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仿官釉蒜头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7cm;(含座)高31.6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带木座,带日本包装 包装题识“宁窑瓢花入” 瓶蒜头口,束颈,鼓腹,下承圈足。瓶周身罩仿官釉,器形隽雅高贵,釉面素洁温润,古意盎然。底足一周露铁黑色胎,以仿宋器铁足之意,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蒜头瓶因口若蒜头而得名,出现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汉。宋人认为蒜头口可塞,瓶颈细长,可握持,瓶腹扁矮,可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清代仿古之风甚盛,蒜头瓶亦在此时成为御窑的重要造型之一,烧造大盛。 雍正乾隆时期皇帝品味高雅,宋瓷不事雕琢的釉色之美深得其眷顾,故御窑制器深受影响,仿宋五大名窑釉色的成就卓著。唐英《陶成纪事碑》中即有载“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唐英将此品“仿铁骨大观釉”位列新创之五十七式之首,可见对于仿官一色之厚爱。观本品之釉色,当属其中“仿铁骨大观釉”之“月白”一品。 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十四日司库来说,总管刘沧州交……汝窑蒜头瓶一件”、“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二十五日司库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均窑蒜头瓶一件”、“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十七日司库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哥窑蒜头瓶一件”;由此可知,乾隆时期当是烧制了一批不同仿宋釉色之瓷炉,可见乾隆皇帝对此式蒜头瓶之喜爱。 本品器型俊秀古雅,线条舒展柔美,釉面莹润,造型釉色甚得天然意趣,颇值珍视。 来源: 日本京都茶道家族旧藏; 北京拍卖会,2014年11月20日,lot 265 参阅:《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西藏博物馆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150、151页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盘
年代清雍正
尺寸直径16.3cm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本品呈菊瓣形,弧壁,下承圈足。盘通体施白釉。菊瓣盘造型源自宋代漆器,拟取秋菊之形,盘壁呈盛开的菊花瓣状,盘心平坦似圆月,线条俊秀优美,胎质细致坚密,胎体轻薄,釉光鲜亮细润。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皇帝审美品味极高,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活计档》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从侧面反映了,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档案中的“白瓷把杯”,结合史实,极有可能是一件永乐甜白器,也从侧面反映了雍正一朝,御窑白釉对于永乐甜白的追慕之实。 关于此式菊瓣盘的烧造,清宫档案中曾有明确档案记录,据《活计档》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据此可知,此套十二色瓷盘深得雍正帝所爱,故下旨多烧。其拟取秋菊之形,尤具自然清新气息,然于制瓷技术上,则颇花心力,成型、烧成皆为不易,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南京博物院所藏有一整套十二色的雍正菊瓣盘,其中有类似本品之白釉菊瓣盘一例,可为参考。 同时,据乾隆皇帝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崇庆皇太后六旬圣寿进呈“九九寿礼”清单可知,其中“承露延年各式菊花盘九九”当属此式,故而此式菊瓣盘在乾隆时期还应具乾隆皇帝“九九寿礼”之用,意义非凡。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414、415页,图194
清康熙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大盘
年代清康熙
