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大考!互联网保险业务门槛提升,不达标险企主动按下暂停键

俊材险 2024-09-04 03:32:49

互联网保险监管趋严。

近半个月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密集发布了多项重要文件,旨在重塑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规范与秩序。首先,《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落地,该通知严格设定了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门槛,要求不符合条件的财产保险公司即刻停止相关业务的运营。

紧接着,《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提示函》(简称“《提示函》”)发布,这份文件聚焦于互联网保险营销的规范化管理,严厉禁止无资质人员及机构的挂靠行为,并明确规定不得进行违规宣传或销售非保险类金融产品。

随着这两项新规的出台,目前已经有多家不符合要求的财产保险公司纷纷宣布暂停拓展新的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内部调整与优化。

多家公司暂停业务,已生效保单不受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极为迅速。公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2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从290亿元激增至4782.5亿元,占全行业原保费收入的比重攀升至10%,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3%。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保险行业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线下服务支撑薄弱、业务操作不合规、销售误导频发以及消费者投诉激增等。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通知》旨在通过提高机构准入门槛、强化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有效遏制行业风险。

《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需满足的严格条件,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同时,对于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相关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设定了全国性资质、三年以上业务经验、完善的信息系统及符合可回溯管理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强调了对不满足经营条件的财产保险公司的严格监管措施,要求立即停止新业务开展,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及公开披露相关信息。

为了响应这一监管要求,包括渤海财险、华安保险、安华农业保险、都邦保险、前海联合财险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已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互联网财产保险新业务,以配合整改工作。

这些公司多因偿付能力或风险综合评级未达标而未能满足监管要求,如渤海财险连续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未能达到B类及以上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已生效的保单,保险公司则需继续履行保险责任,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影响。

营销市场乱象丛生

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市场面临复杂局面,“机构持牌、人员持证”这一保险销售的基本原则,在某些自媒体平台的介入下,其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市场乱象丛生。

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部分自媒体及其运营账号存在游走于法律边缘、涉嫌非法涉足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情形。它们往往以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名义作为掩护,实质上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内容,却通过收取与保费收入或保单销售量挂钩的“服务费”(实为佣金/手续费)获利。

尤为恶劣的是,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自媒体大V,利用自身流量和特定场景,编造诸如贫困弱势群体病床求助、资产贱卖还债等煽情故事,以此作为噱头嵌入保险产品链接,诱导粉丝及公众购买。

针对这一乱象,上述《提示函》已发出明确信号,强调非保险机构在提供保险产品引流、商业宣传推广等营销宣传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其从事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直接销售、咨询解答、保费估算、价格比较等商业活动。

同时,若为非保险消费者提供购买保险产品的网络跳转服务,则跳转后的投保页面必须直接链接至保险机构的官方自营网络平台。此外,非保险机构被严禁以技术服务费、营销宣传费等名义,变相获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佣金或手续费。

总之,互联网保险行业在经历了快速扩张后,正步入一个全面从严监管的新阶段。从提高机构和个人资质门槛、强化业务合规性,到严厉打击非法营销行为,一系列监管举措的密集出台,旨在重塑行业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对监管趋严的态势,保险公司及从业机构需积极应对,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共同营造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0 阅读:4

俊材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