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术最讲究平衡,为了便于掌控,皇帝老儿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各种阴谋阳谋齐下,使得下属之间互相制约。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维持时局稳定。
放眼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话说,孝庄的一生什么大风浪没见过?自从皇后赫舍里离世,康熙独宠容妃一人,成了众矢之的。要知道,前朝和后宫息息相关。眼看后宫即将起火,朝局恐生动荡,孝庄心急如焚,随而酝酿出一计。
看着容妃识大体,能抚慰康熙的份上,孝庄有些于心不忍。然而,明知自己时日不久,临终之际还是对容妃下手了。
可怜的容妃耿直忠心,至死都不明白就里,还以为康熙会回头。
孝庄究竟对容妃做了什么呢?让她在宗人府洗了27年马桶。
这得从太子胤礽说起。
太子胤礽心无大志,性格自私又愚钝,可以说毫无大局观。
康熙出征在外,胤礽监国时任性妄为。他不仅声色犬马,还中饱私囊,将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得罪过他的人也不轻易放过?同时,他也拉站队,这是康熙皇帝最忌讳的。
他可是太子啊,储君地位,一切将来都是他的。何必急在一时?
凭心胸狭隘这一点,胤礽就不配做太子。
更何况在康熙生病时,胤礽不仅不关心,还迫不及待制作龙袍,随时准备上位。
他在私下抱怨,当太子时间太久了,这可不就是在间接诅咒康熙嘛?
将天下所托非人,皇帝老儿怎么会不痛心疾首?
于是,康熙决定废除胤礽。
就在这时候,容妃跳出来了,当众说出说孝庄皇太后留下的懿旨,不许康熙废太子。
她让康熙的权威和脸面何存?
容妃自以为刚正不阿,把对孝庄的愚忠表现得淋漓尽致,啪啪地打了康熙皇帝的老脸。
无论是皇帝之尊还是朝政大局,康熙都不会让一个嫔妃左右。
于是,容妃被贬为答应。
问心,这时候的康熙对她还是宽容的。偶尔也会去看看容答应,和她说说话。
要是她从此不再提及此事,结局应该会好很多,起码不受罪且能善终。
不久,为了稳定朝纲,康熙不得不让太子复位。
期间,胤礽的报复心理愈发重了。他和康熙的嫔妃发生了苟且之事,事后欲杀人灭口。
康熙忍无可忍,太子正式被废。并下旨不再立太子。九子夺嫡从此正式上演。
这时候容答应做了什么?
她忘了自己的枕边人是皇帝,再次一意孤行劝说康熙不要废太子。这不明摆着说康熙不孝吗?她不去洗马桶谁洗马桶?
即便是孝庄在世,恐怕都无法打破皇帝心里念头,宏图大略岂能因个人情感而废?
站在康熙的位置上看,会是怎样的画风?真是心碎无语加恨铁不成钢:
“枉朕平时高看你,视你为知音。谁知关键时刻掉链子。你当我想换太子啊?也不看看胤礽都干了些什么?”
容妃不配做康熙的知音,她不懂皇帝的心和苦。
容妃洗马桶27年,康熙没有召见过她一回。直到她离开人世,康熙才似乎松了一口气:
“容妃啊,朕知道你从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懿旨,要你尽量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
皇帝老儿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27年未见一面,讽刺的是康熙下旨厚葬容妃,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还命人专为容妃写传记,但去掉了那段刷马桶的经历,只记录两人曾经的美好生活。
为了掩盖真相,康熙帝让所有见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通通去陪葬。
最是无情狠心的就是帝王家啊!
结语:
孝庄知道康熙有革新的决心,胤礽并非最好的太子人选,但她更担心朝局不稳。留下懿旨也是这个原因。为了顾全大局,孝庄临终甩出“一箭双雕”,既想护住太子,又可以除去容妃。让她没料到的是,康熙不接招,从此胤礽无缘储君一位。
虽然孝庄和康熙的思维和决定不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时局稳定,国家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