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今年7月16号入伏,下雨好不好?

王秀娟说 2022-07-15 06:18:45

这几天的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地方都有人被热出了热射病,

俗话说“最冷不过三九,最热不过三伏”,真不知道将要来到的这个伏天,会热到何种程度。

今年公历7月16号入伏,关于入伏民俗谚语挺多,如果这天下雨有啥预兆,好还是不好呢?

1·夏至三庚入伏

入伏日期的计算是从夏至开始的,按天干和地支的搭配,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第一天。

古代人们一直用天干和地支搭配来记录时间。天干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搭配,就得到了甲子、甲乙,或者乙丑、丙寅、庚午等等日子“标记”。

所谓“三庚”就是第三个“庚字头”的日子,比如庚子、庚辰、庚寅等。因为天干有10个,所以每10天会轮到一个庚字头的日子。

今年夏至是阴历五月廿三乙酉日,接着第一个庚日是五月廿八庚戌日,第二个庚日是六月初八庚申日,第三个庚日就是六月十八庚午日,这天就是三伏第一天。

这天是公历的7月16号,阴历的六月十八,数头伏。

2·今年三伏啥特点?

按今年的入伏日期来看,今年的伏天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俗语里说“公伏热,母伏凶(也有说闷)”“雨打母伏头,床头出蘑菇”。

所谓“母伏头”,指的是入伏这天赶上阴历的双日子,就是像2、6、8这种偶数日子;赶上单日子像1、3、7这种的话,就叫公伏。

古人认为,母伏里连阴雨天气会比较多,天气比较闷热,晴朗时,太阳也更毒;而公伏则会以晴天少雨天气为主。

第二个特点是今年是“秋包伏”。所谓秋包伏,是指末伏在立秋节气之后。秋包伏的特点也是比较热,民间有“秋包伏,热到哭”的说法。

再加上今年是“晚立秋”:立秋的交节是在戌时,也就是晚上的19:00-21:00之间。俗语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如果是中午12:00前立秋,那是“早立秋”,可能还会凉快一些,晚上立秋那就会很热。

还有句俗语“午日起伏头,热到中秋后”,不巧,今年入伏第一天正是“庚午”日,午日入伏代表伏天热的时间很长。

看来,今年伏天的热是怎么也绕不过去了。

3·头伏有雨啥情况?

夏季,陆地温度高、气压低;海洋区域温度低,气压高,海洋气流就会从东南方向往内陆移动。当南方的冷气流与北方的热气流相遇时,就产生了降雨。

三伏中,内陆区域的气温不断地提升,海洋气流就源源不断地向陆地移动,从而出现多雨和连阴雨天气,所以,基本上每年的伏天都是多雨的。

古代人认为“头伏”第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他们把这天叫作“伏王”。

这天是他们“伏祭之日”也是“降(xiang)伏”之始,所以关于头伏天气的农谚俗语也特别多。

比如“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连阴吃饱饭”“六月不热,五谷不接;六月连阴”是说阴历六月如果有连阴雨,不但会人感觉凉爽一点,田里的庄稼也有了充足的水分快速生长。

俗语还有:“头伏有雨,伏伏有雨”“雨打伏王,一天一场”“头伏凉,浇倒墙”“伏里有雨,仓里有米;伏里雨多,仓里米多”。

这些俗语都在说:头伏下雨,代表之后都是雨水较多,以及伏天雨多是好事。

三哥说:

咱们毕竟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度,天气也不能一概而论,某一时间段所有地方都下雨的可能性极小。

听老人们说,民谚俗语多是对应中原地区来讲的。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如果有答案请留言告诉三哥。

谚语歇后语大全 足本典藏 俗语大全查看
1 阅读:149

王秀娟说

简介:过去的靠现在忘记,将来的靠现在努力,现在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