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职场,一个六边形战士,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职有锋哥 2023-09-03 09:41:10

喜欢职场原创,就看职有锋哥。

公元1529年,王守仁逝世,享年59岁,他是有大明朝一个异类,一个贴满标签的人,他既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更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文治武功在当时都出类拔萃,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是靖难之役后唯一一个文臣以军功获得爵位的人,简直就是一个六边形战士。

(1)怪异的少年

他注定是一个不凡的人,据记载,王守仁的母亲怀了他十四个月才生,而且生之前,他奶奶梦见有一个天神抱着一个孩子,从天而降,古时候这种祥瑞一般伴随着大人物的出生,所以全家上下对王守仁格外重视。他爷爷给他取了个名叫做“云”,意思是从云端中来。

更神奇的是,王守仁长到五岁,还不会说话,直到有个和尚来家里做客,说了一句:真是一个好小子,可惜名字道破了天机。他爷爷赶紧把他的名字改作“守仁”,没多久,王守仁就能开口说话了。

这些记载并非坊间传闻,而是写进了历史百科,是不是真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他应该是一个晚产儿,在出生的前几天,他奶奶为了祈求他出世,去烧香拜佛,然后晚上就梦到了天神送子,至于晚说话,这种现象放到现在也很普遍,并不稀奇。

之所以将他的出生弄得神乎其乎,估计与他之后成为一代教育家有关,他的徒子徒孙们,为了让他们的老师显得不一样,所做的美化而已。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学霸,在他九岁的时候,参加会试考中了状元,仕途发展比较顺利,给家族带来了荣耀,也影响了王守仁,不过王守仁不是典型的读书人,他从小就不一样。

他十二岁开始读书,有一次老师问他:什么时候对你来说是最要紧的事?王守仁就语出惊人,他说:“科举对我来说不是最要紧的事,读书明白道理做一个圣贤之人更为重要。”

他的很多行为与传统读书人很不一样,十五岁的时候,他听说某个地方有人起义,他有好几都想给皇帝上书,献出自己的剿匪策略,连他父亲都说他太过狂妄,小小年纪就妄议国政。

在他身上总能看到怪诞与不羁,十七岁的时候,在他结婚的当天,他路过一个地方,看到一个道士,切磋了养生之道,王守仁与道士相对打坐,竟然忘了回家,让他的岳父找了他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才找到他,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十八岁的时候,他接触了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一时被迷住了,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决心要从格竹子,以探寻宇宙真理,于是他坐在竹子前面七天七夜,就想格出竹子的宇宙真理来,可是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现,还因此病倒了。

(2)仕途沉浮

前面说过,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状元,王守仁从小也非常聪慧,是一块读书的料,所以他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很高,王守仁也不负所望,在二十八岁就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国家公务员,开启了他的仕途。

进入仕途的前几年,王守仁的发展不温不火,从工部转到刑部,再到兵部,职位一直是正六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部属副厅或正处级干部。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帮同僚说话,得罪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太监刘瑾,被贬到龙场驿栈当驿丞,相当于一撸到底。

这还不算,刘瑾这个坏蛋,还派人在路上追杀王守仁,害得他伪造自杀,才逃过一劫。此后王守仁远赴偏远地区龙场(现在贵州,可以想象得到在当时有多偏远),他虽然被贬谪,但他丝毫没有怨言,而是努力接近当地百姓,通过教育开化当地百姓,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

经过三年基层的磨练,三十七岁的王守仁成熟了很多,他调任江西吉安县令,干了不少好事。隔年,因为刘瑾被诛杀,王守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被提拔为刑部主事,职位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

不过,因为王守仁这几年的出色业绩,很快他就得到了重用,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他的职位多有变化,从正六品被提升到了正四品,从正处级升到了正厅级。

公元1516年,王守仁已经四十四岁了,他也迎来了职业发展的转折,因为他平时喜好军事,且在朋友圈中很有名声,因此得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让他巡抚漳州、汀州、赣州等几个城市,负责当地的剿匪行动,这一任命,改变了王守仁的职业生涯。

(3)高光时刻

从少年时期开始,王守仁就喜欢舞刀弄剑和研究用兵策略,十五岁的时候还曾写过平匪策略,想直接上书给皇帝,可惜被他老爹训了一顿而作罢。因此当他知道自己要被派去剿匪时,他高兴得一夜没睡,相比在朝中搞政治斗争,王守仁更喜欢冲在一线,以实现自己的胸中韬略。

