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世界了解越多,就越能明白,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矛盾,根本就在于出发点不一样,立场也就不一样。
所以,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事实判断,一个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就是事情真相,就是客观真实,这个事儿它是个什么事儿,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研究历史,首先就是要接近这个真相。
但历史这个学科复杂之处在于,你光接近了真相还不够,你还要解释真相,这就涉及到了价值判断。同样一个历史事实,你站在不同立场,就会给出不一样的解释。
就拿清史为什么还没有修出来这个历史话题来做例子。
盛世修史,这是咱们一大传统。某种程度上,甚至代表了某种法统。
当然,现在是新时代了,不搞过去封建王朝天命那一套了,但是清史到现在也没有修出来,确实有点那啥了。
按照规范,清史被设定为“十四五”期间重大出版计划,
其实清史书稿3000多万字,之前差不多基本定稿了,也送审了,“审读工作历经近2年,也初步完成。”
结果送审之后,迟迟没有一个准信。
实际上就是搁置在那了。
相当于留中不发了。
就是因为有很多历史事件,咱们其实非常接近真相了,但是该给它下一个什么判断?这个非常难。
为什么这么难呢?
其实就是因为,立场很难,不知道该选择站哪个立场。
难就难在官方这个立场,对很多事儿很矛盾。
咱们可以看另外一本已经出版的著作,《清代国家统一史》,部分了解现在官方对清朝一个基本态度。
这本书,从“国家统一”视角展开,毫无疑问,那是要大大夸一下清朝统治,毕竟咱们如今领土疆域法统,和清朝200多年统治,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来说,清朝有功。
别的不说,中原王朝在1000多年以后,恢复了对西域的实际统治,故土新归,所以叫新疆,这个功劳就比宋明大太多了。
所以,至少从这个视角来看,清朝得夸。
但是换其它角度,就不好说了。
怎么说呢?朱元璋当年从红巾军造反起家,登基以后把红巾军彻底定义成反贼,还是延续了天命那一套,说元朝也是好的,只不过天命到了老朱我手上了。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不要脸呢?因为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他就不可能支持造反。这就像后来乾隆修二臣传,我承认洪承畴你们帮了我大忙,但是我还得骂你两句,因为我不希望后面还会出洪承畴,这和朱元璋是一个想法。
但是呢,咱们天安门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浮雕还在那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满清统治又天生带有原罪。
这就是如今官方对待清史基本判断的最大矛盾。
更不要说建国以后,对满清入关这个事儿的评价,本身就有一个摇摆和反复。
建国初期,是阶级史观,加上延续了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影响,所以说满清入关是异族侵略,是压迫。
90年代以后又流行团结史观,试图把所有民族都团结成中华民族,于是又把满清入关描述成反抗明朝民族压迫。
但是团结史观有个bug,就是太过于和稀泥,试图团结所有人,想谁也不得罪,实际上全部都得罪了。
所以呢,恐怕修编清史内部,对很多事情的定性,都没法统一呢。
很有可能,就是清史编写组内部,很多人估计都还没有统一想法。
然后,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据小道消息,清史修编送审稿,据说受国外新清史影响过大,不符合“人民史观”。
这就又不能不提,皇汉思潮和民族主义对清史修编的影响,应该说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或者说皇汉思潮看清史,本身也充满了矛盾。
什么是新清史呢?
网上也有很多讨论。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那边视角,来看东亚这块历史,他们的视角,和咱们传统大一统王朝叙事逻辑完全不一样。新清史说满清王朝,同时是中原汉人皇帝、蒙古大汗、西藏活佛几个身份混合...
所以呢,国内提到新清史,或者内亚史观,往往会说这是一种解构,试图解构中华民族大一统理论。
这里面,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引发了皇汉思潮和民族主义如何看待满清的矛盾心理。
按照大一统王朝理论,说满清入关以后被汉化了,接受了中原汉人文明,然后承袭了历史上宋元明大一统王朝正统。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汉化。
强调一遍,关键是汉化。
现在谈中华民族,其实不管怎么绕,主体是汉族,主要文明外在体现就是汉字,所以就是汉文明。
历史上不管是蒙元入主中原,还是满清入关,最终都不得不汉化,用中原王朝大一统制度来巩固统治,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游牧民族那一套统治理论,确实不适合中原农耕文明。
因为最终都要汉化,所以导致汉族以及汉族文明就有了某种特殊性,哪怕是中国的现代化,某种程度上也是汉化,因为所有代表现代化的科技、文化载体,还是汉字,这个没法绕开。
所以就产生了皇汉思潮嘛。
皇汉就会觉得,不管你们怎么牛逼,曾经如何牛逼,最后还是我牛逼啊。
这也是一个矛盾。就是如何解释大一统王朝,最终都不得不汉化。皇汉就会认为我最牛逼,但是官方立场要反对皇汉思维,于是皇汉又产生了逆反心理,觉得你老是照顾少数民族什么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导致了官方立场,和民间主流立场,也产生了一些思想争议。当然也会影响清史很大问题的盖棺论定。
既然说到这里,我还是要插一句,我历来非常反对皇汉思维。为什么呢?很简单一个事情,如果说中原汉族农耕文明真这么牛逼,为什么会被满清入关呢?你归根到底还是被满清这个蛮夷打败了啊。满清才多少点人?有多少汉人投靠了满清政权?
