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曾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在孔子看来,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哪怕他如今特别落魄,又有谁会知道他的未来不如现在呢? 而那些四五十岁依旧默默无闻的人,那就没必要畏惧了。
一般来说,20岁到30岁,那是人生的尝试期。30岁到40岁,那是事业的发展期。而40岁到50岁,那是人生的顶峰期。
倘若在人生的顶峰期出现了什么问题,那我们会在50岁后面临极大的风险。
后半生是否安稳,要看40岁到50岁这十年。晚年的基础是否稳固,也要看40岁到50岁这十年。把握好这段时间,或许是我们拥抱幸福的开始。
有句话说得很好,凡所过往,皆为序章。过往不可追,未来犹可及。
如果你还未到40岁,那你不妨轻装上阵,别想太多,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闯出一番天地。如果你已然到了40岁,甚至到了50岁,那你不妨稳中图进,慢慢地靠近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是否有富贵命,在他40岁到50岁这十年里,就注定了。
02
40岁到50岁,那是人生的考验。
有道是“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到四十,理论上是不会被迷惑的。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中年人一般都会迷惑,而且不知道路在何方,特别是事业受到挫折的中年人。
人过五十,那基本就到了“定性”的阶段了。无论你多有能耐,只要你到了五十岁,那你当下活得怎样,未来就会过得怎样。
有两位程序员朋友,39岁那年就被公司辞退了,正面临着长期失业的风险。面对这般窘境,这两个人却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第一位程序员,虽然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失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也没办法,只能在家坐吃山空,反正跟家人的矛盾重重。
第二位程序员,虽然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人聘用了,但他自己开发软件,自己创业。几年后,他赚了不少钱,还成为了一个小老板。
这两人的命运,就说明了一点,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未来。
前者有技术,但想不到出路,那他只能越混越悲哀,不仅跟家人闹矛盾,而且生活的幸福感在下降。如此,他的未来,那就很难测了。
后者既有技术,又想到出路,那他的未来,只能越来越好,甚至能开拓出新的事业。那他的家庭矛盾以及事业矛盾,不就缓和下来了吗?
这,就是岁月对于不同人的考验。
03
40岁到50岁,那是“决定胜负”的十年。
我们经常说,人生的旅途就像是一场长跑,刚开始跑得快的人,未必就是胜利者。而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反而会笑到最后。
40岁到50岁这十年,便是这段长跑旅程的弯道阶段。你跑得好,甚至能够厚积薄发,那你弯道超车,自然不成问题。
反之,你跑得不好,而且愈发落后,连身体都出现问题了,那你的后半程,也就不用看了。因为胜败已分。
在当下社会,有很多的中年人,都知道自己的职场命运已然走到了尽头。没办法,他们只能把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上。到头来,孩子和他们两代人都受苦。
有一位搞教育的老江湖说过,有些人总把希望放在后代身上,而自己却没有太多的资源,那不就代代都穷了吗?与其期望孩子出头,不如期望自己出头。只有自己好,孩子才能更好。
对于人过40岁的中年人来说,需要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但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或许,自己的实力,会让儿女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自己好,后代好,那这往后余生,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04
人过四十,不妨把以下3件事做到极致。
第一件事:学会变通。
要想拥有“富贵命”,那我们就不能缺乏变通的思维。如果被辞退了,失业了,那我们就得自谋出路,而不能整日怨天尤人。
或许,在我们转过了这个弯的那一刻,一切的幸福以及美满,都会不期而至。
第二件事:以身作则,教育后代。
一个人,到底该怎样做,才能为自己留有后路呢?一句话,不仅要让自己做得好,还要给后代指明一条康庄大道。
当家庭的三代人都同心协力时,那家庭不就走上坡路了吗?我们不就越活越安稳了吗?
第三件事:注重健康。
人到中年,哪个风险比较突出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健康”的问题了。
身体健康,基本上能够省下几十上百万。而身体不健康,基本上就失去了几十上百万。这,其实就是健康的宝贵之处。
在40岁到50岁这十年,既要创造事业,也要让自身安稳,更要保重身体。完成这三点,相信大多人都会愈发靠近“富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