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女孩”:8岁独自飞渡怒江的她,16年后的选择让所有人意外

史海小记 2024-07-19 19:36:03

天真的女童、湍急的江水、凶险的过江绳索。

看似毫不相干的三个短句,却锁定了一幅辛酸又感触的画面。

生活在怒江畔马吉乡的余燕恰,早就记不清滑过多少次索道。

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对于余燕恰,这是走出大山的唯一路径。

十载寒窗十余载,这个奋斗的女孩也得到了他的回报。

但是谁也没想到,余燕恰刚刚毕业就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求学之路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深山里,有着几个分散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世代生活在怒江两岸,但却被这条湍急的江水所阻隔。

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来说,上学成了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余燕恰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从她记事起,每天上学的路程就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

因为学校在怒江的对岸,她和其他孩子们不得不依靠一根细细的钢索横跨江面。

"第一次独自溜索过江的时候,我才8岁。"余燕恰回忆道,"那天早上,妈妈帮我系好安全带,叮嘱我要小心。我记得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快,手心都是汗。"

溜索是一种简陋的交通工具,由两根钢索组成,一根用来滑行,另一根作为安全索。

使用时,人们需要将自己固定在滑轮上,然后借助重力滑向对岸。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件危险的事,更何况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

"最可怕的是到了江心的时候,"余燕恰说,"风很大,钢索会剧烈晃动。有时候,我会被卡在半空中,只能用手一点点地往前爬。"

尽管如此,余燕恰和其他孩子们依然每天坚持这样上学。在他们心中,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2007年的一天,一群记者来到了布腊村。他们原本是想报道当地的旅游资源,却意外发现了这群依靠溜索上学的孩子们。

当记者们看到余燕恰娇小的身影悬挂在怒江上空时,都惊呆了。他们立即拍下了这惊人的一幕,并将其发表在了各大媒体上。

这条新闻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人们纷纷为这些勇敢的孩子们感到心疼,同时也对山区儿童的教育环境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社会援助

余燕恰的故事传遍全国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江苏电视台率先发起了"为爱搭桥"的公益活动,号召全国观众为布腊村的孩子们捐款。

"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余燕恰说,"突然有很多陌生人来到村里,说要帮我们建桥。我记得村里的大人们都很激动,但我们还不懂这意味着什么。"

在短短两个月内,活动就筹集到了140多万元。政府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

终于,在2008年,第一座连接布腊村两岸的"爱心桥"建成了。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行吊桥,虽然还是会随风摇晃,但比起溜索来说安全了太多。

"第一次走上桥的时候,我紧紧抓着妈妈的手,"余燕恰回忆道,"虽然桥还是会晃,但我知道再也不用担心会掉进江里了。"

随着"爱心桥"的建成,布腊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过江,孩子们上学也变得安全便捷。

更重要的是,这座桥为村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余燕恰奋斗考上大学

有了安全的上学途径,余燕恰更加努力地学习。她每天早起晚归,在学校认真听讲,回家后还要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我知道这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余燕恰说,"我要用知识来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然而,就在余燕恰上初中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余燕恰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余燕恰回忆道,眼里闪着泪光,"妈妈整天以泪洗面,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一下子变得很糟糕。"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余燕恰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她做过服务员,发过传单,甚至去工地搬过砖。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学习。

"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余燕恰说,"我要为了妈妈,也为了我自己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余燕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医科大学。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全村都沸腾了。

"那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一天,"余燕恰笑着说,"我终于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大学里,余燕恰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她知道,这些知识将来会成为她回报家乡的武器。

回报家乡

2022年,余燕恰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尽管有多家大医院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怒江州人民医院工作。

"我永远不会忘记是谁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余燕恰坚定地说,"现在是时候回报我的家乡了。"回到怒江后,余燕恰发现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府的扶贫政策为当地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许多村民开始种植草果,这种适合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物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看到家乡的变化,我真的很高兴,"余燕恰说,"但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余燕恰的事迹也感染了她的许多同学。在她的影响下,有几位大学同学也选择来到怒江州工作,为当地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这些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最了解这里的需求,"余燕恰说,"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改变家乡的面貌。

余燕恰的故事只是怒江地区众多奋斗故事中的一个。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成后回到家乡工作。

余燕恰的好朋友霜晚秋,在大学学习了新闻专业。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记者,经常回到怒江拍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变化。

"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怒江的美,"霜晚秋说,"也想让大家知道,这里不再是那个闭塞落后的地方了。"

结语

在这片曾经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怒江大峡谷里,一批批年轻人正在用知识和汗水,编织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是怒江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像余燕恰这样的"溜索女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人生之花。

信息来源:

0 阅读:17

史海小记

简介:史海遨游,古今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