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冬

字说文 2024-07-28 08:46:52

冬【dōng】,是“终”的初文。甲骨文和金文一的字形,像线绳的两端各打了一个结,表示一个时间段的终结。金文二的字形在中间添加了“日”,以表示一年之终。

篆文的字形,在下面添加了“仌(冰)”,这时才有了冬季结冰的意思。

汉隶“冬”字的上面是“夂[zhǐ]”,下面的二点是冫(冰)。“夂”是“止”的倒写,是最后才来到的意思。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仌部》:四時盡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

段玉裁注:冬之爲言終也。《考工記》曰:「水有時以凝,有時以釋」。故冬从仌。”

“冬”的本意就是一年之终。既是一年中最后的时节,又是下一个时节的起始。冬季,是指农历十月的立冬,到来年正月立春的这一段时间。冬月,是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文献选读

“《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位于北天极恒显圈内的北斗七星就像是一个大钟表,当斗柄指向北方的十一点钟时,就是冬天到了。

“《禮記·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立冬了。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之间互不通气,因而闭塞成冬。

“《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我已储备好了干菜和腌菜,可以抵挡冬天的到来。

“《呂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遠道,周行四極,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參於上。”

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宇宙理论是“盖天说”,它根据地心说的观点,把太阳在天盖上的运行轨迹画出三条。

十一月冬至这一天能看到太阳的时间最短,所以冬至日的太阳运行轨道离北天极最远,称“外衡”。

五月夏至这一天能看到太阳的时间最长,所以夏至日的太阳运行轨道离北天极最近,称“内衡”。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的日夜一样长,它们的太阳运行轨道居于中间,称“中衡”。

“《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

冯相氏,是西周时的天文官。每年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最短,而日影最长;夏至这一天的白天最长,而日影最短。所以每年在冬至和夏至的前后这几天,天文官都要忙着通过仔细测量日影的长短,来确定究竟哪一天的什么时刻,太阳的运行恰好到达冬至点或夏至点。

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那一天,日夜平分恰好是一样长。而且月出与日落、月落与日出几乎是同时。所以天文官要在这二天的前后,忙着通过观察月亮出没的时刻来确定太阳的运行恰好到达春分点或秋分点。天文官就是通过这四个点的观察,来校正历法的准确性。

“《禮記·祭統》: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周禮·春官宗伯》:春祠、夏礿......秋嘗、冬烝。”

古时候每年四季的宗庙祭祀,各有不同的名称和祭品。春祭叫“礿”或“祠”,夏祭叫“禘”或“礿”,秋祭叫“嘗”,冬祭叫“烝”。

“《淮南子·主術訓》: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為民資。”

春季可以砍伐枯槁的树木,夏季可以收获瓜果,秋季要积聚各种菜蔬谷物,冬季可以砍伐大树和小枝。要按着季节作应该做的事情。

“《周禮·天官冢宰》:以官府之六屬舉邦治:一曰天官......。二曰地官......。三曰春官......。四曰夏官......。五曰秋官......。六曰冬官......”

古代自西周时建立起的官制系统,一直实行的是六部制:天官冢宰是管理王室,地官司徒是管理民众,春官宗伯是管理祭祀和礼宾,夏官司马是管理军事,秋官司寇是管理刑法,冬官司空是管理工程建设。

“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

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就像冬天赤脚趟水过河,心怀畏惧,不敢大胆的向前走。

成语典故

秋收冬藏

万物生长的规律,其实都是跟随着阳气的升降。春天的时候阳气上升,万物开始萌发;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秋天的时候阳气下降,养分也开始向内收敛;冬天是阳气最衰弱的时候,因此需要把仅存的阳气收藏好。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0 阅读:0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