进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奋进创新、勇攀高峰的姿态走好更加精彩的人生之路!

谢谢大家!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摄影 | 千帆通讯社

编辑 | 姚旭

责任编辑 | 焦玉玲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千帆通讯社

0 阅读:0

信方校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