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协助学校更好完成教育任务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学校不能以学生的名义对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更不能因为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同而区别对待。
老师对待班级里的学生,应该一碗水端平。即便需要因材施教,也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天赋,而不是看人下菜碟。可仍旧有不少学校,总找机会打探家长的工作信息,乃至家庭收入状况,学生家长实在想不通,这跟学习有啥关系?
幼儿园的《家长资源调查表》毫无边界感,园方回应叫人难以接受此前就常有家长吐槽,学校统计学生信息里,还要填写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家长对此提出质疑,这到底是学生信息还是家长信息?要是想留联系方式,可以留家长的名字和电话、家庭住址都可以,为啥一定要填写工作单位?
过去不是每位学生家里都有电话,家长也没有手机,为了能尽快找到家长,才规定要留家长的工作单位以及单位的联系方式。但现在时移世易,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手机号,根本没有再留工作信息的必要了。
一开始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公开调查家长职务的真实目的,现在干脆不藏着掖着了,统计表直接就叫《家长社会资源调查》,不光要填写单位和职务,甚至有的幼儿园还询问家长的爱好特长,是否愿意参加助教活动,以及愿意为班级提供或协助哪些服务。
家长心想不妙:坏了,冲我来的!当医生的家长可以给学生上卫生知识讲座,当警察的家长可以安排安全知识讲座,还可以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带学生去参观研学或者美劳活动,家里有车的学生还可以在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帮学校出车,有相机的家长可以帮忙拍活动照片等等。
幼儿园负责人回应,许多学校都发布过类似调查问卷,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对此难以接受,别的学校发就是对的吗?以前暗戳戳调查,就已经很没有边界感了,没想到现在都如此猖狂了?没有家长帮忙,学校自己没有组织活动的能力了?
教育机构打探“家长资源”的方式防不胜防除了这种直接发调查问卷的,更多的幼儿园或中小学,都是用比较隐晦的方式,打听学生的原生家庭资料。有的形式非常隐蔽,学生不明所以,全盘托出,家长知道已经晚了。
比如有的学校不直接询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让学生画“车标”,或者跟自己家的车合影,从家用车判断家长的经济实力。这一招被不少家长看穿,于是开始顾左右而言他,画上学生自己的扭扭车,让老师无话可说。
有的老师调查家长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看上去是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摸底调查的,可家长仍旧觉得是在打探学生家里是否有私家车的方式。
还有老师要学生填写家里卧室面积,家长一开始不知道有啥目的,随手填了个50平,明显感觉老师态度有所转变。可能有的同学家里都没有50平,要是卧室都能达到50平,不是大平层就是大别墅。诸如此类的调查方式有很多,家长根本防不胜防。
家校共育要明确责任划分,不能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不少学校认为,此举有利于整合家长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毕竟现在提倡家校共育,家长也应该为教育出一份力。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学校,根本没有理解家校共育的真实目的,还歪曲事实,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家校共育,不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而是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在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必要,老师确实需要家长配合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做些力所不能及之事,但没有理由要求家长出钱出力为学校服务。
有家长主动自愿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应该心存感激,家长不愿意也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瓜田李下,莫不如不调查家长的社会资源状况,反而会让教育更加纯洁,避免被家长质疑拜高踩低。
学校组织活动应该有固定的渠道,而不是什么都指望家长帮忙,这种会形成不良风气,给学生造成错误引导,甚至在校园内产生虚荣攀比的问题,让普通家庭的学生感到自卑。
今日话题:大家填过类似的表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