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排精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女排将军陈招娣的答案只有一个:责任与努力。
实际上,立过一等功、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陈招娣,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她力排众议将王治郅劝回国内,也一手提拔起来张蓉芳、陈忠和等女排名宿。
陈招娣,无愧于“女排将军”这个名号。
1
1955年,陈招娣出生在浙江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家家孩子都多,也没什么钱。
不过也恰恰因为大家都这样,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
小时候的陈招娣,过得还算是比较不错,就和很多正常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学。
直到1972年,已经是17岁长得亭亭玉立的陈招娣,第一次接触到排球这个运动。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陈招娣决定将梦想定格为打排球。
好在,她的父母也支持她,省吃俭用将她送到北京,参加体育学院青训队。
只不过,陈招娣因为起步太晚的原因,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甚至负责训练的教练就曾直言:“陈招娣这个女孩子,对于排球没有任何天赋。”
球队愿意留下陈招娣,也仅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愿意练女排的人太少。
即便是陈招娣没有天赋,青训队也愿意对她培养。
哪怕将来真的不能成才,那么至少也能够当一个替补,加宽板凳深度不是。
就这样,陈招娣如愿以偿的留下来随队训练。
恐怕当时青训队也不会想到,陈招娣的潜力到底有多么大。
从某种种程度上来讲的话,青训队的教练说得确实没错,陈招娣的排球天赋出奇的差。
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她起步较晚,体能、技术较差的方面,更体现在她对于排球的悟性上。
很多时候,教练讲解的球技要领,别的队员都是听几遍就会,训练个两三天就能够融会贯通,运用到实战中。
而陈招娣却是怎么也不理解,甚至即便是教练手把手的教,她也依旧会出错。
有时候气得教练都有些管不住脾气,放狠话劝陈招娣干脆放弃吧。
但无论教练怎么说,陈招娣依旧是一遍一遍重复着训练。
在她的人生字典中,就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
听不懂没关系,她可以一遍一遍问教练,直到问明白了位置。
容易出错也没关系,她可以一遍一遍重复训练,直到身体记住这个动作位置。
她就是要用最笨的办法,让身体的每一个肌肉,都能够形成条件反射。
不得不说,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往往也是最容易奏效的办法。
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陈招娣便已经成功从体院青训队毕业,并顺势选择入伍。
在1974年的时候,已经是19岁的陈招娣,选择加入到八一队之中,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恐怕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教练队友口中最没有天赋的学员,竟然会成为第一个成为职业选手的人。
正如陈招娣自己说得那样:“我就做一件事,将眼下的事情做好就行。”
2
进入八一队之后,陈招娣的实力与潜力终于得到的发挥。
八一队无论是队员实力还是教导能力,在当时国内都已经算是顶尖,绝对并非体校青训队能够媲美的。
而且因为八一队的特殊性,这里教练的执教理念,也是非常的特殊。
中所周知,八一队是一支由部队军人组成的队伍,自然也贯穿了部队中的一贯评判标准。
那就是不相信球员的天赋,只相信球员的努力。
天赋这种东西,大家无法评判,谁知道一个人的天赋倒是算好还算是差。
但努力就不一样了,是听得到看得着,能够有明确衡量标准的事情。
在八一队中,教练不要求你有多么高的天赋,之要求你足够的努力,更得上队伍的训练。
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模式,八一队或许实力在全国联赛中并不算最高,但论敢打敢拼,绝对没有别的队伍敢比。
这种常人避之恐不及的训练模式,在陈招娣看来,却是正合心意。
