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离恨,万缕愁思。千古才女李清照10首绝美愁词,首首感人肺腑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9-10 12:59:45

生而为人,忧愁,谁都有。

而千古才女李清照写“愁”,堪称愁绝。

在她的笔下,“愁”这个抽象的感情概念,变成了无数使人可鲜明体验的具体形象。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愁又能游走;

“只恐双溪炸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似乎有了重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似乎有了声音,有了绵延不断的时间感。

李清照10首绝美愁词,她前期的“愁”的作品,和后期“愁”的作品,含义却有着颠覆性的不同。

前期的“愁”是一种情愁,是一种少妇思夫之愁。

而后期的愁在旧愁的基础上,还加了有一种国破家亡的愁,是一种流离失所之愁,一种人生孤苦无依的愁。

李清照是一位极具才情、柔情和灵魂的女子,她的愁绪相对于其他人更显得深情款款。

在世人读来,她的诗词总能触动人心。

——0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首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没有写离别相思的“断肠”与“销魂”,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哀愁。

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远游人思念故乡亲人,此词正相反,重阳佳节在家人思念远游人。

九月九日通常是秋高气爽的,但在独居人眼中却布满“薄雾浓云”白昼尽是弥漫愁云惨雾,香炉中轻烟缭袅,以排遣这寂廖时光,眼前尽呈现着黯淡的色彩。

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自斟自饮,好不容易挨过了度日如年的白昼,夜晚又怎样过呢,真是“断肠”与“销魂”啊!

想着摆脱这孤凄愁苦,于是把酒东篱,赏菊黄昏,然这样把酒独饮更勾起她无限的离愁别恨。

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站在菊花丛中,西风拂动着她的衣袖,忧伤的菊花在瑟缩中开着,地上散乱着片片花瓣。

李清照怜花,当她看到西风吹动帘子同时就想到西风也在吹动着菊花,感到菊花随着气候变冷而日渐变瘦了,千般离恨,万缕愁思一齐倾泻而出,铸就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而用来形容花,自有新意。

李清照自怜,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比黄花还要瘦,新婚不久对夫君的思念如此浓烈,如此悲苦。

李清照的心恍如银光荡漾的湖水一般冷澈,无处不在的思念使她在悲苦中日渐消瘦,正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02——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首词是作于丈夫赵明诚外出深造,还是受“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通婚”牵连,不得而知,总之,新婚不久之后的夫妻两人分离了。

郎才女貌,琴瑟和鸣一对新婚小夫妻,两人一经离别,两地起相思。

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那冷滑如玉的竹席在深秋的寒意中透出刺骨的凉意。

面对这样一个 同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 世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解闷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

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木兰舟(小船)去散散心吧!

一个“轻”一个“独”字,李清照生怕惊动别人,大概是心事人人都有,但不能逢人就说,如此细腻的情感侍女们未必也能懂。

“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勾引起往事更愁了。

那白云舒卷之处,谁会寄来承载思念的锦书?此时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刻,而我却独自守望西斜月色,任凭思念蔓延。

月光洒满西边独倚的亭楼,照出花儿的飘零,水的漂流。它们如同我的思念,独自演绎着离别的愁绪。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啊,这无法排除的相思,这难以割舍的离愁,它们刚从我微蹙的眉间消失,却又隐隐缠绕上心头。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一种无法言喻的苦。

我在寂静的夜晚里独自冥想,那些过去的画面如同一部无声的老电影,在我脑海中回放。每一帧都刻画着你的笑容,每一幕都映出我们的曾经。

如今,你已不在身边,我只能用思念来缅怀那段美好的时光。这种哀愁如同断魂般的折磨,让我无法自拔。

——03——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大观三年(1109)秋,至宣和三年(1121)秋。丈夫赵明诚不听李清照的挽留,为搜集金石碑刻,远离青州,执意保密一天长清,李清照郁结了沉重的离情别绪作此词聊表心迹。

日出三竿,铜炉里熏香早已燃尽,铜炉把手冷冰冰的。不梳头,不化妆,不叠被子,红色的锦被在床头凌乱地堆叠,如同我心中起伏的波浪。

我无力去整理,只想在这寂静中独自沉沦。早晨醒来,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连梳理头发的冲动都被抑制。华贵的梳妆匣被灰尘覆盖,朝阳的阳光无心地洒在帘钩上。

我害怕想起离别的痛苦,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在心中回荡。想要倾诉,却无法开口。

我渐渐消瘦,不是因为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来临。我无力抗拒,只能接受这离别的现实。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我的夫婿赵明诚远去他乡,留下我独自守在空荡的楼中。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我在凝眸远眺的时候,感受到从今而后,又增添了一段新的思念。

