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之初,中美苏三国的博弈较量!(上)

点评校 2024-09-01 14:06:53

1949年国军败逃台湾,新中国成立。

因为我们接手的是一个经历几十年战争洗礼的烂摊子,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恢复生产、尽快把经济搞起来。

但教员指出,在此之前中国还有三项更加紧迫的任务: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废除晚清以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

一边倒,就是找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做靠山。

但要真正实现这三条,很不容易。

开局

其实解放军打过长江后,我党就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被全部取消。

包括拒绝司徒雷登抛出的橄榄枝。即美国政府承认新中国,但要求继续执行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司徒雷登)

这个条约看上去很公平,比如中美两国人民与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另一个国家旅游、求学、定居、做生意(关税低至只有几个百分点)。

但是,一个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和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自由“通商”,会是什么后果?

大量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从汽油到汽车,从电灯到电影,从面粉布匹到面纱白糖,从口红丝袜到领带皮鞋,统统都是USA。国内民营企业纷纷倒闭,出口锐减,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仅几个月,国民政府对外逆差就达到4.7亿美元,几乎把国库掏空了,到1947年10月,国民政府财政就崩溃了。

所以,我们一定先要把百年积弊清扫干净,消灭一切牛鬼蛇神,再安心地做外交,全力以赴搞生产。

但问题还有个让人十分头疼的主,苏联。

我党在1949年6月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对未来中国外交政策做过构思,有三种方案:

第一是倒向美国,但美国只想在中国搞殖民经济,让中国沦为买办掌控的国家,前面的国民党政府已经给证明过了。

第二方案是在美苏间骑墙,但这个也不行,两头讨好意味着两头都不讨好。

那只剩下第三种方案就是倒向苏联,借助苏联的力量推动工业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麻烦之处在于,新中国已经确定“一边倒向苏联”政策,但之前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一个卖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必须也要废除。

简单讲就是,你既要向人家拜码头又要虎口拔牙,你说难办不难办?

这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怎么回事呢?

“二战”结束前,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开了一个战后分赃会。其中一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作战,作为回报要获得在东北的一切特权,并维持外蒙古独立。

蒋介石为了换取斯大林不支持中 共的承诺,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主要有这么几项特权: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大连为自由港,苏联进出口货物免关税;恢复苏联对旅顺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外蒙古必须维持独立的现状。

前面那几条包括铁路经营权、自由港、军港、驻扎军队等一系列下来,苏联就基本上控制了中国东北。至外蒙古说是维持独立,实际上只能依附于苏联。

这样外蒙古和东北全部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由此斯大林获得的好处是:

1,打造了巨大的安全缓冲区。

将来一旦与中国或美国等大国发生矛盾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把战火烧到境内,御敌于国门外。其实中国历史上也一样,不论各个朝代如何向四方扩张领土,最终目的是保证中原核心领土的安全和不受干扰,变相打造周边的安全缓冲区。

2,获得不冻港。

俄国人虽然打下了万里江山,但折腾了几百年连个真正意义上的不冻港都没有。在十九世纪末终于相中了远东的旅顺和朝鲜湾,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抢先一步,朝鲜和中国东北成了他的地盘。

直到二战后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本,才重新拿下旅顺有了一个不冻港。用斯大林的话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

对中国来说,当年尼古拉二世精心打造的黄俄罗斯计划,至死也没实现。万万没想到,被后来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旗号的苏联给基本实现了,莫大的讽刺。

历史开了个玩笑,转了一大圈后中国与苏联又站在了同一个阵营。

然而,新中国不是国民政府,革命同志和中国权益是两码事。

于是收回外蒙及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重任,就压在了新中国教员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身上。

1949年12月,教员乘坐专列访问莫斯科。其中还包括一车皮江西蜜橘、一车皮山东大葱等特产,作为给斯大林的70岁生日贺礼。

这次访问除了向苏联总盟主“汇报工作”外,主要还肩负重新签订中苏条约,收回苏联在中国特权等艰巨任务。

谈判的成败事关中国接下来的百年国运,如果成功则前途无量,如果失败,刚刚完成民族解放的中国可能也就到此止步了。

莫斯科的较量

1949年12月16日,教员一行终于抵达莫斯科。

因天气寒冷,苏联在车站举行了简短欢迎仪式,教员被安排住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当晚,斯大林便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教员。

另外,斯大林没要苏联翻译,只由中方的翻译师哲一个人全权代表,足以看出斯大林对中国的信任。

当教员出现在门口时,斯大林迎了上去,紧紧握住教员的手说:“您好!您很年轻,很了不起!很了不起!”

教员说:“见到了斯大林同志十分高兴!”

斯大林对教员非常赞赏,他接连说了好几句:“伟大,真伟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我们祝你健康!”

但与融洽的气氛相比,斯大林根本不提谈条约的事。

先插一段,二战后的斯大林其实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苏联的国家领袖,另一个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

而在两个身份中,斯大林真正认同的还是第一个身份。至于那个什么国际共运的领袖身份,在很多时候都是为苏联国家利益服务的一个工具而已。

所以,当教员刚开口谈条约,斯大林会马上接话: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签署的,也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我们决定不改动条约的任何条款。哪怕改动任何一款,都能给美国和英国修改其他条款提供借口,很可能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也保不住了。

对斯大林来说,苏联对日宣战伤亡那么多人才得到旅顺、东北等权益,你跑莫斯科一趟就想要回去,凭什么?