尺寸直径25.1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代早期,是一种以锰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釉,并在釉中添加了铁、钴等微量金属起调色作用。因着色剂配比不同,故其釉色有深、浅之别,深色似熟透之茄皮色,浅色似未熟之茄皮色。此类盘属前者,采用二次烧造工艺制作而成,即先于胎上刻划纹饰,底以青花书款,以1300℃高温烧成素胎,而后再上茄皮紫釉,入窑以800℃低温烘烧而成,其工艺复杂,档次高贵。 本品撇口弧壁,下承圈足,造型规整,胎质坚致。盘内外通施茄皮紫釉,釉层肥厚,釉色浓妍,因烧制中釉汁流淌,盘口沿及器壁釉层略薄,近足处及内底釉色深艳,从而呈现出色阶变化,平添灵动之美。盘内外壁及内底均暗刻云龙戏珠纹样,内底刻划一立龙穿越于云中,周壁作二行龙赶珠状,其间点缀朵云,近足处刻仰瓣一周。整器纹饰刻划线条流畅,图案清晰生动,所刻诸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方尺之间,气势威严,密不透风,皇家仪态尽现。盘外底施白釉,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有清一代,宫廷对于祭祀用器的制作重视异常。顺治时期官窑虽未全面烧造,然在仅有的传世品当中就见有茄皮紫釉暗刻龙纹盘,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亦曾出土同类器残片。究其用途,应为祭天之礼器。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本《饶州府志》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景德镇御窑厂曾奉旨烧制祭器。文献与实物资料共同说明,此类盘应为康熙早期继承顺治作品而烧造的宫廷祭祀礼器。 本品胎体厚重,口沿微卷,底足裹釉,此三点均为同类作品之典型特征,且此盘刻工流畅写意,紫釉呈色明快,实为康熙茄皮紫釉之代表作。 来源: 中国嘉德,2002年4月23日,lot 1046 亨利·吉尼斯·拉兹洛(Henry Guinness de Laszlo ,1901-1967)旧藏。 亨利·拉兹洛先生出生于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画家菲利普·阿列克修斯·拉兹洛与露西·吉尼斯女士的长子。菲利普·拉兹洛为匈牙利著名肖像画家,曾为保加利亚和德国皇室成员绘制肖像,菲利普在成为肖像画家前,曾是一名陶瓷画家,此或许对其子亨利·拉兹洛日后的瓷器收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亨利·拉兹洛于1927-1929年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期间建立了学院的光谱学实验室。科学研究之余,拉兹洛先生热衷于收藏中国艺术品,他的部分旧藏现收藏于英国杜伦大学。 参阅:《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7
元 枢府釉印花穿花凤纹碗一对
年代元
尺寸直径17cm
带旧包装 包装题识“宋饶州御土窑印花盌 原包铜边” 龚心钊(1870-1949),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也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收藏家。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并喜于鉴藏和研究,时称“南龚北徐(徐世章)”。辛亥革命后退隐上海,自此不问政事,专攻诗文、鉴藏文玩,遵生自怡。编著和编译有《瞻麓斋诗文存》、《五洲古泉考》、《莎士比凯撒剧词笺》等。 本品撇口,弧腹,下承圈足,通体施枢府釉,外壁光素无纹,内壁模印六组缠枝花卉纹,花瓣形开光内枝叶斜倚,线条刻划清晰,盘心模印对称双凤纹,有凤来仪,姿态翩跹。 元代瓷器之釉色是南宋青、白两大瓷系的延续,景德镇釉色尚青白,保持唐代“饶玉”的美誉。元朝“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审美心理,烧制白釉的需求十分强烈,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了新品种——卵白釉,由于这种卵白瓷中发现有“枢府”字样,也被称为“枢府”釉。 枢府是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简称,唐代宗朝(763-779年)初设枢密使,当时只是用宦官充任,以承诏旨,传达五命。五代后梁(907-923年)时,一度更枢密院为崇政院,改用士人。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二权,号称“二府”。元代以军事为重,枢密的权位就更显赫。明洪武年间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中记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白且润尤佳”。 枢府釉瓷器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 盘、碗之内壁往往模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等。市场流通者多见饰缠枝花卉纹,双凤纹少见,极为珍罕。 根据龚心钊先生收藏笔记得知,此对大碗于民国戊午(1918年)购于上海朱友桥处。就其年代问题,龚心钊先生还曾做了具体考证。龚氏结合蒋祈《陶记》所记内容,并对比袁珏生所藏一件阴文“郭彦”款印花白瓷碗,认为此薄胎紫釉口刻阴文“枢府”款瓷器与宋宣和包铜口之定窑瓷器时代特点相似,来推测此式印花碗为宋代饶州枢府窑器。如笔记中云“此碗视永乐为浓润,视枢府为体薄,是乃饶州御土窑在枢府前宋器也”。 来源: 瞻麓斋龚心钊(1871-1949)旧藏; 翦淞阁递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