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周年,兵器面面观之地雷:陌生的点穴手

以彤谈国际 2024-03-05 14:04:02

  在俄乌冲突中,既有相对新鲜的装备和技术在不断证明自身价值、刷新大家的认识,也有老树开新花的潮流回归。2023年6月,乌克兰发动举世瞩目的大规模反攻。可这场被西方寄予厚望的反攻,却在俄军筑垒防御体系前撞得支离破碎。

  ▲ 乌军的装甲进攻,即便是有北约援助的“豹”2A6坦克和M2步兵战车加持,也撞得头破血流。  俄军在漫长战线的关键区域,构筑了以堑壕工事、障碍物,外加地雷场配合,组成的纵深防御阵地。虽然在反攻打响前,西方媒体把俄军的防御评价为一战式的落后手段,但事实证明,乌克兰并不具备在俄军优势火力威胁下穿越雷场的能力。地雷碉堡障碍物,摆在眼前的防御也许还是一战的,但没摆在眼前的、整体的防御,已今非昔比。  俄乌冲突中的布雷行动,是以航空兵和远程火力平台撒布为主的机械化布雷,雷场展开速度远非二战时期工兵布雷可比。2023年1月,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大约一万发155毫米布雷子母弹,每发炮弹里有9枚反坦克地雷。2023年6月,乌克兰方面利用德国提供的M270多管火箭炮,在前线进行了远程布雷,一发227毫米火箭弹可向38千米外布设28枚AT-2反坦克地雷。

  ▲ 德国提供给乌克兰的DM22反坦克侧甲雷

  ▲ 德国DM31反坦克地雷  无论是俄军的“农业”远程布雷车,还是乌克兰得到的能够布雷的火箭炮,再加上俄乌双方使用的PTKM-1R、DM22等“智能地雷”,配合上大量传统老旧的地雷,比如TM-62反坦克地雷,让俄乌战场上的布雷具备了突然“点穴”的能力。依靠快速展开的雷场,限制对手的机动,然后用无人机校射的火炮,或者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不厌其烦地吊打。不能流动的洪流,只能变成一滩死水,然后就算是蜡烛,也能把它烤干了。

  ▲ 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在树林边缘开火射击。一旦装甲部队被雷场羁绊,这种老式榴弹炮也能在无人机的校射下,从容地敲掉各种坦克、装甲车。  但是与布雷手段和地雷的快速进步相比,俄乌双方在扫雷方面,都明显缺乏真正有效的革命性手段。2023年7月,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承认,乌军极度缺乏排雷装备。  其实从2023年初,西方便开始加紧向乌克兰提供排雷装备,例如美国提供了基于M1坦克底盘的M1150突击破障车,德国提供了基于“豹”1坦克底盘的“野牛”1MC扫雷车,荷兰和斯洛伐克提供了“博泽那”系列扫雷车,瑞士提供了“挖掘者”D-250遥控扫雷车等。但这些车辆数量明显不足,而且缺乏在敌方强大火力下强行突破的能力。

  ▲ 美制M1150突击破障车,看着很威武,但只要对方在雷场前有几个隐蔽的反坦克小组,就足以让它失去作用。而且现在都不需要靠近雷场的反坦克导弹,只要在后方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内有无人机小组,用火箭布雷,无人机投弹、校射、激光指示,等等很多办法,都能让扫雷行动陷入瘫痪。

  ▲ 俄罗斯UR-77扫雷车,在2016年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开阔水域”项目中,由PMM-2M自行舟桥运送过河。

  ▲ 俄罗斯扫雷车和加装扫雷具的坦克。前者的效果不会比美国M1150强。后者如果是“自己开路自己走”,给每辆坦克都配上,也许是个办法。  俄罗斯方面则主要依赖苏联时期留下的UR-77火箭扫雷车。2023年8月的俄罗斯“军队-2023”论坛上,俄军工企业还宣布将对“树叶”微波扫雷车进行升级,换装功率更强的干扰设备。

  ▲ 15M107“树叶”微波扫雷车  考虑到2023年的战场形势主要是乌方进攻、俄军防守,因此俄军的扫雷能力能否满足战场需要,还要留待俄军发起攻击时才能得到验证。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0 阅读:5

以彤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