那是一种日日盼他归来的愁绪,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

——04——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七夕》

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逢之日,是夫妻团圆的大喜日子,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在这里直写七夕的本质——“离情别恨”。

不经意间,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就连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使人心生顿觉悲凉,这是秋的悲凉,此乃人间的愁。

想来自古文人都悲秋,今晚对于李清照而言又是无眠之夜,此时的她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繁星闪烁,才想起今天是七夕佳节,是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

此时天上愁云笼罩,想来定是牛郎织女心中哀怨至深,以致今夜密云漫漫。李清照心想,牛郎织女今夜难得一见,倾诉一年离别之苦,但今夜过后便又要分别一年,世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此。

人间的离愁别情让人烦忧不已,就连天上的神仙也无法逃脱别离之苦,试问天底下有谁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呢?尤其是在这个政局动荡的封建王朝中,作为一个女子只能随波逐流。

突然,一阵寒风吹来,点点细雨化作微风飘入屋里,李清照关上门窗,苦笑连连。

这个时节的晴雨天就像时代变幻一样飘忽不定。“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的未来让人忐忑难安,曾经以为早成定局的幸福,如今却因一纸诏书而悉数尽毁,可自己又能如何呢?

天上的夫妻能不能相见,不得而知,而现实生活中,词人的“牵牛”常年在外,我这位痴情的“织牛”在人间苦苦思念。

我们在这七夕之夜仍在分离中,也不知何年何月你才回来,我们相依相偎一起。

——05——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闺思》

这首词写于宋政和六年(1116)33岁的李清照屏居青州,丈夫赵明诚出游时。

暮春时节,看见雨落春花,春天即将逝去,深闺中的我感到无边的寂寞如同潮水般涌来。

春天很短暂,青春也很短暂。我的内心虽然只有一寸的柔肠,却需要容纳千丝万缕的愁绪。

我越是珍惜这个春天,它却越是显得短暂,如同流水般逝去。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断催促着落红,也催促着春天离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的暮春时节,我倚遍了每一寸相思的阑干,纵然春天有千般美好,我依然无法提起情绪。

我轻声问道:“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为觅此良人,词人望尽“连天芳草”,只把秋水望穿,亦未见此人归来的身影。这就愁之所在。

而自己容颜渐老,良人远游,怎能不一寸柔肠生千缕愁思呢。

——06——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此词约作于宋宣和三年(1121)初春,时赵明诚正出游在外。

初春之景,暖雨晴风,冰雪消融,更有柳枝吐芽,梅苞待放,大自然春意降临,亦使得词人春情明动。

此等情景本应是喜悦之情,未料接下两句词人感情忽生跌宕。

当词人欲饮酒赋诗、欣赏美景、歌咏“春心”时,忽想到自己是形影相吊,无人“与共”,顿时兴致阑珊,情绪陡降,竟至满脸泪水,融化了妆粉,连头上花钿也分外沉重起来。

“谁与共”三字已透露出怀人之意,而“泪融残粉”则是怀人情感的具象,也许是为了摆脱这种心境,过片“乍试夹衫金缕缝”,又生跌宕。

“女为悦己者容”,一旦意识到试丽服而无人欣赏时,又兴味索然,慵懒地睡到床上,任恶梦不断。

梦回之后,山枕损坏了钗头凤,她胸中充溢着“浓愁”,又不得不起来,寂寞地剪弄灯花,打发时光,等待天明。

——07——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天与秋光》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所作,当写于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避乱漂泊,在一个 近重阳的时节,写了这首《行香子》,表象他对逝去丈夫的缅怀及悲凉的心情。

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烟消云敛,西风飒飒;草木衰微,落叶萧萧,山川寂寥,景象凄肃。

本来易安因国破、家亡、夫丧,又颠沛流离而心境凄悲,看见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伤。

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曾经的重阳节,人比黄花瘦,而今的重阳节,国破家亡,明诚逝世,她转徙江浙,“独在异乡为异客”,抚今追昔,又何等的“情伤”

一场风雨一场寒,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阴凉的感觉,适时添衣,刚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尝了新酿成的绿蚁酒。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

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

白天 绿蚁曾使她醉倒,当夜幕要降临的时候,她酒劲过了,麻醉了的神经刚刚恢复正常,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北国沦丧,至今不的收复;

家藏的大量的金石书画,荡然无存;相依为命的丈夫,在兵荒马乱中逝去'自己避乱江浙,飘泊无依,抚今追昔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愁肠寸断。

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肠,极言愁事熬心。

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

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

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08——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春晚》

