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对中国动武!”我们有这样的底气背后,一直有这样一个人在默默付出,他用生命最后的10小时,感动了全中国。世间有许多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值得被铭记和传颂。林俊德便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23岁出头的林俊德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在那里,他看到了国内科技研发的困境,深感必须自主研制核武器,这样中国才能在军事上获得实力。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去业荒凉的罗布泊参与核试验的任务。林俊德来到了马兰山脚下。这里终年刮着狂风,飞沙走石。能坚持在这样环境下工作的,必定是对祖国有着深沉热爱的人。当初,林俊德并未告诉父母妻儿自己要去的地方,只是简单地说有任务在身,就收拾行装启程了。妻子也大概猜到他要去何方,只是红着眼眶帮他整理好衣物。林俊德带领着一批科学家,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从零做起,进行自主的核武器研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种种困难难以想象。然而林俊德和团队毫不气馁,他们坚持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探索,终于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研制出关键的冲击波测量仪器。这为中国获得自主的核试验能力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成功试爆。当马兰响起那历史性的隆隆声时,林俊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坚信,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自保的能力,祖国的安全有了保障。取得原子弹成功后,林俊德将工作重心转到地下核试验技术上,这同样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意义重大。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又建立起了专门的地下爆炸应力波测量系统。在林俊德看来,自己此生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的核事业贡献一切。他不求任何个人荣誉,只要国家强大起来就是他最大的心愿。林俊德患上晚期胆管癌的时候,已经是弥留之际了。即使在医院病床上,他也坚持要处理保密文件,完善相关科研资料,以便留给国家和后人。林俊德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关键人物,对国防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毕生辛勤耕耘,却从未要求个人特权和报酬。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只希望葬在马兰的黄沙下,和曾经一起奋斗的同志们在一起。这样默默无闻、倾其所有为国奉献的科学家,令人钦佩。林俊德以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国有危难,犹可牺牲忠贞”的伟大精神。他可敬可佩的奉献,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中华民族能繁荣昌盛,靠的就是无数仁人志士像林俊德那样,一心一意为国计民生而努力奋斗。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