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年轻博导“上天了”,他的履历简直是逆天!

北美留学生日报 2023-06-01 01:00:29

5月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位航天员带着科研任务和全国人民的祝福飞向太空。

回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空间站长期驻留......如今,我们迎来了新的“第一次”——航天员名单中第一次出现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什么是“载荷专家”?这个词让不少观众感到陌生。

“载荷专家”指的是到太空去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和探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担负重要综合航天实验的专家。简而言之,载荷专家就是参与空间实验操作的航天员。

一般来说,载荷专家不要求飞行员背景,但须在科学、医学、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主要负责相关实验载荷的操作,能够在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报道中的桂海潮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看到这个形象,广大观众脑海里不由得出现疑问:

“戴眼镜也能当航天员?”这似乎与人们的常识“相悖”。

在知乎上,不少专业人士已经对此做出了解答。

知乎答主@太空僧介绍道,只要航天员戴眼镜时视力达到只要戴上眼镜后矫正视力达到.0及以上,就可以达到上太空的最低要求。一般航天员多是从飞行员中选拔的,在选拔飞行员之初就已经淘汰掉了视力不佳的人选,所以就比较少见到戴近视镜的飞行员和航天员了。对于载荷专家来说,除了视力的要求,坐姿血压(90/40)的要求和身高的要求(比航天员要求宽松很多)以及一大串的相关指标。视力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实际上,纵观人类航天史,桂海潮并不是首个戴眼镜的航天员。 举例来说,NASA航天员PeggyWhitson在国际空间站时就经常戴着眼镜。

在这张0年月9日,美国宇航员唐纳德·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安装水循环系统的资料照片中,他也戴着眼镜。也就是说,只要身体素质合格,戴着近视眼镜是可以在空间站工作的。

人类发展航天技术已有70多年,对宇航员的生命保障各项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航天工作对宇航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或许也能够逐步降低,包括视力等方面。普通人登上太空不再是梦。

桂海潮不仅是航天员,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这不禁让众多网友开始“担心”:导师去了太空,他的学生们怎么办?论文谁来看组会谁来开?

正值论文季,社交媒体上迅速出现了很多玩梗:

“你导师呢?”“上天了。”

“我导师的学问比天还高。”

“下周的课停一次,导师出差去太空了。”

“可以用小型航天器给导师送论文初稿。”

“看见天边的流星了吗?那是导师发给我的论文修改意见。”

玩梗归玩梗,科研任务当然是不能拖延的。

截图自B站桂海潮的学生在多个采访中表示,桂老师业余时间喜欢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体魄强壮,想来这是他能成功入选航天员的重要因素。平日里,桂老师乐观开朗、对科研工作严谨务实,遇到问题习惯刨根问底。

据了解,桂海潮在北航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来,已指导十余位硕士、博士毕业,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虽然与桃李满天下一点距离,但完全可以说是颇有建树。

导师有了遨游太空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大事,这也将为他们带来更多更新的学术体验。

从履历中可以看出,桂海潮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城,距离施甸县城0多公里的山路。到9年,姚关镇户籍人口只有三万多,是典型的山区小镇。桂海潮先后就读于姚关中心小学、姚关中学(施甸三中)、施甸一中。后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刻苦、专注、勤奋、积极、勇敢”......据施甸县“水墨施甸”,桂海潮的老乡、同学、朋友、亲戚等都对他评价颇高,称其品质坚韧、开朗、自律,从高中时代就励志要进入太空。如今,桂海潮入选航天员,对于家乡学子和父老乡亲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通过国家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载荷专家的身份并不意味着训练难度会降低。比起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基础稍微薄弱一些。

离心机训练、野外生存训练......两年多的时间里,桂海潮历经8大类、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为登上太空做足了一切准备。

5月0日,神舟十六号火箭发射当天,施甸县“水墨施甸”连发了0条视频、条微信,难掩激动之情。据云南网报道,当天的施甸县一片沸腾,临近居民早早就聚集在桂海潮姨妈家的院子中,村委会还专门布置了观看场地。小院里挤满了手持小红旗的居民,共同为火箭发射欢呼。

桂海潮作为“小镇做题家”,历经不懈奋斗,从云南山区小城奔向太空。一路走来,梦想指引着他,勤奋支撑着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训练背后,是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

有了梦想,就去全力以赴实现梦想。航天人的梦,走过万水千山,走过十数载光阴,奔向浩瀚的宇宙。

2 阅读: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