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无一例外,在这次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广东梅大高速塌陷事件,就再一次触动着网友们的神经。
据官方最新通报:
5月1日凌晨2点10分左右,广东梅州高速大埔往福建方向茶阳路段发生一处路面塌方事故。
截至5月2日下午2点,该事故已造成48人死亡的惨痛悲剧。
虽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救援和救护车就已全部出动并到达了现场,但现场的情况太惨烈了。
从不同网友发布的视频图片,与爆料的情况来看,事发时正值凌晨时分,周围漆黑如夜,能看到唯一的光源就只有每辆车上的大灯和应急车道上救援车辆不停闪烁的灯光。
在塌陷的四五米深坑里,能看到已有车掉了下去,而且数量还不少。
有些车头直接戳在了泥土里,有些整个车身都陷了进去,一些车还不时发出爆炸声,随着一声又一声的爆炸声,火光也不停从塌陷的深坑里冒了出来,以至于附近的路段上都能感觉浓烟滚滚和烧焦的气味。
当时,恰好侥幸逃过一劫的梅州居民陈先生说,事发时自己正带着一家几口开车回梅州老家,途中就撞上了路面塌陷。
只是自己当时不知道,因为天黑还以为是个坑,就打了一下左边方向从旁边绕了过去。
但在绕过去的时候,他感到右轮都是空的,全靠左边的轮胎和右边的底盘冲过去的,冲过去后才发现,右边轮毂全没用了,底盘也压伤不少东西。
好在,陈先生车上的一家人都无大碍,回过神来的陈先生也才感到后怕,当时车上还有小孩,他直说这件事可能自己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消化,“真的差一点就掉下去了”。
可无论怎么说,陈先生虽然受到了惊吓,但他还算反应灵敏的。
据他所说,当时这条路上的车很多,就连凌晨也有塞车的情况,在事发时,因为路面很黑,又大多是只顾着赶路的人,所以途经塌陷的地方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算反应过来刹车也没刹住。
后来,还是有一辆车从其他车道驶过来停在塌陷处附近,司机下车拦着,后面的车才没冲下去。
不然后果,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加惨烈。
02
起初,对于这次突发事件,经过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发现,大概率是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
因为进入4月后,广东持续降雨,也包括梅州地区。事发前一周,梅州大埔县连续阴雨天气,事发前一天,当地天气仍为暴雨转小雨。
而梅大高速公路沿途又多为山岭重丘地带,远离城镇,周边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期间就曾多次出现冒顶、塌方、透水等高风险情况。
早在2023年4月1日,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就曾因持续降雨发生过崩塌性塌方。
所以这次和上次一样,据初步勘探认为,可能是事发地连续的降雨,导致土壤松动或地下水位升高,对路基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了塌陷事故。
另外,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也在事发的前一天,发布了一条消息称: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广东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受损。
截至4月30日16时,高速公路受影响路段共计19处,已恢复6处,剩余13处封闭部分车道;普通国省道受影响路段剩余9处仍处于双向交通管制状态。
乍一看像是一次天灾引起的意外。
可当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报道出来后,这次看似“意外“的背后似乎藏着不少”人祸“的影子。
02
首先,从路面塌陷的成因来说。
按理说,路边塌陷一般存在这三大原因:
地下管网漏水、地下建筑物施工不当、自然条件或灾害演变。
貌似这次梅大高速公路塌陷事件,就属于第三种原因。
但当你剖析整个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后,你会发现,这次的事故根本就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因为无论时哪种塌陷原因,都不可能是立刻马上说塌就塌的,都是有先兆的。
不同塌陷路段出现的先兆也不一样。
比如,井水、泉水突然干枯,或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等;还有地面出现环状、放射状、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出现下凹,有不明原因积水,微微可听见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总之一句话,这个地区连续降雨是因,但相关人员没有尽职尽责排查相关路段的塌陷风险才是果。
据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报道:
今年4月底,梅大高速才刚刚完成汛期高速公路边坡安全隐患排查。
而多名公路专家和资深业内人士也证实:
发生坍塌的地方正是维护高速公路路基稳定的边坡。按照坍塌的体量来看,塌陷事故应该不是瞬间形成,此前或有灾害征兆。
并且,早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当地的气象部门就多次发布了地质灾害高风险预警,需要防御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但依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所以,和以往的重大突发事故一样,看似天灾之外,我们又或多或少的看到了人祸的影子。
03
其次,在整条高速路上也不止这一个边坡,为何就是这里塌了,而同处于这个地区同样受到相同天气影响的其他地方却没有塌呢?
这得从整个梅大高速的背景情况说起。
公开信息显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线全长61.3公里,于2014年12月31日全面竣工通车。
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建设,总投资约为56.37亿元。
因为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所以梅大高速的修建和开通,对于梅州而言,特别是对于大埔县来说,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但因为这条高速所经地形非常复杂,全线桥隧比例达51%,所以在建造的时候还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保证有过硬的质量。
可谁又能想到,距离这次塌陷事故运营还不足十年的梅大高速,居然就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
但地形复杂这些也仅仅只是一部分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报道中曾不经意提到的一个细节:
按理说在高速路修建的时候,本来修建地的地形就在山地丘陵地带,周边也大多是这种土壤环境,也没有什么可以固定土壤的自然植被,所以像这样的边坡,在受到暴雨、持续降雨和地下水升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滑坡和塌陷。
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很多施工方都会考虑用高架桥的形式来避免。
但据界面新闻采访到的一名从事结构和岩土的陈姓工程师分析:
仅从现有的照片上看,事故路段处于山体边坡的位置,道路下方路基是采用填方的方式处理,相邻段做了简要的护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挡土墙、土钉、锚杆、抗滑桩之类的挡土和支护结构。
也就是说这段原本极有可能存在滑坡风险的路段,当时施工方并没有修建高架桥这种更能保证路面行驶安全的方法,而是只采用了最基本的填方方式进行处理。
归咎其原因,大概率是考虑到高架桥的造价,要比这样的方式贵很多。
而对于“为何偏偏是这个边坡塌方“的原因,陈工程师也推测:
当地出现连续降雨,雨水冲刷会带走表面的土体,并进入缝隙产生水压力,推动滑坡体向下滑。
而这次滑坡事故的诱发原因,可能是长期降雨后排水不畅,导致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填方区与原始地貌之间不断变形扩大,最终导致滑坡产生。
04
最后,也是相关方面急需要查的问题,就是这段路到底是不是“豆腐渣“工程,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货不对板的情况?
因为满打满算这条路从开通到事发前,也不到十年的时间,期间肯定还多次进行了维护和排查。
但依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么重大的塌陷事故,无论是施工方和管理运营方都难辞其咎。
特别是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梅大高速的施工方是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旗下全资控股的广东博大高速,运管理方为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而广东大潮高速,早在2022年就新增了多起诉讼案件,涉及各种合同纠纷,其历史被执行人次数达7次,被执行总金额1738.65万元。
也不知道这样一家单位,即便有国企的背景,到底是怎么一直掌握梅大高速的运营和管理权的。
并且,就在事发前一个礼拜(4月24日),他们的上级领导还专门进行调研督导,要他们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各项工作,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
可惜,还是没有避免这次悲剧的发生。
所以,在唏嘘的背后还是那句老话:
历史给人类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
人祸远远比天灾可怕得多。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