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龙年发不发,正月看廿八”,农历正月二十八到了,啥日子?有啥说法?
俗话说:“八发、八发,有八必发”。“八”,这个数字被赋予着许多的美好寓意,更被人们看做是“财运”的象征。因此,每个和“八”有关的日子,人们都会尤为的重视。
农历正月二十八到了,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百年难遇大吉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福星诞“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农历正月二十八,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福星诞辰”。
“福星”,源自于古代先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古人云“岁所照耀者有福,故称福星”。
而这颗“福星”说的非是旁的,正是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岁星”,也就是九星之一的“木星”。不过,后来由于“岁星”名声在外的关系,人们反而忘记了它赐福星官的身份,畏惧之余也就敬而远之了。
伴随着道教的兴起,渐渐的人们就把象征着“纳福迎祥”愿望的福星,进行了拟人化。“福星”,也就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身穿官服,系大红袍带,脚穿厚底靴,慈眉善目,长须飘飘的模样。
发财日今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八是丁卯月辛未日。“辛未”,这个干支组合排在六十甲子中的第八位。天干“辛”与地支“未”,分别排在天干、地支的第八位。地支“未”所对应的生肖羊,同样也排在十二生肖中的第八位。
天干“辛”为金,地支“未”为土,未土为木库,所以属于自坐财库,十二生肖属羊,为金羊,得禄之羊,是“六辛”中著名的“自带财库日”。纳音“路旁土”,取象万亩良田,草木在此滋生,是长养万物之土。
这天,还是公历的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与“发”有着不解之缘,“八”又谐音“发”,是名副其实的“大吉日发财日”。
花姑节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大雪纷飞,天气十分的寒冷。长时间的寒冷天气让人们无法出门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了田地大量荒芜不说,人们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有一年的正月二十八,一位仙女降落到了这片寒冷荒芜的土地上,她先是教会了人们如何去种植棉花,后来又教会了人们如何用棉花来纺织,做成棉衣,让人们冬天不在受寒冷之苦。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和纪念仙女让人们不在受冻,就尊其为“花姑”,把正月二十八定为“花姑节”、“棉花生日”。旧历年间,在正月二十八这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来庆祝“花姑节”的到来。
农历正月二十八到了,不忘老传统“卜花花、叠棉壳、吃疙瘩”,福星高照,所愿皆成!
卜花花诗云:“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从古到今,生活中对人们最为重要的无非是“衣食住行”四种。其中“衣”,排在首位,代表着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作为制衣的重要原材料“棉花”的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在一定程度上,棉花收成的好坏与人们的冷暖有着直接关系。
旧历年间,在正月二十八这天,人们有“卜花花”的习俗。
即在这天,人们把事先用荆条编制好的竹筐,用力扔到屋顶上。待筐子落定后,上前查看筐口的朝向。如果筐口朝上,则预示着当年种植的棉花会获得大丰收;要是筐口朝下的话,则说明当年种植的棉花会出现歉收情形。
这时,人们就会把筐子从房顶拿下来,用小木棍在筐的每个角都“别”一下,把阻挡棉花丰收的“东西”都“撬走”,希望接下来能够风调雨顺,获得大丰收。
叠棉壳“叠棉壳”,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叠出来的面花壳。有些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玩的“叠猪爪”。棉壳叠好以后,拿在手上先朝上动七次,再朝下动八次,寓意把那些影响棉花收成的害虫打得“七零八落”。据说,这样一来棉花的收成,不仅会提高很多,质量也会非常的好,做出来的棉衣、棉被也会暖和上许多。
吃疙瘩“面疙瘩汤”是北方的一种传统面食。在正月二十八这天,吃的面疙瘩汤里面,不光要有面疙瘩,还要有面片和面条。
大大小小的面疙瘩,象征着棉花结出来的“棉桃”;宽宽的面片,象征着棉花生长出来的“棉叶”;长长的面条,象征着棉花的“棉枝”。
在乍暖还寒的春日里,喝上一碗象征着丰收的面疙瘩汤,不光身暖,心也跟着暖了起来,更寄托着人们期盼棉花丰收的美好愿望。
当然了,如果不喜欢吃“疙瘩汤”的话,还可以把“小疙瘩”,变成“大疙瘩”做成“蒸糕”来吃。
古人认为“八”谐音“发”,正月二十八又是福星的生日,这天吃蒸糕不仅意寓着接下来生活会“蒸蒸日上”,财运、福运也会滚滚而来。
小结“时逢正月二十八,福星诞辰喜盈门。满堂富贵逢人笑,陈言旧语今莫言”。农历正月二十八到了,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儿呢?不妨,给小编点个赞,留言鼓励一下吧!由衷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在评论区留下一句“二十八大吉大发”,为自己和家人一起来接财,接福,接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