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帆悬过直沽:参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关中拍客 2023-12-26 22:26:05

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有一座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这里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与海河右岸的天后宫东西相望,对研究古代海上漕运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25日,天妃宫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4月22日下午,我乘坐公交车来到大直沽,参观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02年5月1日,这里正式对外开放,在前方的广场之上,有一座象征桅杆的柱子,表面雕刻着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海洋图案。顶端站立着一尊妈祖像,双手捧起,眺望远方。

这座博物馆平面呈长方形,外观镶嵌着灰色的条形砖,坐东朝西,共有两层。在西侧的入口处,修建着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屋檐和立柱,上方覆盖着等级较高的黄色和蓝色琉璃瓦,两边分别镶嵌着一幅反映天妃宫曾经繁华景象的浮雕绘画。目前,这里是天津市内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在展厅中央,完整地展现了元代建筑和明清时期天妃宫大殿的基址。站在二楼,向下俯瞰,大殿基址的全貌一览无余。此殿平面呈长方形,朝西南方向,正对着海河。当年,在大殿正中间的台基上,供奉着海神妈祖的塑像,正襟危坐,仪态庄重。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到破坏。

元代,定都大都以后,为了解决首都粮食供应问题,开辟东南沿海到直沽的漕运。元世祖至元年间(1282—1294),在海运漕粮枢纽大直沽,修建起一座天妃灵慈宫,祈祷天妃保佑航海安全。因此,在天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先有天妃宫,后有天津卫。”

元泰定三年(1326),重新修建大直沽天妃宫,包括山门、二门、戏楼、大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供奉天妃、赞相、三宫、真武大帝、财神、火神等。

1997年9月16日,在大直沽佳喜园小区施工现场,发现《重修敕建天妃灵慈宫碑记》的碑座。随后,考古工作者前往现场,发现刻有“重修敕建”四个残字和龙纹的石质碑首。经过研究,确认石碑为明代天妃宫遗物,并且发现大量明清文物和建筑遗址。

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天津市考古队配合旧城改造,对这处天妃宫遗址进行发掘。这里的遗迹堆积厚约3米,拥有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化层,反映了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脉络,内涵丰富,层次清晰。

为了让大家直观地感受考古发掘现场,这里通过“模拟考古”的方式,展示天妃宫遗址的发掘过程。根据当时考古发掘的情况,复原出探方T1308和T1408的场景,第一次在天津市内发现元代建筑基址,清晰地反映了考古层位和历史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方T1308发掘于1999年1月10日至1月22日,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11个和元代相互叠压的房址2座;探方T1408发掘于1999年1月4日至1月26日,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7个、灰沟2条和元代局部建筑基址。

2000年9月,国家文物局对天妃宫遗址进行鉴定,确认这里是天津历史上极为宝贵的遗迹。为了保护重要的历史遗存,天津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建立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中展示天妃宫发现的建筑遗迹和大量金、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

目前,这里的展览以“风正帆悬过直沽”为主题,分为“浩瀚的海洋”“神气的妈祖”“海与河的城市”和“永恒的遗址”,讲述中国古代先民对于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妈祖崇拜的产生、演变和流传,天津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海洋的关系。

如今,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成为国内海上漕运的终点和经过海陆通往东北亚的起点。2012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元明清天妃宫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