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一套房”,曾经风靡全国的新疆切糕,为何在街头消失了

卸岭力史 2024-10-17 16:08:53

一刀下去就是一套房?想象一下,你在小贩这里买东西,觉得太贵了不想要,可对方突然手持刀具、面露狰狞、大声呵斥,甚至很快便将周围的“同伙”叫来围住你,你会怎么办?

相信大部分情况下你都只能自认倒霉,然而这样的场景也带火了一个名词,那就是“新疆切糕”,相比较诸如“雪糕刺客”这样的小打小闹,只能说在切糕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那么切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街边越来越少见了?

一斤还是一两?

“问的时候按斤卖,称完就按两了!”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人都有前往新疆旅游的机会,可新疆在普通大众的心里,除了景美和人美外,不得不说的还有当地特色美食,而“玛仁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代表。

既然到不了新疆,那么看到街头有人推着小车贩卖这种特色美食,买一点品尝一下过过嘴瘾也是好的,只是没想到商贩这小小的一刀下去,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你明码标价卖东西没问题,关键是说好多少就是多少,有些商贩为了迷惑顾客,故意表达的含糊不清,顾客买完后才发现上当了。

这时候你要说不要,商贩的嘴脸可是说变就变,而且买切糕的这些商贩大都喜欢扎堆,一旦你这边有什么异动,他们马上就能快速叫来不少人。

无论是口头威胁还是肢体冲突,在这样的压力下,顾客往往只能自认倒霉,然而谁也没想到,屡试不爽的“切糕佬”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功。

2012年11月份,湖南岳阳一村民在购买切糕时,因为一些原因与商贩发生了肢体冲突,结果造成2人轻伤,16辆摩托车被定损。

当然,受到损坏的还有所谓的“新疆切糕”,5520斤的切糕被定损96600元,算下来,也就是17.5元一斤。

看起来这个价格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要知道这是物价部门鉴定的价格,具体当时买卖双方谈的价格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既然发生了冲突,那就证明双方不是在价格上出现了分歧,就是在分量上出现了分歧,然而这在切糕买卖方面,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因为小贩车子上摆放的切糕,往往是很厚重的一大块,想要买,就需要他现场给你切,而且事先他就会跟你谈好,切多少是多少,你都得买走。

当然,你可以说自己想要买多少钱的,但他会说自己切不了那么准,就算你比划好了从哪切,只要他手中的刀稍微那么一斜,分量往往就会比你想象的要重的多。

很多人在上过一次当后,纷纷表示再也不会购买了,就算切糕再怎么好吃,也不应该成为自己上当受骗的理由。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随着在网络上和现实中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切糕的“价值不菲”,因此只要看到这样的商贩,马上就会敬而远之。

而且除了对切糕产生了抵触心理,有的人还连带着对新疆也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只能说这些不良商贩,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那么,这些新疆切糕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它的真实价值又是多少呢?

名不见经传的玛仁糖

其实在新疆本地,玛仁糖并没有“切糕”这样的称谓,这是当新疆商贩将这种小吃推向全国后,因为这种特殊的贩卖形式才得到的称谓。

本质上玛仁糖就是选用新疆本地特色食物,核桃仁、糯米、葡萄干等原料加入甜菜糖熬制而成,有很多是我们平常所吃的干果,最早可以起源于丝绸之路时期。

当时新疆作为很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很多商队提供了便利,无论是到达新疆,还是从新疆离开,之后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长途旅行。

那时候不像现在遍地都是饭店,商人只能自己准备粮食,而且这些粮食还要能够长期存放不变质,最好是在口感和口味上,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下降。

玛仁糖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诞生,由于它密度大、易保存、易携带且营养丰富,成了往返于商道上人们的不二之选。

除此之外,关于玛仁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很久之前有一对夫妻,丈夫老弱多病,妻子丑陋不堪,两人还始终没有孩子。

后来有一天两人做了同一个梦,梦中有一个老神仙告诉他们:“向南有圣树,取果实与金谷同食。”

将信将疑之下,夫妻俩竟然花了三年的时间找到和田的核桃树,将核桃果仁与玉米同食,没想到丈夫吃完之后变得身强力壮,妻子吃完后变得美艳动人,不久后两人还生下一个孩子,孩子长大后还高中状元。

有着这样美丽的传说,因此玛仁糖在当地其实是非常受欢迎的,然而由于玛仁糖的制作原料丰富,因此即使是在新疆本地,价格也不能算是特别便宜。

可只要是明码标价,商贩售卖的时候不要搞那么多的“小动作”,一般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只能说切糕没错,是卖切糕的人出了问题。

而且不只是切糕,在其它美食上,也见过同样的套路。

卖的是美食,坏的是人心

2023年2月份,一女子带着孩子在重庆逛街,在景区看到一家糖果店在揽客,女子的孩子就尝了一下试吃品,之后女子选了4块牛乳派。

看的客户上门,店家很高兴,表示女子如果再选一块,可以送一块,于是女子又选了一块,没想到店家称重完后,这6块糖的价格竟然高达466元。

事后女子质疑糖果价钱过高,店家则表示自己的产品用的原料好,门店又开在景区内,成本自然会比外面的街边小店要高,而且自己已经明码标价128元每斤,不存在欺诈行为。

不过女子却说一开始自己就先问了价钱,可店家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只是说挑好了按照重量算价钱,不过切了之后就必须得买了。

而且标价牌上写的是12.8元50克,“克”字还被试吃盘给挡住了,很明显就是故意有模糊价格的概念。

虽然在采访时店家的态度还算比较缓和,但是据网友在网上的评价,店家的态度其实并不怎么好,如果切了不买,轻则要遭受白眼,重则还会遭受辱骂。

看起来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这不正是与“天价切糕”一个套路吗?

结语

其实消费者不怕花钱,只是我们对一个事物的价格应该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如果这个事物的价格超出了这个认知,那就证明它是一种不正常的存在。

当然,你可以将钱标的很高,但我们可以有不买的权利,各种套路、强买强卖造成的结果就是,像切糕这样的美食,在街头将会变得越来越少见,直到彻底消失。

信息来源

新京报2012-12-06《损坏切糕赔16万?警方:含多项损失》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5145749014585.html

河北新闻网2012-12-07《城管称切糕成本一斤5毛卖20 网友详解切糕的做法》

https://hebei.hebnews.cn/2012-12/07/content_2984659.htm

极目新闻《女子在重庆买6块糖花466元,“切糕套路”又重来?》

https://news.cctv.com/2023/02/05/ARTIW7mO576vY2owIeBJwKfX230205.shtml

0 阅读:21

卸岭力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