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毛主席家第一个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是伟大的英雄母亲

九文说史 2024-02-01 16:50:59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九文史

编辑|九文史

前言

1929年8月20日,衡山县马王庙坪,烈士毛建泽,把自己鲜红的革命血液,渗透在了这片片大地。

对她来说,她这短暂的一生,该失去的都已经失去了,她的爱人陈芬,她那尚未取名的孩子,都因革命而死。

若非要说还有什么可失去的,或许也只有这一具早已残缺的身躯,为何说残缺?

敌人的皮鞭绽开了肌肤,敌人的洛铁,穿过了肉里,敌人那烧红的铁丝,曾经穿透过她的身体。

这样惨遭蹂躏的一具躯壳,失去不失去的也早已没有两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生在这乱世之中,这躯壳早已身不由己,可身上的革命精神,心中燃烧的革命火种,不会熄灭。

纵然失去所有,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念,是永恒的。

面对敌人的枪口,毛泽建没有恐惧,面对死亡更是无畏,她知道,即便杀了自己,还有一辈又一辈。

敌人为何会如此蹂躏毛泽建?我们一起走进,革命烈士毛泽建的革命人生。

颠沛流离的命运

毛泽建出生在1905年的金秋十月,那时,漫山遍野开满了金色的菊花,毛主席甚爱菊花,旧居叫菊香书屋,他赞菊花的高洁,赞菊花的凌寒独放。

所以当堂妹毛泽建出生时,他希望妹妹以后,能如这秋日里的菊花一般,高洁,傲然不屈,取了个小名,“菊妹子”。

菊妹子人生的开端,并不如意,家庭条件十分清苦,祖辈都是农民,都逃不过务农的命运,若是能勤勤恳恳务农,倒也不至于生活过不去。

让这个家庭站不起来的,是父亲积劳成疾,体弱多病,不但无法在进行体力劳动赚钱,反而还要花钱买药治病。

母亲花光了钱给父亲治病,可噩耗还是传来,父亲病重,医治无效,去世了。

没了主心骨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心中愁绪无处宣泄,一股急火,攻上双目,硬是逼出了眼疾,纺织也做不了了,只能帮有钱人家洗洗涮涮,加上毛主席家里时常接济,一家人勉强维持。

家中除了自己还有三个弟弟嗷嗷待哺,生活本就已是千疮百孔,天不垂爱,偏逢大旱之年,仅有的良田,也颗粒无收,连维持活着的粮食都没了。

可幸运的是,因为有毛主席在,这家人没有走上绝路。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个菩萨心肠的人,自己膝下没有女儿,对毛泽建又十分喜爱,便收下她做干女儿,养在了家里。

那时候毛主席家中的条件尚可,父亲会做一些生意,虽算不上是大户,但是吃穿不愁,尚且还能供孩子们读书。

懂事的毛泽建,在毛主席家生活的日子里,几乎承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毛主席对这个妹妹也是十分喜爱,自己在学校学过的知识,他时常也会讲给妹妹听。

如果说毛泽建的出生,家庭不幸的遭遇让她犹如生活在地狱中,那么毛主席以及义母文七妹,就是照亮生命的一束光。

给了她爱和温暖,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把毛主席立为自己的榜样,像他一样心怀天下,帮助更多穷苦的人,让更多身处困境中的人们,走向光明。

被革命改写的人生

就在毛泽建渐渐找到人生方向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

1919年,随着义母文七妹的去世,毛主席接而又失去了父亲,双亲的离世,让毛主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毛泽建又何尝不是呢,这个比自己亲生母亲都更爱自己的义母,给了她太多太多,足够她受用一生。

也就是从义母的离世开始,毛泽建的人生,又走向了另一条坎坷之路。

毛泽建

毛主席处理好父母的后事之后,尽快收拾好心情,因为他还有比家事更重要的,那就是国事。

革命事业是关于天下百姓的大事业,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下去的。

毛主席前往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毛泽建无奈之下,又被送回了家中与母亲生活,可母亲还要养三个儿子,又如何能多出来一个人的口粮,再养一个女儿。

无奈之下,毛泽建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在生活的逼迫下,送给了有钱人家,当了童养媳。

这段经历多她来说,充满了无力感,那样的光景下,人们的愿望大概只是活着就好。

当童养媳的那段日子,至暗无比,犹如囚禁于圈中的牛马,即便辛勤的耕作,也会时不时面临着鞭打。

再次救赎她的,依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

1920年8月,毛主席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来找妹妹,可得到的竟然是妹妹被送走当童养媳的消息。