宋绍兴五年(1135)春作于浙江金华。时下李清照已年过半百(52岁),孤身一人,见百花零落,春光已尽,触景生情,不禁伤感。

风雨停歇,窗外一片死寂,再也没有声响从屋外传来。枝头上的繁花已凋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看上去没有一丝生机。

李清照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仿佛感受到丈夫离世前那深邃的眼神中包含的不舍。

房间里依然是当年在青州时的摆设,可与自己相伴的夫君已经逝去,曾经繁荣的国家也摇摇欲坠。说到此事时,李清照总是愁思汹涌,泪流满面。

双溪依然春光盎然,值得游览,欲去郊游散心,转瞬一想如今孤身一人,国家又危机四伏,恐怕那小的扁舟也无法载动心中的愁绪,不游也罢。

建炎元年(1127),诗人南渡,自此以后,时乖命赛,种种不幸,迎头袭来。先是丈夫赵明诚病故。建炎三年(1129)时,明诚罢守江宁,迁湖州,受命行在(建康),卧病而卒,诗人“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

明诚不仅是她的生活伴侣,也是诗文知己。两人常相对观书,展玩咀嚼,互论短长,饮茶大笑,生活中充满乐趣。

而今,人在何处,“手泽如新,墓木已拱矣”。再者,几年以来,诗人转辗流离,所藏珍物、碑贴、书籍.均被焚,被毁,被盗,损失殆尽,这些书物,曾与诗人竟日相伴,记载着她的辛勒劳动,记载着她的欢乐幸福。

而今安在,诗人不禁为之慨叹:“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

诗人平生两大幸事:和睦家庭。爱物书籍,南渡八年来,均已烟消云散。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岂能不睹物伤感,魂散神伤?又怎能不“欲语泪先流”呢?

她的愁,确实是愁如海,很重很重,也确实是小小船儿所绝对“载不动”的。

——09——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桂花,那仿佛由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耀眼金花,展露出独特的优雅清丽。

那有如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展露出精致的风姿雅韵。

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

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只有桂花这浓浓淡淡的花香,随着夜风轻轻摇摆,宛如阶前月光。

在这当下的明月桂花下,梅花落入了俗套,而丁香也显得粗陋。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位只会梳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首先李清照爱桂花,爱的无法自拔,把它比作自己内心崇尚的'雅士。

如此爱桂花,眼里就容不下别的花,就说梅花、丁香的不是。可是桂花真的是毫无瑕疵吗?

对比过之后,她突然发现,连桂花也不完美了。最后两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一语点破。

桂花好是好,可就是香气太重,它熏醒了我千里寻人的美梦,不让我怀念过去,也太过无情。

桂花并没有变,变的是词人的内心情感。

作者情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词中说的很清楚,“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它熏醒了词人千里的美梦。

联系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中后期的作品,词人做的梦肯定也是夫妻相聚之梦,昔日温馨之梦。

——1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词作于李清照暮年,约宋绍兴十六年(1146)以后,她63岁之后。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心中空荡无主,感觉冷冷清清,好凄凉,悲伤不已,满心都是伤痛。一会儿觉得温暖,一会儿又觉得冷,身体怎么能得到休养?就是这样的天气最难入睡了。

喝了几杯淡酒,却无法抵挡傍晚时分来的冷风,风势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经飞过去了,伤心的是那些大雁还是我旧日的相识。只是我已认不出当年熟悉的同乡了。

菊花已经枯黄,一片凋零,我感到忧伤憔悴,没有心情去欣赏花、珍惜花。现在花儿即将凋谢,还有谁能来采摘呢?

守在窗前等待天黑,却无法消解心中的郁闷。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雨声还是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得够?

词的起句,连叠十四字,独具一格。“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了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

金人入主中原,李清照避难南渡,不久,她的丈夫病故,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她独自一人流离颠沛、孤寂无依,其悲惨境遇、苦楚心情自是不言而喻的。

她苦苦寻求,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寻求心灵上慰藉。然而,找来的只是“冷冷清清”。

在那深秋时节,诗人遥望北来飞雁,俯视黄花堆积,环境何等凄清;词人独自守着窗儿,听细雨点滴,境况何等冷落。

在这只身飘零、于然独处、凄清冷落之中,诗人内心的苦楚、忧郁、悲愁一下子奔涌而出,泻于笔端,写下了六字连叠的“凄凄惨惨戚戚”。足见其苦痛之深,悲愁之绝。

全词抽绎难尽的愁思,便由此延展而出。以下铺叙了六件事:深秋难度,晚风难敌,雁过伤心,落伤情,独守窗儿,梧桐细雨。

这六件事都是围绕“愁”字来的,是对“愁”字具体而形象的描绘。结句收拢全篇,点出“愁”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