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题壁诗,首首经典,意味深长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10-15 04:59:32

题壁诗,顾名思义,是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有文字记载的题壁诗可追溯到汉代,及至唐宋,题诗壁上蔚然成风。

文人雅士游历名山大川,触景生情,往往会在寺观庙宇、驿站亭台、酒楼茶馆的墙壁上挥毫泼墨,留下自己的诗篇。

〔1〕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夜晚,歇宿在金陵渡口的一座小山楼上,面对着金陵渡口的夜景,心中盈满旅愁,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夜深人静,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江面,潮水渐渐退去,天边月亮西沉。忽然在漆黑的长江对岸,依稀可见几点星火在闪烁,那正是古瓜洲的方向。

张祜因在仕途上屡次受挫,于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漫游江南时,夜宿镇江渡口,面对长江的夜景,写下这首抒发客愁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淡淡的愁绪,将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空灵静谧,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2〕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金色的光辉洒落在高大的山林之上。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来到幽深的后院,禅房被掩映在葱郁的花木丛中。

山间明媚的阳光,令鸟儿欢快地歌唱,潭水空明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景致。此时此刻,万物一片静寂,只有远处传来的钟磬声,在空旷的寺院中悠悠回荡。

此诗是盛唐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中描写清晨时分寺中清新静谧的景色,抒发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由本诗衍生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更是沿用至今。

〔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忧愁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只是喜欢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以为爬得越高越好。为了写一首新词,原本毫无忧愁,却硬要说自己心怀忧愁。

如今霜染青丝,饱经忧患,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此刻想将忧愁的滋味说出来,反而说不出口。千言万语终化作一声叹息:好一个清爽宜人的秋天啊!

1181年至1192年,辛弃疾闲居于带湖,目睹国事每况愈下,一腔愁绪难以排遣,于是在博山道中的一面墙壁上题了这首词。

全词今昔对比,通篇言愁,表达出词人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4〕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由于经常打扫,湖阴先生的庭院,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门前屋后,一畦畦花草树木排列成行,这些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环绕着碧绿的农田。远处耸立的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院门,将满山的青翠送到主人面前。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此诗开篇两句,借洁净清幽的环境,暗示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末尾两句描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将山水拟人化,既彰显绿水的柔婉,又凸显青山的雄壮,是王安石山水诗中的名句。

〔5〕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重重叠叠的青山之外,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金碧辉煌的楼阁之外,是鳞次栉比的亭台。

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歌舞之声此起彼伏,这样的生活,究竟要到何时才会停止?

阵阵的暖风,将游人吹得昏昏欲醉,他们只知道追求眼前的安逸与繁华,以至于将杭州当作了汴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讽喻题壁诗,题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公元1126年,金人侵占中原,南宋当政者偏安一隅,沉迷于享乐之中。诗中深刻揭示了这一社会现状,流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6〕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你们在逃亡的路上,一定会像东汉义士张俭那样,能够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东汉杜根一样,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即使屠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会泰然自若,仰天大笑。因为不管是离开的还是留下的人,我们都肝胆相照、胸怀坦荡,拥有如昆仑山般的雄伟气概。

这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期间所作的一首绝命诗。

全诗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以深沉的情感、坚定的信念,以及壮烈的情怀,展现了作者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无畏与高尚,读来倍感气势雄健。

〔7〕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1044年,苏舜钦遭贬谪,赋闲于家中。一天,他到花山寺游玩,发现寺庙内杂草丛生,不见百花齐放,于是有感而发。

花山寺因花卉繁盛而声名远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等来到这里才发现,已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鲜花已杳无踪迹。

想要满山的鲜花持续绽放,需付出辛勤的劳动。无论是精心栽培,还是适时修剪,都不可或缺。因为鲜花容易凋零,而那不起眼的杂草,却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8〕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横向看,庐山是蜿蜒的山岭,从侧面看,却成了巍峨峻拔的山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庐山更是千姿百态,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是因为已经置身于庐山之中。

苏轼借助庐山的形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察事物,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