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人类文明史》(3/3)

名著解读 2023-09-17 22:37:59
第三部分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呢?

其实读完这本书,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在它看来,任何人认知的世界,都是从自己所在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所认识的世界历史,也不过是从某个中心视角组织起来的历史,比如欧洲中心史观、伊斯兰中心史观、中国中心史观等等。不同史观下有多少种历史,取决于世界上有多少个自认为“我们”与“他者”不同的社会星群。任何两个社会星群的历史叙事,都会基于同样的事件讲出不一样的结构和重点。这就是本书的又一个重要概念:主体叙事。

在主体叙事中,每种文明都视自己为历史的中心;虽然知道别的文明存在,却认为自己之外的文明都只是历史的配角。换句话说,主体叙事是经过主体筛选过的事件和思想的集合,是人们看待世界、理解历史的基本思维方式。所以,要想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就要转换我们头脑中的主体叙事。说白了,不能光把别人作为配角放进自己的世界图景中,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和处境看待问题。甚至要构建一个包括全人类在内的主体叙事,才能在世界上增进沟通,减少冲突。

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总结了几条原则,跟你分享。

首先,要消除对单一真理的迷恋,尊重不同的观点。正像前面提到,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抽象,但因为抽象的重点不同,用不同观念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就像在同一片星空中,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星座一样。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念看作唯一绝对的真理。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更别说践行了。特别是在历史上,因为观念差异或信仰不同导致的冲突实在太多了。比如前面提到的冷战、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教会对科学家的迫害等等,都是这方面的教训。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冲突没有那么惨烈,而是以网络暴力、人身攻击、信息茧房之类的形式存在,但是究其根源,依然是对单一真理的迷恋。

其次是换位思考,既往不咎。关于这一点,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能理解,并且会努力践行。但是在看待世界或历史解读中缺乏这种意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世界的视角是有局限的,那么很自然,要想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就要经常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学会站在他人的处境去考虑问题。

通过换位思考我们应该意识到,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如果我们希望别人能原谅自己的过错,那么对他人的错误也要既往不咎。否则可能导致冤冤相报、两败俱伤。比如在一战之后,战胜国要求严惩以德国为代表的战败国,对德国施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和限制军备的压力,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反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火种;所以在二战之后,战胜国对战败国没有实施严厉惩罚,而是走积极扶持、共同发展的道路,避免了重蹈覆辙。

三是提高格局,求同存异。要知道,作者写这本书,是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带着某种期望。一方面,他希望全世界的国家团结协作,和平相处;另一方面,他对近年来世界局势的发展非常担忧。

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之所以有分歧,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甚至产生隔阂与冲突,就是因为观念不同,有不同的主体叙事,产生了“我们”和“他们”的区别。而要打破这种界限,就得改变主体叙事,让更多的人融入到一个更大的观念和社会星群中。也就是提高格局,求同存异。

从历史潮流来看,人类发展似乎有万宗归一的趋势,但趋势并不代表真正的归宿。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人类还不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甚至说是一个整体都显得有点牵强。这正是让作者感到担忧的原因,他说:“如果这时候无善者可从,就可能从恶如崩,酿下祸患。”

未来的人类能否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作者不能肯定;但他相信,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创造,就肯定不会有。而要塑造和平共处的世界,就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世界,要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其他人的社会星群;不能光把别人当作配角放进自己的世界图景里,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对彼此的处境感同身受,逐渐走向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用多元的视角看待历史,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发展机会,也是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结语

说到这儿,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就接近尾声了。咱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按这本书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社会星群,讲述了人类是以什么方式来看待世界并创造历史的。按这本书的观点,人们是通过观念来看待世界的,就像通过抽象和联想将星星看成不同的星座一样。因为有不同的观念,人们结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或者叫社会星群)。这些群体之间的交汇、碰撞、融合,就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就是人类看待世界并创造历史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以某个社会群体的观念去看待世界,结论是片面和不准确的。因为在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国家或文明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时这种影响会跨越整个地球,这就是所谓的“涟漪效应”。因为“涟漪效应”的存在,以自我观念为中心的视角不可能对世界得出客观全面的看法。我们应该走出这样的视角。

最后咱们探讨了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原则,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我结合作者提出的“主体叙事”的概念,总结了三条原则。一是放弃对单一真理的迷恋,尊重不同的意见;二是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悟;三是提升思考格局,与更多的人达成交融。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转换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主体叙事,来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知,与社会形成更广泛的联结。这样不仅能打破信息茧房,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发展机会,也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甚至是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0 阅读:3

名著解读

简介:带你了解和理解名著,更有效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