毕竟论天赋,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算在八一队内都不算天才,更不要说放眼全国了。
但论努力,陈招娣有信心她不输给任何一个人。
在八一队的这段时间,陈招娣总是最早达到训练场,最晚一个离开。
她会抓住任何机会,为自己加练,来让自己不断符合球队的实力。
而她的努力,终归也是有效果的。
短短两年的时间,陈招娣就从那个不被看好的小女孩,一跃成长为八一队的绝对主力。
甚至在1976年,刚刚年满21岁的时候,被正式选入到国家队之中,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国手。
很多人说,天赋的鸿沟难以被跨越。
而陈招娣偏偏不信,她就是要用努力,来不断拉近这段鸿沟。
只不过,到达国家队之后,陈招娣努力的天赋的劣势,就开始展现出来。
如果说,在过去的时候,她能够凭借努力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的话,那么能够加入国家队的人,就没有一个是不努力的。
那些比陈招娣有天赋的人,论努力程度也不比她差。
两项加起来,陈招娣反而成了球队中看上去最不起眼的存在。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陈招娣刚刚加入国家队的1976年,恰好是第一任队长曹慧英上任的时间。
1977年等曹慧英退下来之后,接任队长位置的,是与陈招娣同岁的孙晋芳。
1983年,队长之位再次换成了比陈招娣小2岁的张荣芳。
可以说,在女排队伍中,陈招娣一直是中坚力量,却一直不算队伍中的绝对核心。
至少,教练并不认为她能够担起队长的大任。
但论对女排的重要性,陈招娣绝对是那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1978年的时候,郎平被特招进国家队,并且一入队便抢走了老队员的主力位置。
为此,当时最为队长的孙晋芳自然有些不满意,看郎平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再加上两人都是硬脾气,谁也不让谁,两人的矛盾甚至都已经从场下延伸到了比赛场中。
这个时候,正是陈招娣站了出来,主动说和两人的矛盾。
有了陈招娣在中间的周旋,再加上教练的管理,两人这才能够握手言和,与队伍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
也正是因此,郎平一直很感激陈招娣。
一直称她是自己的好室友,即便时候之后女排各奔东西,郎平也经常去看望陈招娣。
用郎平的话来说,她与陈招娣的关系,已经超脱了普通队友,是一种近乎于战友、姐妹的情谊。
这,或许也就是陈招娣的魅力。
3
在球场中,陈招娣总是如同一个士兵一样,凡是身先士卒,再大的困难也绝不回退一步。
在1981年的世界杯比赛中,陈招娣意外受伤,一条胳膊几乎难以动弹。
即便是如此,陈招娣依旧坚持打完五场比赛,帮助队伍拿下最后的世界杯冠军。
就连最后登台领奖的时候,也是郎平扶着她上台的。
这种韧劲,无论放眼任何行业领域,都注定了她不会平凡。
在陈招娣退役之后,先是担任过一段时间教练,之后又转入到幕后管理工作。
而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就是千里赴美国追回王治郅。
当时,王治郅与姚明一样,都是国家队的主力球员。
但因为在NBA有合同的原因,始终无法回到国内效力。
因为当时通讯不方便的原因,以及中有夹杂这一个经纪人传信息,导致王治郅与国家队之间存在了很多误会。
国家队以为王治郅不愿意回国效力,干脆就不在征召。
甚至一些脾气火爆的教练,更是放言以后绝对不会再用王治郅。
一些国内的媒体,也受到感染,纷纷大骂王治郅为叛徒。
而在美国的王治郅,因为信息传递滞后,再加上被经纪人的信息误导,以为自己压根就没有得到国家队的征召,是被国家队放弃的队员。
这一幕,可谓是现代版的“金刀计”,站在上帝视角都没有错,就是无法破解。
好在这个时候,陈招娣站了出来。
陈招娣先是对外公开宣布:“我相信王治郅,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之后她一边急忙安抚住国家队的教练与管理人员,保住了王治郅在国内运动员的身份。
一边又自掏腰包,远赴美国几番周折,总算是寻找并见到王治郅一面,从当事人的口中了解到事情原委。
最后更是先后三次从中周旋,当面说服王治郅同意回国。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有陈招娣远赴美国追王治郅。
三顾之恩,王治郅一直没敢忘怀。
或许也正是因为陈招娣这种对于体育事业的热爱才,才让她先后获得一次一等功,两次国家体育荣耀奖章,被授予正儿八经的少将军衔。
只可惜,天妒英才。
2013年,年仅58岁的陈招娣与世长辞。
在她的葬礼中,曾经收到过她恩惠的郎平、王治郅、陈忠和等人都亲临现场缅怀。
陈招娣,无愧于“女排将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