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笼养鸡蛋到非笼养鸡蛋,蛋鸡养殖的历史变迁

爱禽社事 2024-02-07 08:08:04

大家都知道,鸡蛋以饲养模式划分,分为笼养鸡蛋和非笼养鸡蛋。就当前而言,笼养鸡蛋占绝对主导地位。未来会是什么占比?不敢妄自揣测,但从历史的变迁来看,一切皆有可能。

—— 偏关永奥 刘开永

聪明的先人们多少年前谁又能想到蛋鸡养殖是今天的状况呢?在中国的传统习俗当中,床被五颜六色代表喜气。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白色的被褥在人们心中有一定的忌讳,躺在那里像在棺材里一样,且白色孝服从周代延用至今。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白色代表庄重与纯洁也被民众接受了。因此,对未来饲养模式的任何预测都为时过早。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叠加,饲养模式的走向只能通过时间进一步检验。

笼养鸡蛋无论什么笼型(A型笼/H型笼),无论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共同的特点是鸡在狭窄的有限空间生活与生产,最大的优势是减少了饲料的消耗,人工强度降低,可以实现低成本批量供应。由于生产方式的趋同,笼养鸡蛋实现溢价一直是生产经营者时刻追求却很难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产品的差异,饲料几乎成了唯一途径。由于蛋鸡始终处于被动采食,饲料原料的种类选择受到很大制约,在天然饲料原料无法被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情况下,饲料添加剂粉墨登场了,被各大卖家与养殖场当作标新立异的救命稻草。但事与愿违,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开局如何,基本上,绝大多数以市场不认可,老百姓不买账,草草收场结束。结论是:在笼养模式下,鸡蛋标准化很易差异化很难,没有产品的差异化硬生生要玩出品牌化则难上加难。

非笼养鸡蛋的共同特点是蛋鸡有更加宽敞的活动空间,能够通过各种行为表明自己有鸟的天性。这种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开始认识蛋鸡的时候。因为从最初驯化开始,蛋鸡就是非笼养环境下饲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蛋鸡的饲养模式被不断改写或演变,与人类想要实现的目标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人群有不同目标,也形成了丰富的多样化场景:全家人养几只鸡感受来自鸡宝宝生命的美好,开心逗乐;善良细心的家庭主妇,创造条件,人工辅助孵化帮助鸡实现繁衍;一些人选择自己家养自己家吃,既满足了自己家人的需求,也可以慷慨地分享给他人;还有一些人自家食用的同时,售卖多余的鸡蛋用来补贴家用;市场化环境催生下,养鸡专业户开始崛起,蛋鸡养殖成了创收的主要手段。社会分工的加速和人口迁移,为养鸡赚钱提供了沃土。逐利的驱使下,笼养蛋鸡应运而生,并演变得出神入化。先后经历了鼓励家庭养殖,发展养殖小区又禁止小区养殖的阶段。随着资本的加持,大型养殖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本质上就是曾经的养殖小区扩容的升级版。庞大的产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演越烈,形成了当前繁荣加内卷的烈焰之势。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全面推进解决了鸡蛋供给问题,同时也伴随着诸如食品安全,环保压力,与民争利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利弊之争不绝于耳,始终在制造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往复循环。

从全世界来看,中国的养殖业在投资及规模上可谓是后来居上,超越了发达国家的过往,规模体量与气派程度一支独大。历史不尽相同,发展快慢也不同。翻阅国外有关食品安全,养殖对土壤与气候变化等影响之类的书籍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养殖业的过去总能找到我们国家现在的影子,但他们大多及时刹车,调整了方向:强调高密度集约化向福利养殖转变,严格控制养殖单场的规模与数量,多角度追求各种平衡。

福利养殖的提法来源欧美发达国家,但伟大的中国才是真正的福利养殖鼻祖。从古到今,我们的先哲特别重视平衡,遵循自然生态法则,道法自然,在畜禽方面传承生生不息的劳作方式,敬畏天,敬畏地。现在先进的农事理念在古人的著作中总能找到浓墨重彩之笔。但市场经济的过度化蚕食掉了我们的自信与传统,鸡越来越不像鸡,更像是机器。自然环境被加速改变,气候变化超出我们预期,生物多样性面临各种挑战,似乎到了不可修复的状态,即使能够改变,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时间。蛋鸡高密度集约化大规模笼养不一定是罪魁祸首,但一定在其中扮演了角色。

庞大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所有的物中,人对环境的反作用力最强。环境如果一直发生加速改变,影响最大的物种会是什么?应该不得而知。

蛋鸡福利养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既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又巧妙地解决了蛋品供需平衡,还能够实现多种经营主体兼容,并具有较大的就业承载能力。蛋鸡福利养殖是传统散养蛋鸡的升级版,更容易促进非笼养标准化。当然我们并不倡导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非笼养模式,我们希望看到在满足动物福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由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出来的五彩缤纷的散养鸡业态场景。

非笼养到底是不是破解蛋鸡养殖对化工产品高度依赖的重要举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的蛋鸡养殖方向一定是主动出击,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做到安全、透明和可持续发展。在鱼龙混杂的各种鸡蛋认证满天飞的当下,非笼养饲养模式的认证最具权威性,其透明,真实与恒定最能经得起求证和考验。放眼各类鸡蛋认证,普遍存在变数大,隐蔽性强的特点,这也是消费者不愿意为鸡蛋溢价买单的原因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文明,首先是农业文明。当下,引以为傲的传统文明不断遭受冲击,路在何方引人深思。英国作家赫伯特所著的《世界简史》中提到:鸡和鸡蛋,可能直到亚述帝国的后期才开始从东方穿到法国。可见,蛋鸡养殖不仅关系到中国农业文明,也在中西方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大规模笼养蛋鸡高速腾飞的背景下,有情怀的农人在夹缝中坚守着传统的散养蛋鸡。随着非笼养鸡蛋的逐步普及,鸡妈妈的真相被更多人熟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推动与参与,曙光开始浮现。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非笼养也会面临各种挑战,也不是可以躺平的模式,需要不断改进,笼养当下存在的问题并非非笼养完全没有。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非笼养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性相对可控,易于修复是不争的事实。或许,这也是越发达的国家越积极推进动物福利的原因所在吧。

未来,蛋鸡饲养模式的格局到底怎样不敢断言。但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对危害的本质认识仍然十分有限,不尊重自然法则必将付出代价。自然界滋养万物,我们缺乏对它的整体关切,子孙后代一定不会原谅我们的这种行为。如果因为伤害不够深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实在是愚昧至极。作为与人类食品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产业,安全和可持续才是模式的重点。也许我们谁也不具备改变万物的能力,但起码的觉醒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不预判哪种饲养模式占主导,也不赞成大家在朦胧状态下盲目地为哪种模式投票,但大道至简,只要不为短期利益蒙蔽双眼,只要有条件,人类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蛋鸡饲养模式解决方案。

0 阅读:1

爱禽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