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内卷到爆炸的年代。
孩子读个书,需要内卷,不是拼成绩,就是拼父母,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拼家底。从小,孩子就失去了健康、快乐的童年。
成年人步入社会,所面临的内卷更严重。有的内卷,是几百上千人争一个岗位;有的内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怕摔下了桥,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中年人有了家庭和孩子,就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免不了就要拼命鸡娃。一群人都鸡娃,等于一群人都没有鸡娃,越卷越让人窒息。
到了晚年,内卷就结束了吗?没有结束。无数老年人还需要争夺养老的资源。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高额的退休工资。
卷到极致的大环境,搭配上无数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只有感慨和悲叹,而不知如何评价。
02
先来谈谈“年轻人执着考公”的问题。
界面教育统计,2022-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分别为212.3万、259.77万、303.3万人,同比增速连分别为35%、22%、17%,2024年报名人数更是首次突破300万。
考公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从2022年的212.3万,竟然飙升到了2024年的303.3万。两年时间,多了接近一百万人报考。
这说明了什么?
年轻人的考公执念,愈发严重。他们宁愿不去工作,也要一味心思备考公务员。在他们看来,在私企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唯有当上公务员,人生才能安稳下来。
这就跟古时候的读书人执着于“科举”是一样的。种田毫无出路,只有金榜题名,进入到朝廷,才有资格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然,就不会有《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了。
在今时今日,不考公,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对在于,编制内,确实比私企稳定。不对在于,随着铁饭碗出现裂痕,编制内,也并不是绝对稳定的。
03
再来谈谈“中年人执着鸡娃”的问题。
人到中年的父母,有可能自己没读过大学,就希望孩子可以读上大学。为此,他们会耗尽钱财,去给孩子鸡娃,幻想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以往考大学,确实比较困难。如今考大学,由于大学扩招,所以难度降低了。
只要家长舍得花钱培养孩子,那孩子读个本科,其实是轻轻松松的。问题是,孩子大学毕业后,该何去何从呢?
也就三条出路,要么继续深造,可深造到博士,也需要出来工作赚钱;要么去私企打拼,接受996工作模式的毒打;要么埋头考公考编,极小概率吃公家饭。
由于只有这三条出路,所以无数父母花了上百万鸡娃,到头来一无所得。
首先,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博士,也不是每个博士,都能找到高薪工作;其次,在996的职场中,是没有前途的,只有35岁被淘汰。
第三,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一定就能考公考编上岸。毕竟,这是小概率事件,比投胎到有钱人家庭的概率,还要低。
04
不论是年轻人执着考公,还是中年人执着鸡娃,都反映了一个现实——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内卷这一条出路。
这一条出路,有一个残酷的地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比如说有1000个人争1个岗位,争到最后,注定只有1个人胜出,而失败的999个人都会被淘汰。
难道说,这999个人没有努力吗?不是他们没有努力,只是竞争太残酷,岗位太少,胜出的概率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还要低罢了。
失败者结婚生子后,会拼命鸡娃,希望孩子可以继承父母的“意志”去内卷,为了光大门楣而拼命努力。
这就导致了一个死循环:
“鸡娃——孩子大学毕业后考公——孩子成为父母——继续鸡娃——孩子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继续考公”。永无止境。
这,其实挺讽刺的,也挺悲哀的。
05
上文谈到了《范进中举》。
54岁的范进,考上了举人之后,就激动得无法控制自己,直接疯掉了。
为什么范进会疯掉?因为前后的落差太大了。中举前,极度落魄,还荒废了54年的人生时光。中举后,由于顺利上岸,可以改变命运了。
可悲的是,命运之神没有眷顾范进,而是在他中举的那一刻,就让他乐极生悲。
以往,生产力落后,自然没有什么选择。如今,生产力极度发达,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了,为什么今人还要像范进一样,如此执着呢?
自己是什么阶层,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有些事,可以尝试,但不要执着大半辈子。不然,不仅自己的人生是悲剧,就连孩子的人生也是悲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