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讲透《孙子兵法》81:时刻准备着,随时能出战

长睫毛郭 2024-03-14 14:08:35

09 时刻准备着,随时能出战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用兵的法则,不要指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我们有敌人随时来攻的准备。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我们有使敌人来了却攻不下来的力量和办法。

郭嘉讲解:

梅尧臣注解说:“所恃者,不懈也。”我们依靠什么呢?依靠不松懈,永不松懈。

曹操注解说:“安不忘危,常设备也。”安全不忘危险,时刻准备应对。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司马法也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要野心膨胀,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但没有战事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备战。

何氏注解原文如下:“《武略》:'君子当安平之世,刀剑不离身。'古诸侯相见,兵卫不彻警,盖虽有文章,必有武备,况守边固圉交刃之际欤?凡兵所以胜者,谓击其空虚,袭其懈怠;苟严整终事,则敌人不至。”

何氏说,《武略》上讲,天下太平,君子也是刀剑不离身。古时候诸侯相见,卫兵彻夜执勤,光有文的不行,还要有武备,何况是战争之际呢?打胜仗的,都是进攻守备松懈的敌人。常抓不懈,敌人也就不敢来了。

二战时,日本袭击珍珠港前,世界都打成一锅粥了,美国异想天开,采取中立立场,觉得自己可以独善其身,国会不同意罗斯福加强军备的预算方案,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看过《珍珠港》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战机飞抵珍珠港上空的时候,美国军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有的人还以为是自家演习呢。

以上,孙老师和各位注家,反复讲有备无患的道理,基于两条人性和社会洞察,第一条是人天生就有的侥幸心理,第二条是大多数人没有问题意识。

准备了,万一敌人不来怎么办?岂不是白准备了吗?应该反过来想,不准备,万一敌人来了怎么办?一点侥幸心理也不要有,我不去平白无故打人家,但也要武备和心理准备。

第二条是咱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这种看法会延伸到战争领域。一些人很理想主义,觉得怎么有这么多麻烦和问题,好像世界专门针对他,跟他过不去;而另外一些人相反,他们认为麻烦和问题才是人生常态,满足、快乐和成就是稀少、短暂的。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人,他就有问题意识,危机感很强,不管顺逆境,他都知道生存和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是第一位的,顺境不盲目进行扩张,逆境也不轻言放弃。

何氏举了汉代名将程不识的例子:

“程不识将屯,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虏不得犯。朱然为军师,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使敌不知所备,故出则有功。”

程不识治军很严整,一天也不松懈,指挥系统、行军扎营、格斗练习特别有章法,前军有斥候,后军有防备,士兵在营不卸甲,使敌人找不到薄弱点,而每次出击都能建功。

而另外一位名将,飞将军李广,和程将军正好相反,是另外一个极端,治军随心所欲,没有啥章法,士兵的自由度极高。而且李广为人亲和,吃住和士兵一起,不搞特殊,所以大家愿意跟着李广打仗,不愿意跟着程不识,他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不打仗的时候,天天训练也累得要死。

两种治军之道,如果你是将军,你会向谁学习谁呢?可以代入一下,想一想。

由于两位将军的治军方略是两个极端,所以经常有人比较他俩,就像现在我们经常比较两个企业家、两个领导一样。

东汉的开国功臣马援评价说:“效程不识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李广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学习程不识将军,虽然不能保证建功,但却可以让自己不败,而学习李广,几乎没有不败的。

李广有很高的天赋,但也有很大的缺点,容不得人,太爱惜名声,自尊心也太强。他这种性格和带兵方式,没办法统帅三军,顶多混个先锋大将,所以至死也没封侯。

总之,要居安思危,永不松懈。

人生在世,没有哪天是不危险的,问题叠着问题,麻烦叠着麻烦,困难接踵而至,何况是关系天下安危的战场呢?一侥幸,一松懈,你就输了,表面上是输给了对手,实际上是输给了你自己。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也请点击关注“长睫毛郭嘉”,持续更新,多谢阅读!

0 阅读:5

长睫毛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