你无法解释这个事情。
看看南明史就知道了,越是看南明史,就越是能明白,皇汉思维很好笑。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皇汉想象中的皇汉,都是汉族人,所以就能团结了?大错特错。南明史说明了,汉族曾经是多么一团散沙,自相残杀。
看南明史能被气死,恰恰说明了,仅仅从民族角度,族群角度,没法解释清楚历史问题。
所以皇汉思维要不得。
但是团结史观吧...问题也很多。很多皇汉思维会抓住团结史观漏洞,于是产生了很多争论,这些思想上面不统一,对于清史最终盖棺论定,肯定也会产生某些干扰。
清史这么难产,也就很正常了。
然而我们回顾历史,清朝最终修订明史,从1644年满清入关,到乾隆四年(1739年) 正式定稿,前后差不多100年。
这么看来,清史再修个20年,也不算个啥。
就凭皇汉两个字,作者就是满遗,不希望如实记载满清入关对汉族的屠杀和对中华文明的破坏
修个史,还要不同立场,摇摆不定,说明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还没落到实处,大家还是各有各的民族立场,所谓的团结统一仍然任重道远!
满清妖孽罪该万死[呲牙笑]
感觉这文章好像一边说好话,一边挑情绪呀,既然说民族,为啥不直接说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汉是因为汉朝,可是不仅仅有汉朝,难道我们在汉之前就不算中国人了吗?现在又有多少纯血的汉人,还传说成吉思汗还有刘邦血脉呢?无论清史怎么修,怎么说名族问题,只要是国家越来越强盛,那最后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人。
难怪那么多遗老遗少上蹦下跳
一看就是满清遗孽瞎扯[拍手]根本没南明一说,明正史都被内外野货合力黑歪的一塌糊涂了,还南明史[拍手]
史书这种东西,他什么时间做过什么放出来就好了,剩下的自然交给读史的人来评价,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呢? 我猜,是满清入关杀的汉人太多了。
历史不就是最大程度还原史实,给后人总结经验教训的?历史上惨痛的事情还少了?史书上每一页都是血泪。王朝末世,就是比烂,明末政权已经烂透了,满清也就烂的没有明政府那么彻底。好的方面要说,烂的方面也说,有什么不能说的,民族团结要那么容易破坏,那你不论干什么它都会坏,讳疾忌医。国家强盛了,人民自然就会团结。
全是废话,毛主席都说过了,实事求是!
知乎是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没数吗?按知乎上的想法,中国人都不该存在
历史要真实,假的不要。
修个清史还要看别人的脸色,站在不同的利益场所,看待问题和事情黑白颠倒很正常,修自己的清史,让它们说吧!
按道理说,应该国民党政府修清史,咱们修民国史
记录史实有多难?一点都不难。难在要塞私货。
绕了半天最后还是批判皇汉,你这些奴才又不懂皇汉整天反串摸黑,汉族一直追求民族平等,你这些挑拨是非狗东西真该死
清朝有自己的史官写史书,其实不是没写出来,正史还要跟地方志结合,然后有些地方还要做修改
修史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将历史上发生的事尽力还原其真相,力求真实。要不然你觉得现代考古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佐证历史的真实性。立场问题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至于什么霉国人的新清史一类简直就是笑话[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小编不是皇汉,小编是满奴!
史实要真。比如太后下嫁,一看他俩有无举办婚礼,二看他是否留宿宫中并和太后出双入对。如有则太后嫁了,若无则没嫁。
一个字:编,怎么需要怎么编
关键是满清签了很多条约[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会给一坨屎雕花,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吗?
没有伪满洲,早编好了!
阉了主修就写的好了。瞻前顾后,权衡利弊的。不敢写就不写,留给后人。
干掉满裔
说真话比什么都重要
在历史和正治,这两方面有很多东西都是相悖的。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那是有很大分裂危险的。
为什么就不能真实编写历史,而是要夹带私货,夹带私货的可是要被后人批判的
脑子过于复杂了。入关前是反贼,入关就是窃据神洲,到民国就是五族共和。就这么回事
估计是没这个本事修了,100多年了,现在去哪考证历史,靠编么。
就是自己玩呢,自嗨[呲牙笑]
蒙元满清就该否定,是什么时代什么歌
以偏概全。无主。
[抠鼻]汉族本身是包容性民族,汉族本身就是自古以来多民族融合而成今日的。至于“皇汉”,只不过是极端民族主义的产物而已,不是社会的主流。而今日的主流是多民族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