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将中国历史进程提前了1000年

槐序文史 2024-08-20 13:43:51

每天读一首好诗

01.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一个人让中国历史提前了1000年。

提起王安石,必然要说“熙宁变法”,即便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学者们坐到一起,也可以为这次革新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掀桌子摔椅子,就更别说在两宋时期了。

有人认为,北宋亡于王安石,觉得由他主持的变法搅得天下大乱,这才给了北方民族可乘之机。

想要把这件事说清楚,首先得知道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公元1038年,原向宋称臣的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次年,为了逼迫宋廷承认其地位,李元昊举兵南犯,于三川口大败宋军。

这一仗打了将近5年,虽然最终结果是李元昊以“西夏主”的身份继续向宋称臣,但实际上是宋军大败,不得不恢复岁赐,每年给西夏25.5万银,以及绮、绢、茶等。

同时,“澶渊之盟”以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人见有机可乘,也索要岁赐,宋廷为了避免再起战事,不得不同意每年给辽增岁银、绢各十万。

此时宋仁宗才意识到,大宋王朝已经穷得不行,军力、民力皆弱,因此起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始着手革新,即“庆历新政”。

然而这次革新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就失败了,原因就是触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革新派被指结党。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也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们先来看看“革新派”的主脑人物都有谁,领袖自然是范仲淹,其次支持者有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后来又都成为“保守派”,开始阻挠王安石变法。

尤其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竟然也高呼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应予废止。

02.

公元1067年,英宗崩,太子赵顼即位,为神宗。

神宗是个好皇帝,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一心想强宋,并志在收复诸位先皇未能实现的燕云之地,因此他重用了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

王安石遇神宗,如遇知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革新上,手段强硬,逆风而上,先后将数十位大臣外放,因此也遭到了“保守派”合力攻之。

保守派势力强大,除司马光、韩琦、富弼、欧阳修、苏轼、范纯仁等人外,就连曹太后、高太后也反对变法。

在王安石变法的诸多新政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青苗法”。

在此之前,朝廷平衡物价的办法是,“遇贵量减市价粜(tiào),遇贱量增市价籴(dí)”,简单来说就是米价低时,防止谷贱伤民,国粮储仓就会抬高价格,大量回购粮食;相反,米价高时,储仓再大量低价抛售。

这是一桩稳亏不赚的买卖,所以国库慢慢就没米、没钱了,每年还要给西夏、辽大量岁赐。

而“青苗法”的应对策略是,国仓把储粮折算成本钱,直接放贷给农户,并从中收取利息,同时实行5户或10户联保,以增强安全系数。这样,就杜绝了地方地主、权贵对农户的放贷盘剥,而朝廷也是稳赚不赔,如此下去,国库很快就会充盈。

但这件事坏就坏在执行上,由于“保守派”从中破坏,“青苗法”反而成了官方高利贷,许多地方官营私舞弊,借机抬高利息、中饱私囊。

欧阳修有个学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在知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期间,坚决贯彻“青苗法”,所治地区均民生富庶,深得百姓拥戴。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农业部长华莱士采用的就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很快就度过了危机,因此华莱士访华时,称王安石是中国“革新”第一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来也有学者说,王安石将中国历史提前了1000年。

03.

本世纪初,2000年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曾大力支持农耕,低息放贷于民,采用3户或5户联保,本质上就是“青苗法”的原型。

然而,这样好的政策却没有推行下去,保守派全力攻击新法,一方面是因为革新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二是坚称祖宗法度,不容废除。

就北宋当时的情况而言,如果再不革新,不但苦心经营出的盛世局面付诸东流,国土也会遭到威胁。徽宗时,宋江、方腊就先后反了。

王安石看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顶着巨大压力也要改革,哪怕曹太后、高太后跟神宗哭诉,说王安石乱天下,王安石也从未退缩,并两度被罢相。

第二次复相后,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病故,给了他很大打击,加上保守派一直从中作梗,新政推行举步维艰,因此王安石主动请辞。

之所以说“保守派”保守,是因为他们在反对革新的同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此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公元1085年,神宗崩,太子赵煦即位,为哲宗。当时哲宗年幼,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因此重新启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为相,革新派遭到重大打击。

司马光在位一年多,几乎将革新派全部外放,恢复旧法,为了稳固边防,还将前朝将士用生命打下来的城池,无偿地送还给西夏。

所以,亦有学者说,北宋实亡于司马光。

当然,把北宋的灭亡完全归咎给某个人,这个罪名实在太大,任谁也承担不起。从一定角度来说,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国策的问题,当时宋朝和辽交好,为友邦,虽然中间也有过摩擦,但花点钱就能解决问题,辽也没有吞并北宋的想法。

然而徽宗时,竟然联合女真灭辽,北方天然屏障失去,金人长驱直入,霸占中原,北宋就这样亡了。

到了南宋,朝廷再次联合元兵灭金,元人野心更大,天下尽失,两宋就这样结束了。真是一点记性没长。

当然,国力的衰弱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任西夏、女真、辽国再强大,顶多也就是边事之战,打打和和。

0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这首《梅花》作于晚年归隐江宁之后,寒梅傲雪,迎风盛开,自是君子之志,更是王安石毕生的信仰。他一个人对抗保守派满朝文武,亦未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孤勇者”,正如陈奕迅在他的歌中所唱:

去吗 配吗 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 战啊 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他们说 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们说 要顺台阶而上

而代价是低头

那就让我 不可 乘风

你一样骄傲着 那种孤勇

王安石少年时,就曾随父亲在江南宦游,也因此爱上了那个地方。辞官以后,他在一处叫白塘的地方开渠泄水,培土造屋。因主宅距江宁城东门七里,距钟山主峰也是七里,所谓半途之上,故取名“半山园”,自号“半山”。后因病,表请为“半山寺”,神宗赐额“报宁寺”。

公元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在钟山安然离世,享年66岁,获赠太傅,谥号“文”,配享神宗庙庭,后又配享孔庙。

同一年10月,司马光也病逝了,谥号“文正”,但哲宗亲政后,下诏削除赠谥,毁其赐碑,将其列为“元祐党”之首,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

虽然哲宗和父亲神宗一样,有锐意改革之志,但他寿命太短,仅活到25岁就崩逝了,之后到了徽宗朝,革新已经是纸上谈兵,再无余力。

王安石曾在《登飞来峰》中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诗,就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欲成大业者,必高瞻远瞩,俯瞰众生。当然,也要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

11 阅读:1263
评论列表
  • 2024-08-29 14:30

    司马光天生就是一个坏小子,小时候砸缸,搞破坏,长大了挖大宋国的墙脚,要灭赵宋的国,所以说三岁看老,,说的很对,司马光就是一个坏东西,从小就坏

    用户55xxx33 回复:
    不懂历史不要乱评价
    边度 回复:
    别胡说八道,你都不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和司马光反对的内容
  • 2024-09-03 18:13

    大怂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变法阻力空前强大,庆历新政那种阵容都扑街了,熙宁变法失败也是必然,要是仁宗换成哲宗可能还有点搞头,赵煦是真的可惜,死太早了,司马光要不是有本资治通鉴早被喷成屎了

  • 2024-08-29 13:31

    其实很多保守派不反对变法,反对的是扩大、强化皇权的变法

    海桃 回复:
    不强化皇权,如何改革,又不是请客吃饭
  • 2024-09-03 18:10

    微宗改革挺好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