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是上古先民的“创世观”

史海撷英 2024-01-16 17:22:17

公元前后的两汉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石画、砖画,记录着上古先民的“创世观”,弥足珍贵。

河南洛阳出土了的西汉“太一与伏羲、女娲”壁砖画——画中间,是猪首獠牙的最高天神“太一”,左拥右抱着手举太阳或月亮的伏羲和女娲。

“太一”,即“大一”也即“天一”——古时“太”通“大”,“大”通“天”——“一”则为“天数”之首。所以,“天一”即是“天极”,也是“太极”——古人认为,“天极”是极星北斗所在的天穹最高处,亦为天之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天极旋转,于是形成了“太极图”。

“太极图”的另一含义,是兼具“阴阳”——“阴阳鱼”的中心,各是代表阳的日(太阳)和代表阴的月(太阴)。《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郭店出土的战国楚竹书说得更详细:“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这是上古先民原始创世观的哲学概括和创世顺序的具体描述。

从哲学上讲——太一(太极,相当于老子的道,无)——两仪(阴阳,天地)——四象(四时,四方)。从神祇讲——太一(天帝,最高主宰,最高神)——伏羲、女娲(阴阳、日月)——分至四神。

西汉太一、伏羲、女娲壁砖画

这就是中国上古先民的“创世观”。

从出土器物看,这一“创世观”,至晚也可以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找到其原型。

从古文献看——《尚书・尧典》说: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乃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管四时,“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成熙”。

“帝尧”,即“太一”;后来古人又曾以“帝俊”为“太一”。“羲”即为“阳”,又代表“春分”;“和”为“阴”,亦代表“秋分”。羲仲、羲叔,分管春分、夏至;和仲、和叔,分管秋分、冬至。

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帛书里,羲仲、羲叔、和仲、和叔,记为女娲四子,是主管四时的“四神”。同样,在此楚帛书中,伏羲被称为“大能”,也就是“大龙”。这是后世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的缘由。

在另外的两汉石画中,伏羲女娲手中分别拿着“规”与“矩”。这在记载先秦宇宙观和相应产生的数学理论的《周髀算经》中可以找到答案——“规”代表“天圆”;“矩”代表“地方”。

《周髀算经》

所谓“无有规矩,不成方圆”。重要的是,《周髀算经》认为,“圆”与“方”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换,也可以以精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周髀算经》证明了“勾股定理”。据说,西方数学家们曾提出了370种以上的证明方法,欧几里得《几何原理》第1卷题47的证明被认为特别简洁优美。然而,比起《周髀算经》所云“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这一严密的普遍性证明,未必就高明。所谓“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不过是举一实例而已。

6 阅读:329
评论列表
  • 2024-09-06 06:54

    阴=0,阳=1,阴阳=二进制元代码[点赞][点赞]

  • 胡扯,定向而已

  • 2024-01-17 08:35

    易有太极,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是指宇宙阴阳(即轻重元素(粒子)物质)对立统一相互作用,自然形成太阳与太阴最极端自然状态,在太阴圈层自出现四个方位的黑洞,其对立统一,循环轮回运动自然形成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详见《守正创新国学现代化》一文。龚木益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