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凉皮上位记:从寂寂无名,到新疆名小吃

铁马游疆 2021-02-14 23:31:15

关于凉皮这种小吃,最早起源于陕西关中一带,是当地汉族人的美食。在陕西地区,凉皮是擀面皮、米皮、面皮、酿皮的统称。追溯凉皮的历史,最早可以到秦始皇时期。

我记得擀面皮以岐山为最好,而米皮则多挂汉中的名称,至于面皮和酿皮吃得较少,也说不上到底怎么样。据说凉皮与面皮还是有些区别的,但这些对于在陕西和河南两地的人会分辨,区别是在于热吃和凉吃,面皮是可以热吃,也可以凉吃的,但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大多是以凉吃为主。

石河子凉皮的历史并不长,它只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出现

相对于陕西地区的凉皮的历史,石河子的凉皮的历史并不长。

我不知道在新疆的其他地方,凉皮是什么时候有的,但是在石河子,我却记得最初流行时,大约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那个时候我家已搬到了石河子市,因为不再像以前在道班上,母亲可以随时找到活,自从搬到石河子,母亲只能守着家里,等着父亲每个月的工资,那个时候的我们几个孩子,除了大哥早已步入工作岗位之外,其余的三个正是上学的时候,母亲为了补贴家用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挣钱。

她的第一个挣钱的项目,便是做凉皮。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听说了这种技术,跟当时已在昌吉的姨妈两人还专门在一个地方去学了两天,回到家之后便开始了试验。但是,总是不成功。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少了一种叫“蓬灰”添加剂。

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是喜欢颜色发黄的凉皮,于是便会在面汤中加入色素。

后来,母亲和姨妈终于试验做成的凉皮,于是接连着两年的夏天,我家总会做了凉皮去卖。

最初卖凉皮人们还都是推着自行车,走村串乡地叫卖,在外摆摊的很少,遇到买主,便会停下来,在随身携带的小案板上切好凉皮、面筋,之后再浇上各种调料,买主们通常会自备大碗,拌好之后,要么端回家吃,要么就地一蹲,稀里呼噜地吃完,用手一抹嘴便走了,而这时卖凉皮的人可能还没有出村。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爱扎堆的,只要卖东西的人一来吆喝,会有一群人在观望,这时如果有一个人上前去买,便会围上一圈,买不买另说,先看着。

后来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的放开,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卖凉皮的人也开始摆摊。

我还记得每次上街,在每个凉皮摊前总会有吃凉皮的人,同行的朋友也会叫我一起去吃,可是在家吃了两年凉皮的我,早已对凉皮不感冒,总会站在一旁等着她们吃完。终于有一天禁不住她们的劝说,硬着头皮吃了一份,却发现原来凉皮是那样的美味。

石河子凉皮早已在进入石河子之后变了模样

正如我之前所说,最初的凉皮是黄、厚为主,我想那个时候的凉皮大约是仿照昌吉回民的凉皮制作工艺来完成的,直到现在昌吉的凉皮依然厚,带着点淡黄色。

但是凉皮到了石河子之后,它便变了模样,面皮极薄,还不到1mm厚,白亮透明,虽软却筋道,加上芝麻酱的香味、蒜水的香味、香菜的香味,最后那鲜红的辣子油一下提升了它的颜值,让它瞬间变成了一位“美女”,它的香气化成了无数的小手,从眼睛到胃,就那么挠啊挠的,最终让你难抵它的诱惑,坐于它的面前,将它一口一口地吃下,最后连汤也不曾剩下一点。

是的,吃石河子凉皮的精华,就在于最后的那一口汤,唯有将它们一滴不剩地喝完,这份凉皮才算吃得完满。

与其他的凉皮不同,石河子凉皮的汤极多且清,它不同于陕西擀面皮那浓稠的汤汁,让擀面皮变得有些粘腻;也不同于昌吉凉皮的汤汁浓厚,使得昌吉凉皮有些牵绊;石河子凉皮的汤汁清清爽爽,凉皮在汤汁里泡个“美人浴”之后,即带上的汤汁的鲜香,又不曾降低自己白亮透薄的颜值,让人一口之后,欲罢不能,非要一鼓作气吃完不可。

或许这就是石河子凉皮子一直深受欢迎的原因?

