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脆弱而坚强,平凡而美的生命,雪域高原你是否记得?
那些稚嫩的少年,那些刚绽放的花朵,那些将生命献给青藏高原的鲜活生命,你是否还记得?
“一纸命令重颁,大军急剧掉头,数万人的生活立即根本转向。一边是温暖富庶的川南,一边是苦寒荒凉的西藏……”
是的,在自然条件艰苦的藏区,因海拔高,时至今日,进藏都是某些人可想而不可行的事情,而当然,为了解放西藏, 这个决定,让很多士兵走上了第二次长征之路,征服雪域高原。
自康定沿川藏线西行,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后北行37.3公里到达塔公草原,这里望风起云涌,这里也曾经是十八军当年走过的路。
走进甘孜,我们离目地的岗托村更近了,风景更美了,云朵更纯粹了,雪山时而隐于浓雾之中。
这一路关于十八军筑路的故事,处处流传,这天高云淡,解放西藏后在整个藏区“金珠玛米”就成了解放军的专有称呼,沿用至今。
阳光照耀,白云缭绕,湛蓝苍穹之下英雄纪念碑更显伟岸神圣。
“十八军战士们豪迈而风趣地说,我们在雀儿山上,生活劳动在5000米的高度,睡觉是斜坡30度,开水是沸点70度,气温是寒暑表零下不够度,但我们的热血沸腾到了100度,智慧和力量没限度。”
“当时,藏族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哈达不用太多,有一条洁白的就够;朋友不用太多,交一个解放军就行’,十八军官兵用真诚、善意的行动得到了藏族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从成都出发,两天的车程已经是人困马乏,美景却又时刻振奋人心,望着车窗外不敢眨一下眼睛,生怕错过美丽的雪山和湖泊,生怕错过这弯曲的国道线上那些靓丽的风景。
走进江达岗托村,这次“跨越横断山脉,重走金珠玛米之路”,这一路风景无限,这一路高原湖泊,这一路白雪皑皑,这一路海拔向上生长,这一路都是曾经十八军趟出来的路。
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正在为第七届“跨越横断山脉,重走金珠马米之路”歌唱着,欢舞着,是的,前辈牺牲性命,坚难的付出,换取今日和平年代。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刚柔相济。而这欢乐的画面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对幸福生活的表白。
歌舞升平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一路的美景,更不能忘记当年十八军走来的一路艰辛与牺牲。
岗托,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曾用名江卡松多。西藏和平解放前,属德格土司和噶厦地方政府管辖。西藏和平解放后,沿金沙江西岸属西藏自治区管辖,该地建成岗托区,东岸划归四川省管辖。因此,岗托也成为了西藏解放第一村。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也是在这里飘扬的。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川藏界河。金沙江的水一望无际,向远处流淌,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通天河,西天取经八十一难,而十八军进藏,这一路岂止八十一难?多少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了雪域高原之上。
在藏语里,“岗”是渴的意思,“托”是饿的意思,昔日又“渴”又“饿”的岗托村今日变成了旅游村,更是见证西藏解放历史的村庄。下午,我们沿着当年十八军的走过的路,走进了岗托这个极具色彩的村庄,如今的村庄依旧宁静祥和。
1950年仲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扫清了进军西藏道路上的反动势力,胜利强渡金沙江,五星红旗迎着金色的晨光在这里飘扬,而这些是无数坚难困苦换来的。
徒步走进金沙江畔的岗托村,流水潺潺,偶有几头牛悠闲走过来。一座座藏式独栋房子,带着藏族特有的色彩,白云悠悠,这天地间祥和而美丽。眼前的雕像让人不禁思忆曾经。
从岗托村回来,重回红旗广场,远山含黛,白云悠悠,红旗飘扬,这一切的美丽映入眼底心间。
沿着红旗广场向前,即可以看到十八军军营遗址,这里写着十八军当年抢渡金沙江,解放西藏的故事。
这里讲述了很多关于十八军的故事,边修路边进藏,一路上我们经过了矮拉山,雀儿山等即险峻又美丽的山颠,十八军这一路走来,坚定的信念,誓死如归的精神。都在十八军营遗址里有所诉说。其中“张国华背女誓师进藏”让参观的人眼眶湿润了,三岁的孩子跟着父亲张国华一起进藏,而不久后却国高原反应,高烧不退。成为了十八军进军西藏的最小烈士,才年仅三岁。
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云朵,那些湖泊,那些轻风啊,那些飘渺的云烟,你们一定都还记得,那些路难走,那些意难平,人烟稀少,生存坚难的岁月里,十八军是用无比坚定的信念进军西藏,解放了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