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但稍微有点脑子就知道,这个逻辑纯粹就是放P。

东北、旅顺等本来就是中国领土,不管你什么原因都是以武力抢走的;另外所谓的雅尔塔协约也是背着中国签的,损害的是中国的利益;更何况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收回主权权益自然天经地义。

但斯大林死活不松口,咬定此事没有谈判的余地。他之所以这么豪横,是因为手里有两张底牌。

一方面,此时的新中国求于“苏联老大哥”;

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整个长城以北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其中在1947年初,苏联就在旅顺部署了第39集团军、一支联合舰队、5个空军师。如果苏联需要,海军和空军分分钟就能兵临北京城下,非常方便敌人的斩首行动。

而教员作为谈判弱势一方的代表,手里的牌并不多,谈判的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在旅顺的苏联士兵)

双方谈了好几轮都没结果,甚至后来,斯大林虽然每天都来电话询问、关心教员生活状况,可就是不见面。

教员也忍不住了,索性住在别墅不出门,并气冲冲地说:“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

多年后回想起来教员还是一肚子气,说在莫斯科没事干,每天除了发牢骚骂娘只有三个任务:吃饭、拉屎、睡觉。

如果照此下去,教员的莫斯科之行很可能会失败,新中国依然会背负着“半殖民地”的残留负重前行,主权受到侵犯,京师和整个北方安全得不到保障.......哪还有心思搞生产?

可就在教员生闷气的时候,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

峰回路转

这时,缅甸、印度等国家都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教员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时机,致电刘少奇、周恩来把这一消息“公开发表”,以此刺激斯大林。

但更重要是另一个角色-----美国上场吧。

自己曾经大力支持的国府烂泥扶不上墙,最终导致美国失去东亚的大陆地盘,想想就来气。

不过除了不爽外更多的是不甘心,此时美国一心想要的是扳回一局:挑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毕竟中苏两个大国走在一起实在太可怕了。所以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拉拢中国,即便失败也要让苏联产生猜疑。如果能成功离间中国和苏联关系,美国也算多少弥补丢失东亚大陆的损失。

此时的日已落帝国英国,可能得到某些暗示。紧接着有家英媒体突然撂出一个重磅新闻:

“教员访问苏联,结果被软禁在莫斯科。”

全世界一片哗然。

当斯大林听到消息时,目瞪口呆。

虽然苏联干过很多脏事,但也不是这么明目张胆干的。

关键这个料太吸引眼球了,如果英国媒体的报道持续发酵,世界舆论压力如何承受?那些社会主义小兄弟们谁还跟你玩?对外输出革命的苏联以后怎么混?

如果以上算是虚的,那么美英不失时机地向中国抛媚眼,甚至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动作----放出话说美国不援助蒋介石了,解放军想收复就动手吧。

美英一边极力拉拢,苏联一边却让中国坐冷板凳,此时很难不让中国冒出一种想法:要不再和英美接触一下?

斯大林怕的就是这个。

最后钢铁慈父坐不住了,请求教员出面发表一个声明来辟谣,顺便表明中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教员是何等的伟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那就谈谈条约的事情吧?”

“谈,怎么谈都行。” 斯大林最终妥协了。

教员以十分欣喜的心情给北京发去电报:“斯大林同志已同意恩来同志来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协定。”

不过谈归谈,分歧依然很大。

原因很简单,苏联尽可能的保住在华利益,而中国自然希望全部收回失去的权益。所以出现这么一个现象,苏联草拟的方案中国不同意,中国草拟的方案苏联不同意。到1950年1月底,双方谈判几乎没啥进展。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中国突然下了一剂猛药,既然新友好条约谈不拢,那谈谈外蒙古吧?

外蒙关系到苏联安全缓冲区的核心,斯大林不可能同意。但他又担心如果中国常拿外蒙说事,在国际上总归影响不好,造成中苏间有领土纠纷的嫌疑。

这时周恩来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中国可以正式承认外蒙独立,但必须做为新中苏条约的一部分。简单说就是,以外蒙换东北。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吃了亏,但没办法。

首先外蒙古不是新中国丢的,1945年就公投独立了。我们只不过是承认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作为条件,换取战略价值更高的东北而已。

更何况中国本身是有求苏联实施各方面援助的,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已经是所能争取到的利益极限了。

(教员、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最终在外有英美拉拢、内有利益互换的条件下,中国和苏联终于完成谈判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2年底前,苏联把中长铁路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基地撤退,对日和约缔结后必须处理大连港的问题。

莫斯科之行,蒋介石卖掉的东北权益被教员等老一辈领导人争了回来!换做之前不动刀枪连想也别想,问题是就算付出腥风血雨也未必能搞定。

这才是弱国外交的伟大胜利!

结束

教员和周总理回国后举国欢腾,但此时的斯大林不高兴了。

在他眼里分明就是吃了天大的亏,苏联梦寐以求的东北和旅顺不冻港到手仅5年就丢了,这对有土地贪婪症的国家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须找回场子。

于是,斯大林把眼光转向了朝鲜半岛......

(未完待续)

首发公众号:点评校尉

喜欢写有深度的文章,欢迎关注!

0 阅读:4

点评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