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风格很多,他独创了细劲秀美的书法风格,经常入展和获奖

滨滨谈文化 2024-08-16 20:32:38



许多人都会认为,作为东汉隶书作品来说,或是摩崖,或是碑碣,其风格大都以雄浑厚重而著称,但隶书中也有一些以秀美为主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被许多人所喜爱,原因是符合一些人的书法审美观。而在当代书法大赛上,除了厚重风格的作品外,也时有笔画细劲、字形秀美风格的作品出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书法家所创作的这类隶书风格的作品,时常在书法大赛上入展或获奖。

纵观这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中融入的要素很多,既有古人秀美之类的作品风格,也有当代某些书法名家的风格,但人家并没有照抄某一个人,而是在融合以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一些人在创作隶书作品的时候,照搬的很多,自己的很少,这样一来就会在书法大赛上失去了好的机会。

这位书法家的作品风格应当属于表现书写时的意趣为主。他所书写的每个字都是符合意趣性的要求。什么是意趣?我理解,所谓意趣,就是用汉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既不失辨识度,也有书法艺术性,更在书写中完成了笔下主观意思。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点画之间皆有意”是一个道理,这可能就是书法的终极思想吧。

这位作者可能在《曹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东汉隶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学得了古人的诸多用笔方法,但是,在个人风格方面,主要是借鉴了当代一些隶书名家的做法,例如,张继、张建会、刘文华等人都是他的借鉴对象,但是要注意,借鉴是借鉴,而不是抄袭,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借鉴,就是参照别人的做法,刘文华的隶书显得平正,张继的隶书显得意趣,就会借鉴他们,在平正中有意趣,这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方法。

从古人那里借鉴什么?前面我们提到的几个古代经典隶书作品,其笔画大都是属于细劲一类的,作者就借鉴了古人细劲的用笔方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学习方法。现在还有一些人在学习古人作品时,不是写得跟古人一样,就是离古人太远,这都是不可以的。我们学习古人,是学习他们的用笔和写字方法,并不是要求去照搬,而是在学习了这些方法后,去抽出古人作品中的主要风格去学习而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我们在分析当代书法大赛上的许多作品后发现,那些能入展的或获奖的作品,大都是在掌握了古人的写字和用笔方法后,从古人作品中找到一个显著特点作为一种创新方法。例如隶书名家李守银在遍学东汉隶书后,尤其是在学习《石门颂》以后,他把《石门颂》原来细劲的笔画变成粗犷的笔画,这就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深受评委们的喜爱,经常在书法大赛上获得奖项。

而这位作者也同样采取了借鉴和参考的方法,从那些经典作品中抽取了某种风格,加上自己对隶书的理解和个人修养及认知,最终让书法作品有了自己的风格。对于这位书法家的做法和学习方法,大家还有哪些看法,尤其是他这种细劲的隶书风格作品,是否符合隶书本来的特点,还是为了入展和获奖而这么去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1 阅读:85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