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它在春光烂漫的三月三日降临,却披着一层神秘而略带阴郁的面纱,那就是被部分人称为“鬼节”的上巳节。这个名称似乎与春日的明媚格格不入,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间情感寄托。在古代阴阳五行理论中,春天属木,与东方、生发、阳气上升相联系。而三月三恰好处于春季之中,被视为阴阳交融的关键时刻,自然与超自然的力量在此时相互渗透,为“鬼节”之名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上巳节曾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祭祀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祓禊仪式,即到河边沐浴,用清澈的流水洗涤身体,以期祛除疾病与邪气,同时也象征着洗涤心灵,迎接新生。同时,上巳节还包含了对祖先与亡灵的祭祀活动,人们在河边或家中设祭,献上食物与酒水,祈求先祖庇佑,亡灵安息。
《周礼·春官·女巫》中记载的“岁时祓除”,即指在特定时日举行的祓禊仪式,而《论语》中孔子弟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描述,也描绘了上巳节时人们在水边沐浴、祈福的场景。
关于上巳节被称为“鬼节”的说法,源于一些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农历三月初三的晚上,阴间的街市灯火通明,鬼魂们身着华服,游走在热闹的市集之中。人间的魂魄受到召唤,纷纷跨越阴阳之界,与鬼魂共赴这场神秘的盛会。人们在家中焚香、祭拜,希望亲人的魂魄能在游玩后安然返回,而非迷失于阴间。
称上巳节为“鬼节”,并非仅仅出于对鬼神的恐惧或迷信,更多的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祭祀、祈福,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进行无声的对话,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也祈求他们保佑生者平安康健。当然,这3大习俗,3大禁忌也要牢记……
上巳节三大习俗
1. 祓禊。咱们先说说“祓禊”,这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词儿,其实说白了就是古时候的大伙儿一起去河边洗个澡。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洗澡,而是带着特殊意义的“净化仪式”。大伙儿觉得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也可能有各种不好的东西跟着一起冒头,比如疾病啊、霉运啊什么的。
所以呢,选个吉利日子,集体到河边,用清水冲冲身子,再拿些香草、柳枝沾点花瓣水,拍拍头、抹抹脸,就像给全身做了个天然SPA,目的是洗掉晦气,求个健康平安,让新的一年有个清爽的开始。
2. 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听着有点拗口,其实就是古人的一个超级有趣的派对游戏。想象一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边,文人墨客们围坐两边,有人把酒杯盛满美酒,放到上游漂下来。杯子随水漂流,流到谁面前停下,谁就得拿起杯子,喝掉里面的酒,然后赋诗一首。这既是喝酒聊天的好时光,也是展现才情的好机会。王羲之那篇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就是这么个场合诞生的。
3. 郊外游春。最后一个习俗“郊外游春”,简单来说就是踏青赏花。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草儿都绿了,大伙儿憋了一冬天,早就想出去撒欢儿了。上巳节这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呼朋唤友,跑到城外的山山水水间,看花、踏青、野餐、放风筝,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顺便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
上巳节三大禁忌
1. 忌说“鬼”字。这个禁忌有点像咱们平时玩“不许提某字”的游戏。上巳节这天,大家最好别提那个“鬼”字。为啥呢?据说这天“鬼魂”活跃度特高,你要是不小心说了“鬼”字,就相当于主动招惹它们,万一哪位“鬼朋友”心情不好,听到了心里不舒服,说不定给你带来点小麻烦。所以,这一天说话得悠着点儿,绕开那个“敏感词”。
2. 忌不露额头。这个禁忌跟咱们现代人讲究的“形象管理”有点类似。古人认为额头那儿藏着一股正气,能帮你抵挡邪气、招来好运。所以上巳节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得把额头露出来,别让头发挡住了。如果你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刘海出门,就像是给自己罩了个“霉运防护罩”,把好运都挡在外面了。所以,这一天记得梳个清爽的发型,亮出你的“幸运额头”。
3. 忌乱动祭品。如果你有幸参加了上巳节的祭祀活动,看到那些摆在案头的水果、糕点啥的,可千万别手痒去摸!这些可都是给祖先或者神灵准备的礼物,你一碰,就像是打断了人家的“快递签收”,祖先们可能就不高兴了。万一他们一生气,你的运气可能就要受影响了。所以,管住手,远观而不亵玩,是对这些祭品最基本的尊重。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我是月下词,记得点点关注,爱你……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