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独自走过悲喜》:生活的琐碎,吐出来太矫情

调皮的小文案 2024-05-08 08:36:21

“生活的琐碎,吐出来太矫情,咽下去又辣嗓子,百般无奈涌上心头,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值一提。”

我深深被梁晓声那质朴而真挚的文字所吸引,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它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让被生活磨难麻木的心灵重新焕发生机,跳动不已。他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高高在上的庙堂之言,而是真实地描绘着烟火人间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散文集《独自走过悲喜》中,梁晓声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片段,与我们分享了他七十余年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感悟。他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悲喜,与我们的情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书中描述了一名北京“三无”青年张宏的境遇,他无户口、无亲戚、无稳定住处,身处都市的底层,生活充满艰辛。在与张宏的工作接触中,梁晓声发现年轻人主动“加班”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无奈与心酸。

张宏选择主动加班,甚至在公司带头内卷,他的动机简单而令人心痛:只是为了在繁华的都市中求得一线生机,为了支撑起家庭的重担——父母的生活费用和妹妹的学费。

当梁晓声想要以张宏为案例,将他写进一份关于《劳动法》在现实生活中被遵守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广大青年发声时,却遭到了张宏的拒绝。因为他深知,这可能会让他失去唯一的饭碗,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法冒险。

这样的现实令人心痛,它比寒风更加刺骨。梁晓声在书中表达了对年轻人在现代都市中“牛马”般处境的深切同情,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然而,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当《劳动法》真正被企业贯彻实施,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清华副教授就“躺平”现象发表长篇见解的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议,甚至登上了热搜,引来了近两万网友的批评。该副教授认为“躺平”不仅是对父母的辜负,更是对辛勤工作的纳税人的不尊重,而他则坚称“内卷”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力量。

他提出,“内卷”体现了社会竞争的活力,证明了通过不懈努力和竞争,个人仍然能够获得上升的机会,避免社会阶级固化,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僵局。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得到网友们的认同,反而招致了广泛的批评。

实际上,合理竞争与无序的内卷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本每日只需工作八小时,但总有人为了所谓的“卷”而加班至十小时、十二小时甚至更多,最终可能导致身心俱疲,却依然无法在这场无休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躺平”,实际上是对这种无序内卷的抗议和逃避。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和竞争,而是选择回归生活的本质,追求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再过度投资自己,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一种更为简单和纯粹的生活,远离压力和焦虑。

“躺平”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是年轻人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面对当今不公且不完善的工作环境,年轻人应该觉醒,拒绝被过度剥削,选择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拒绝无谓的加班,这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

正如余华所深刻洞察:“在我年轻的那个时代,努力工作往往能够换来应有的回报。然而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如果有人仍告诉你,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丰厚回报,那不过是空洞的鸡汤,与现实已相去甚远,时代已然变迁。”

重读梁晓声的散文集《独自走过悲喜》,我更加钦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的英雄化,深刻揭示人性的光辉;又有现实主义的平民化,真实描绘平凡人的生活面貌;更有现实主义的寓言化,以寓言的形式传递深邃的思考。

这个时代,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像梁晓声这样的作家,以他们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真实记录社会现实,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0 阅读:14

调皮的小文案

简介:观社会百态,品人间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