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一首旷世之作,写尽往事成愁,愿你活出自己,不舍希望!

墨尘染公子 2024-08-09 16:12:46

1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谁曾想,这一句哀婉的词,出自一位国君的妙手,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他是钟皇后嫡子,长于宫廷,却向往隐士生活,沉迷诗词,不似君王,更似一位才气惊绝的词人。

都说李煜软弱,事实上,他只是柔软,并不弱,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他不舍希望,坚持抵抗。

他生不逢时,却活出了自己,沦为阶下囚后,写下了无数的“亡国”之词,在黑暗中,像一把把无形的剑,刺得宋人头疼不已。

李煜的亡国之作,是对宋皇室的消遣,是对痛苦的排遣,更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李煜笔下的“剑气”。

2

“千古词帝”李煜,真是一位醉卧浮生,拥美入怀,朝朝暮暮的君王吗?往事如尘,谁又能说得清呢?

李煜被囚后,写下了《相见欢》、《破阵子》、《虞美人》等亡国之词,其中这首《虞美人》堪称惊世之作,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可谓“剑气”满满,直逼宋皇室,也正是这篇《虞美人》,将李煜送上了绝路。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凄凉、沉重,负载了词人的失国之痛,使人如感其情,如临其境。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是婉约之词,却剑气满满,杀伤力极强,令南唐旧臣落泪,令宋皇室不安。

词人生于皇室,他比任何人,都懂皇室,他很清楚,《虞美人》一出,自己便没了生机,可他还是写了。

3

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便交代了他赴死的理由。

“春花秋月”是四季里,最美好的风景,也代指词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词人想通过“春花秋月”这四个字,告诉世人,虽然是囚徒,却时刻不敢忘记,自己是南唐人。

这种执念,一直折磨着词人,词人不禁要问“何时了”,这种痛苦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啊?

这种深入骨髓的痛苦,唯有一死,才能了结了。

所以,词人接下来,开始疯狂作死,一句“往事知多少。”看似寻常,可“往事”一词,令人遐想万分,是国破的往事,还是家亡的往事,还是爱妻受辱的往事.....桩桩件件,直指宋皇室。

接下来,词人用“东风”、“故国”、“明月”等最柔软的词,射出一把最强的“剑”。

4

我们先来看看“东风”、“故国”、“明月”,究竟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吧!

昨夜,词人登上一座小楼,在月色的酒杯里,将往事酿成了愁。词人借着酒杯消愁,借着他乡望月,奈何故国不堪回首。

没错,这是一幅孤独、凄苦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就像一把“剑”,共指向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词人自己,这把“剑”,直击词人“心脏”,是词人的夺命剑,词人不是三国的刘阿斗“乐不思蜀”,而是很清醒表达“亡国之痛,复国无望”的悲愤。

第二人,是南唐旧臣,这把剑,也击碎南唐人心,让他们生了反抗之心。

第三人,是宋朝皇室,把一位充满“国仇家恨”的君主,留在世间,令皇室的不安,为此皇室动了杀心。

5

接下来,词人又说,南唐的一切景物,都没有变化,只是人不在了,每每想起,心中不知涌现了多少恨?

这里的“朱颜改”暗指亡国,词人用“应有在”、“朱颜改”形成强烈对比,是为了告诉世人,纵使时间易逝,我依旧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这句旷世之作,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词人“真伤心了”,要告别人世间了。

6

978年,《虞美人》问世后,李煜死于北宋汴京,时年四十二岁整,野史认为,李煜是被毒死的,至于究竟是怎么死的,也无人能知晓了。

其实,李煜成为囚徒后,纵使知道复国无望,也愿意以“词”为“剑”,做最后的反抗,他是真正活出了自己!

3 阅读:187
评论列表
  • 2024-08-11 08:09

    国家不幸诗家幸,不是亡国之君,写不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国破家亡,成就不了陆游辛弃疾。

墨尘染公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