陕西擀面皮的入驻,石河子凉皮曾有段被压制的时间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陕西吃擀面皮时的情形,那是表妹第一次带我在西安的街头吃这样的小吃。

相较于石河子凉皮的薄、软、擀面皮要稍厚一点,但是更筋道一点,而它的味道没有石河子凉皮那么多的香味,主要的是没有了蒜水的香味,让吃惯了石河子凉皮的人在刚吃到这个味道之后,被迷住了。

除此之外还有米皮,米皮不同于擀面皮,它更软更细腻一点,主要的它跟擀面皮一样要在红灿灿的辣子油里滚一道,之后这红油所有的米皮上都沾染上,一口下去之后,满嘴的红油,油亮亮的,让没有吃的人也禁不住想吃一口。

在随后几年的求学生涯里,每月总会有几天去买外面的米皮,那个时候大约在8角到1元2角左右。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后来回来石河子,忽然发现,原来在我们离开的那几年,陕西擀面皮早已入驻了新疆,在新疆的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相较于内地的擀面皮,这些入驻新疆的擀面皮,面皮要稍硬一点,嚼起来虽有嚼劲,吃过之后却有点难以消化。

而米皮却没有在这里扎下根来,或许这里的大米并不适合做米皮。

擀面皮以极强势入驻了新疆,并且在新疆挣得了一片天地,在石河子曾有个某四凉皮,记得我回新疆之后大嫂第一次带我去吃凉皮就是那里,在她的极力推荐之下吃了一份擀面皮,从此却不愿再吃,事隔太久已记不起来那份擀面皮的味道,只记得我吃了一半之后就再也吃不下了。

那个时候石河子的街上多了很多卖擀面皮的店,石河子凉皮的倒不多了,看样子擀面皮的威力还是不小的。

或是被某四擀面皮被吃伤了,或是感觉回到石河子就一定要吃一份专属于石河子的凉皮,便托大嫂帮着找一家好的。

然后大嫂找到了在石河子久负盛名的八毛凉皮。从此之后一直吃到现在。

可能是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每当远在杭州的侄子回到石河子,总会第一时间去某四凉皮去吃一份擀面皮。

但是对于我还有表弟表妹们却更爱八毛凉皮更多一点。

就如这回,表弟在知道我要回石河子,特意给我嘱咐说一定要带份凉皮回来。

如今在石河子大街小巷仍然有着很多的凉皮小店,他们也都以卖凉皮为主,附带着也会卖擀面皮。

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有石河子凉皮的名字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因为新疆天山、喀拉峻和巴音布鲁克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自然遗产名录,所以一直认为,只有那种大型的,或是传承很久的才能名列其中。

但是在八毛凉皮店里看到石河子凉皮已被列入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时,还是很惊讶的。

尽管凉皮在秦始皇时就已存在,但是进入新疆却不过三十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相比于陕西凉皮的历史实在太短暂,但是它却在短暂的时间里,让它重新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确实也很容易。

这样简单的一道小吃,能够红遍全疆,并且被全国人民知道,那么只能说它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名录里,也并非没有道理,虽然它还只是在兵团的名录里,但是新疆建设兵团在新疆已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写在最后:

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到每一个地方去品尝当地的美食,这是旅游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石河子凉皮虽然在乌鲁木齐也有,但是比起石河子来说,味道还是稍有欠缺,我也曾在乌鲁木齐里的店里吃过,总是感觉差点意思。

因此每次回石河子在临走时总会带些回来。

对于执着于吃的人来说,一定要到当地吃才好。到了石河子之后,只要用导航总会搜到。

在这个吃多了大鱼大肉的中国春节里,偶尔吃一份这样清爽可口的凉皮,实在是种享受。

关于石河子凉皮你还有什么记忆吗?欢迎留言、评论。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3 阅读:492

铁马游疆

简介:爱写作,爱旅游,愿用我的文字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