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88篇原创文章
A股为什么总是打响3000点保卫战,甚至现在连3000点都似乎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美股又为什么总能长期走牛?原因非常多,但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
美股能长期走牛,是因为他们有一批非常厉害的上市公司,最典型的是美股七大金刚——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Facebook,都是业务遍布全球,赚钱能力强悍,影响又极其广泛,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追捧,成为美股的定海神针,贡献了几大指数的大部分涨幅。
反观国内,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一言难尽,即使是一些公认的优秀龙头,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都无法跟美国的顶尖企业相比。甚至很多企业IPO时就有各种瑕疵,上市纯粹就是为了变现圈钱,造假也不罕见。这一点,在最近看了一些IPO企业后感受尤其深刻。
隐形材料龙头和不忍直视的研发投入最近有一家做隐身涂料的龙头级别企业佳驰科技注册生效了,没有意外的话,就要登陆A股了。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电磁兼容材料。其中,隐身功能涂层材料是具有吸收电磁波功能的材料,涂覆于武器装备表面后可降低其雷达散射截面,主要用于隐身武器装备及其部件的表面;隐身功能结构件是兼具电磁吸收和高强度特性的结构型材料,主要用于武器装备中需要结构功能和隐身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部位;电磁兼容材料是具有电磁吸波功能的材料,可有效解决设备内部、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
一听就是高科技企业,但这样的企业,资质究竟怎么样呢?
技术含量高不高,把毛利率、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费率一起拉出来看看就很清楚了。
从毛利率来看,还是对得起产品用于隐形战斗机这样的高精尖产品的普遍认知。
但研发费用就让人有点错愕了,研发费用率不高的同时,研发费用更是低的让人难以相信,一年在研发上就投入一两千万?
再看研发人员数量,截至 2021 年末,共有研发人员 80 名,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 26.67%, 同时,发行人拥有 8 名核心技术人员。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拥有 32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
这就是号称中国隐形材料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
以后谁敢说医药、游戏、互联网行业技术含量低,我跟谁急。
把这些行业的很多企业,甚至是二三线企业的研发投入拉出来,都可以吊打佳驰科技。
所以,究竟佳驰科技的超高毛利率是因为技术含量高,还是因为军工行业特殊,竞争不够充分?看完研发费用和专利情况,诸君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关键是就公司不多的研发投入和拥有的专利,还存在极大的“独立性”疑问!
研发高度依赖电子科大 专利独立性成疑问佳驰科技是邓龙飞、谢建良、梁迪飞三人于2008年7月合资成立的,邓龙飞是最大股东,持有45%股份,其他两人分别持有32%和23%的股份。
这三个人当时都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职教授,尤其邓龙飞还身兼多职,甚至到现在还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职。
先不说他们一边在高校任职,一边在校外兴办企业,是否违反了“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以本人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的规定,更是给公司的专利独立性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名创始人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和地方奖项,研发方向主要就是佳驰科技的主营业务方向,公司的其他技术骨干要不就是电子科大的同事,要不就是他们的学生,公司的很多专利技术就是在他们三人以及很多学生还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职的时候研发出来的,这实在难免让人担忧佳驰科技的专利独立性。
另外,佳驰科技还以330万元的价格从电子科技大学手里突击拿到了8项专利,虽说这8项专利是通过公开挂牌竞拍的方式取得的,且成交价经过了专业评估。
然而看看交易时间,2020年7月15日挂牌,7月21日达成交易,再到8月完成付款。
不得不说,高校办事真是高效呀,懂的都懂,不展开了。
总之,佳驰科技的技术研发、取得的专利跟电子科技大学的关系,完全是剪不断理还乱,水面之下是什么样子,也只有他们当事人知道了。
连交易所都看不下去,发函询问了三人在电子科大任职又创办企业的情况下专利的独立性,佳驰科技的回复是,“三位创始人仅以公司董事、首席科学家身份为研发活动提供指导,未参与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
公司主营的研发方向就是三人的研发方向,又都是行业权威,这样的说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leo很难相信。
这还不止呢,公司的另外一个重要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亮,2004年4月-2014年1月任横店集团英洛华电子技术副总经理兼新品开发部部长,2014年2月跳槽到佳驰科技先后担任佳驰有限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来到佳驰科技后,张宏亮在2014年08月、2014年11月参与了佳驰科技6项专利的研发,其中3项均是佳驰科技报告期内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这中间是否有猫腻同样让人看不透。
另外,可能是为了掩盖三人在电子科大任职关键岗位却校外创办企业的现实,几位创始人还进行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代持操作。
眼花缭乱到实在不想一一整理出来,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交易所的问询函吧,肯定会眼界大开的。
总之,如果说佳驰科技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那还是让人信服的,也是值得看好的,毕竟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实力强大,本身就有很多相关研究,公司更多可以做企业研究专利的产业化,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也可以理解。
但现在佳驰科技却属于私人企业,创始人和重要技术骨干又与电子科技大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实在不得不让人担心公司的实际研发实力,尤其在研发投入比较少的情况下,这是必须值得警惕和持续观察的点。
除了技术研发上的疑虑之外,公司IPO的必要性也非常让人生疑。
高额分红的同时却募巨资补流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佳驰科技分别实现营收5.30亿元、7.69亿元和9.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4.84亿元和5.64亿元。
不仅利润不错,公司账上的资金也非常充裕,2021年-2023年,佳驰科技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3.31亿元、3.36亿元和5.92亿元,其中99%以上为银行存款。负债率也很低,分别为19.54%、19.49%、14.53%,呈逐年下降趋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钱太多没处花,2021和2022年,佳驰科技分别分红了8300万元、4320万元,不可谓不大方。
但问题就来了,公司资金充裕,流动性非常好,甚至有能力在IPO前进行巨额分红,为什么又要通过IPO募资 3 亿资金来补充流动性……
尤其考虑到这是一家军工类企业,主营业务跟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在自身资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成为公众公司?
答案相信大家都可以脱口而出了:发(quan)展(qian)!
可不是嘛,只要一上市,按照此次IPO的募资方案,上市后至少125亿,几个创始人家族身家至少就是十几亿起步。
至于企业未来能否为中小股东创造回报,谁也不知道,但一旦成功上市,大股东套现了,那就是真金白银。
从这个维度讲,A股呀,跌得不冤。
是个企业就想挤上这一桌吃个大餐,反正买单的永远是小散户。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