王守仁到任后,通过诡异的用兵手法,在短短的一年多里,就扫平了当地为祸数十年的匪患。当地人纷纷感到不可思议,把王守仁当“神”一样膜拜,认为王守仁就是天上派来的天神,为他们排忧解难来的,要不然哪里能那么厉害,才仅仅一年多,就荡平了匪患。

在解决了匪患之后,王守仁为当地建立了很多学校,让原本好斗逞强的当地人,走进了课堂,当地的风气一下子就改变了,可以说,王守仁在这件事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今仍为当地人所怀念。

王守仁在江西经营了两三年,说巧不巧,又让他碰上了一件比天还大的事,宁王朱宸濠反了,就是那个被迫借兵给朱棣的宁王后代,当初朱棣说得好听,说夺了天下,要跟宁王平分,后来真夺了天下,不仅没有兑现承诺,还将宁王分封到偏远的江西,这让宁王一脉特别不爽,总想着找机会报复。

这一代宁王朱宸濠是一个很有野心,能力却不足的人,他眼见正德皇帝喜欢胡闹,觉得造反的时机到了,可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王守仁,这个让他做噩梦的牛人。

当宁王造反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很多官员都震惊不已,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推荐过王守仁的兵部尚书王琼很镇定,因为他很了解王守仁,他认为只要有王守仁在江西,宁王之乱根本不足为惧。

王守仁听到宁王叛乱的消息,正打算去福建出差,他知道消息后,立马在当地组织义兵,并散布谣言,说朝廷已经派了近十万军队来平叛,然后又制造宁王内部分裂,让宁王按照他的计划走,落入王守仁张开的大网,终于擒获了宁王,整场战役仅仅用了三十五天。

平定了叛乱,按道理王守仁应该得到奖赏,可是因为爱玩又爱折腾的正德皇帝想亲自抓宁王,被王守仁抢先了一步,恼羞成怒,亲信向正德皇帝进谗言,说王守仁并没有得到派兵指令,擅自带兵平乱,违反了朝廷制度,最后落得个不罚不奖的结果。

王守仁也不计较,为了不卷入政治斗争,沦为牺牲品,他谎称自己不舒服,就请假回家了,直到一年多后,嘉靖皇帝登基了,才又开始重用王守仁,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并以军功授予他新建伯的爵位。

(4)回归初心

如果王守仁跟其他官员一样,比如徐阶等,在朝廷做官,深度参与政治斗争,那么在王守仁百年之后,后世给他的评价,可能会给他一个“有作为的官员”,可王守仁不是一般人,他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初心。

在他看来,做官不是他的最终追求,他一直都在感受这个世界,他希望通过他的实践,能够创造一门来源于实践的传世学说。在王守仁五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制,在有空的时候,将自己半生的经历进行了总结,然后受邀到各个书院讲学,传播自己的学说认知,并在绍兴创建了阳明书院,从此开启了他传道解惑的新征程。

从此以后,他从王大人,变成了王先生,他的弟子在短短的时间内,遍布神州大地,他的学说,也慢慢成为了读书人必读的科目。

当然,嘉靖皇帝并没有忘记王守仁,在各地有战乱的时候,王守仁总会被想起,他被派到广西平乱,当地的匪首听说是王守仁亲自来剿匪,吓得赶紧投降了,他们太知道王守仁的厉害了,不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在剿灭叛乱之后,五十九岁的王守仁也到了人生的终点,他临终之前,弟子问他什么遗言,他两眼放出光芒,很快又平复下来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说他一生光明磊落,没有什么要说的。

当王守仁的棺木经过江西境内时,民众自发赶来,穿着麻衣哭着给王守仁送行,声音震慑九天,让方圆几百里都为之震动。

几百年过去了,王守仁之所以还经常被人惦记,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人,他的一生,用行动践行他的理想,知与行,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无论是在为官一任上,还是在军事指挥中,都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可以说,他是大明一朝,无论是个人品德,还是工作成就,都极其完美的一个人。

更多职场原创,关注职有锋哥。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职有锋哥

简介:做有深度的职场原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