痛恨这一切的毛主席,火速找打买妹妹的那户人家,把妹妹接回了加重,看着妹妹瘦的皮包骨,没有一点血色的小脸,心疼极了。

见到那样的毛泽建,毛主席决定,再也不能扔下妹妹了,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要带着妹妹生活。

毛泽建渐渐长大,毛主席把她送到了女子学校学习,有了学习机会之后,毛泽建就像一块超大的海绵,把所有的知识都吸收进去,尤其是学习革命思想的时候,毛泽建的眼里忽闪忽闪泛光。

在那段学习的时光里,毛泽建的革命思想更加的坚定,对革命的胜利也更加充满希望,更加认定,革命是中国穷苦人民唯一的出路,是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女子,反抗封建,独立自主的利器。

革命的花,盛开在毛泽建的心田,而且愈加艳丽。

她不辞辛劳的奔波在街头巷尾,到处演讲宣传革命思想,把革命的火种,蔓延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一边宣传革命思想,一边不忘继续给自己补充养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1923年考上了师范学校,在这里有了更加志同道合的伙伴,跟革命活动也更便于展开。

在这里,毛泽建更加专注的投身革命事业,面对敌人的镇压,她越挫越勇,革命热情不减丝毫。

因为革命,毛泽建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理想,目标,也是因为革命,遇见了她人生中的爱情与婚姻。

毛泽建与陈芬,二人同为共产党人,革命是二人共同的人生信仰,他们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携手共进。

陈芬

1925年,毛泽建与陈芬成婚。

婚后夫妇二人依然在各自的革命事业中,拼尽全力奋斗着,追随这毛主席的革命思想,这条路他们走的更加的坚定。

为革命献身

1927年,那场政变,让共产党人陷入了危机四伏之中,蒋介石的魔爪无处不在,到处抓捕共产党人,然后进行威逼利诱,试图获得他想要获得的情报。

形势不乐观,可毛泽建没有退缩,迎难而上,革命的火种不能灭,她一定要让这团火焰燃烧下去。

面对越来越大的革命压力,蒋介石有些急红了眼,毛泽建亲眼所见一个又一个革命烈士倒下,可她依然没有畏惧,只是更加坚定。

毛泽建清楚的知道蒋介石在千方百计的抓自己,她也清楚的料想到,或许自己终究逃不过那样的结局。

但她不管,她哪怕只剩下今天一天,也将是为革命奋斗的的一天,直到生命最后。

1928年,毛泽建还是被逮捕了,被逮捕的不光她自己,还有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

没想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就遭受了这牢狱之灾,更不幸的是,孩子活生生的饥饿而死。

看着奄奄一息,刚刚相聚没多久的孩子,毛泽建整个人都空洞了,任由敌人的鞭打铁烙,辣椒泡的水,撒在伤口,她也不喊痛,拔掉的指甲,对她来说,也不如失子之痛。

冒着红色火光铁丝,穿过了她的身体,她依然不吭一声,对于敌人所问的关于共产党,关于哥哥毛主席,关于革命者,毛泽建一个字都没有说。

这样的结局,是毛泽建早就想过千百次的,早就告诉过自己,若牺牲,也不过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者中的一个。

毛泽建英勇就义那年,仅仅只有24岁。

敌人对毛泽建的狠,已经丧心病狂,在她牺牲之后,甚至把她的尸体抛之荒野,不允许任何人为她处理后事。

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百姓怎么人心让她如此凄凉收场,在几名当地百姓的群策群力下,引开了看守的士兵,偷偷运走了毛泽建的尸体。

在湘江的河滩旁,把她安葬了。

至于后来为何毛主席找不到毛泽建的坟墓,是因为当年被葬之后,毛泽建曾经的好友屈淼,给她另外安葬到了另一处,位置更高一下,不会被江水冲走,立碑的时候,用的是“毛达湘”的名字,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毛达湘”的坟墓也是在1967年才被发现。

为了纪念这单位小小年纪就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女烈士,毛泽建烈士陵园修建了起来,就在埋葬毛泽建的地方。

每年清明节,这里都会有鲜花,有孩童,有全国各地的人,前来瞻仰,沉浸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听风吟唱,那是烈士英魂,唱响的胜利之歌。

1 阅读:25

九文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