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女子花10万买长城人寿分红险,10年后的本息让她愣住了

若烟说社会 2023-08-22 08:25:01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七年前,河北的韩女士在邻居的推销下,购买了当时长城人寿主推的“分红险”,代理人承诺十年付费到期后能本息全取,享受分红利润,可仅仅7年过去,她却发现当初买的产品似乎和预想的并不同,她稍微一算,十年后全取的本金加利息实在藏了太多的猫腻。

“被骗了,对,我现在就是觉得自己被骗了,从客服到保险的销售人员,再到后来的到保险公司的说法,每个人的说法都在变!“

2015年,韩女士还住在河北沧州,邻居张某是长城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对方的介绍下韩女士购买了“长城鑫相随年金保险C款(分红型)”保险,被保人是自己的儿子,根据介绍该“分红险”保险期一直到孩子80岁,真正的保障了孩子的一生,每年都有分红收益,缴纳十年保险金后,还能一次性将本金和利息取出。

“当初保险公司宣扬的时候,打着旗号是存储性质的保险,利率比银行高,孩子以后也有保障……”

“分红险”给出的承诺非常诱人,当时韩女士一家在本地做生意手头上也确实有一些闲钱,再加上劝说她购买保险的邻居自己也购买了同一款,她理所应当地觉得这款保险很靠谱,当即就签了合同。

由于合同年限比较长,涉及的相关条例也比较多,拿到手足足有七十几页,翻看了前面十来页的韩女士觉得有些眼花缭乱,一旁的张某赶紧上前解释,了解了大概内容后,韩女士直接签订了合同并缴纳了第一期保险金。

“分红险”的保险金缴纳以一年为单位,每年缴纳1万元,虽说缴纳金额比较大,韩女士依旧是接受了,毕竟和它所带来的利润相比是划算的。

先期缴纳了5年,共计五万元,在保险缴纳期间,因为家庭因素影响,韩女士的经济状况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一个人抚养孩子的她无法保证对保险金额的及时缴纳,但依旧想着给孩子一个保障,咬紧牙关坚持着。

2022年韩女士贷款将第七年的保险金缴纳完成,当年年底,她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一次她连最后一点钱都拿不出来,可眼见着只有三年就到了可以统一将本息取出,只要取出来就能缓解自己现在的境况,韩女士打算和保险公司商量,一次性将之后三年的本金缴纳,提前取出本息。

韩女士此时已经没有多少存款,如果能够提前拿到保险金她也算是少了个负担,有了想法的第二天,韩女士就带着自己找亲戚借的三万块来到了保险公司,几年过去之前在的那些熟面孔现如今基本已经消失,韩女士找到柜台询问,对于她的想法,柜台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不行,没有提前缴纳提前拿得的道理,韩女士还想继续询问,柜台工作人员在得知其询问对象为“分红险”后,立刻叫来经理对其问题进行解答。

跟着经理来到小房间内,面对韩女士经理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韩女士是否明白“分红险”的具体内容,经理将韩女士带来的合同摊开,指了指合同中的一条规定,“您先看看这个。”

韩女士顺着经理的指点,朝着合同上看去,那一行字映入眼帘时,韩女士脸上依旧有些茫然,她再次抬头看了看经理,经理又点了点旁边的另一条,两行字结合在一起,韩女士突然脸色大变,她站起来一把拿过合同,大声怒喝:

“这上面本息领取的年限不是十年?这怎么和当初买的时候说的不一样?”

在合同上,白纸黑字的写着本息领取的时间和保险期限同期,如果根据这一条来进行理解,也就是必须等到韩女士儿子80岁时才能领取本息,这已经违背了韩女士的初衷,十年拿不到手,这钱就没了意义,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如果自己儿子没有活到80,几十年间什么东西都变了,那到头来自己交的这十来万利息加本金就成了保险公司的钱了,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韩女士没办法接受,她认为当初签订合同时,长城人寿并未履行告知义务,她是在长城人寿的虚假宣传后上当受骗,属于被欺诈签订合同,她要求长城人寿退还所有已缴纳保险金以及利息。

为了讨回公道,韩女士找到了当初卖她保险的张某,可张某到了现场却称自己也要维权,原来即便是卖保险的她也不知道这一项规定,自己稀里糊涂也买了同一份保险,张某称当初他们进行保险介绍时都是公司怎么培训她们就怎么讲,公司从来没有说过这一点,宣传册上也没提到过这一点。

两人联合找到保险公司,公司进行研讨后在,由其负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负责人郑某出来进行回应,首先郑某提供了关于“分红险”的各项正规证件资料证明该保险符合法律规定和行业规定。

随后郑某再次对韩女士和曾经的员工张某进行了解说,郑某称“分红险”本质上是一款保险产品,韩女士缴纳的是保险金而非所谓的本金,这款产品没有返还保险费的责任,也就是说到期返还的应当叫作有效保险金额,和本金不是一个东西,必须到期才能支付,中途无法退险,该险主要是父母给后代建立的一个存储账户,每年有分红,但本钱无法取出。

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都是保险公司无法满足韩女士本金利息一次性退出的要求,不仅无法退,根据合同,韩女士还应当按期缴纳保险金。

对于保险公司的回答,韩女士表示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抗争到底。韩女士的经历是一个买保险的反面案例,告诫着我们无论条例多少但凡是签订合同都要认真仔细看到底,不要一味听保险员介绍,有些东西口说无凭,写在纸上的才是真规矩。

1 阅读:9

若烟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