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零5个月,中日韩重启领导人会议,3国关系迎来了转折点

查雯老师 2024-05-27 16:09:54

图为韩国总统尹锡悦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召开,三国能否淡化地缘政治分歧,回归务实合作轨道成了最大疑问。时隔四年零五个月,中日韩领导人终于又坐到了一起。可以说,各方都对此次领导人会议给予了一定期望。三国合作机制于25年前创立,但领导人会议在2019年12月以后停摆,现在能够重启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下全球和地区内的地缘政治风险都在不断累积,但此次会议中日韩三国似乎是在有意营造相对轻松的环境。据媒体报道,三国领导人将重点关注经贸合作、传染病对策以及人文交流等话题,而且将在会后发表联合宣言。这也说明三国在尽最大努力求同存异,希望在软性议题上取得一定突破,带动三国关系的回暖。

图为中日能源合作

当然,中日韩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经贸领域,这点毋庸置疑。中国目前依然是韩国和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三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已经达到24%,又同为RCEP成员,合作潜力巨大。但在巨大的共同利益面前,中日韩关系的发展为何依然面临重重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不能脱离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间关系的整体氛围。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深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一些经贸问题屡屡被与政治和安全问题挂钩。

图为拜登和岸田文雄

芯片产业是对典型的案例,美国着力打造芯片同盟,加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韩芯片产业都受到了极大冲击。因为美国在推出芯片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前未与日韩等盟友充分沟通,韩国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英特尔在中国的芯片工厂,成为业界“接盘侠”。日本芯片企业也被迫削减在华业务,仅东京电子的年利润预期下调了25%。

这凸显了两个问题,作为美国盟友,日韩不仅要在军事安全政策上被美国捆绑,即便是在经贸领域也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一些政策制定者更是不惜牺牲本国经济利益,要在军事安全议题上追随美国。这又进一步破坏了与中国的互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图为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强调打造美日韩供应链同盟、技术同盟。除了芯片,还要加强三国在关键矿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仅是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不断在亚太编织以自身为中心的经贸合作网络。比如,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对菲律宾的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菲律宾方面深信在未来十年,将有1000亿美元的美日投资涌入菲律宾。

这些变化对中国与地区国家间的有机经济联系形成了撕扯。从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逐渐了形成了所谓“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的二元格局。但通过将经济议题政治化、安全化的做法,美国试图破坏中国与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瓦解中国对地区国家的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个积极的转折点,至少凸显了三国淡化地缘政治分歧,回归务实合作的共同意愿。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对此保持谨慎乐观。

0 阅读:53

查雯老师

简介:国际问题教授,政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