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跑赢
陈澹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管理者处在较高的层级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自当具有较强的洞察力。
没有洞察力,就把不好方向,做不好决策,搞不好管理。
管理者层次越高,越需要洞察力。
01
洞察力的含义
《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考虑,必会有眼前忧患。
洞察力,是从事物和问题的表象出发,深入其内部和背后,从而精确判断出内在本质和演变规律的能力。
一句话,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直击关键要害的能力。
它既包括察言观色、见微知著,也包括思谋深邃、目光长远。
敏锐的洞察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看人入木三分。洞悉人性弱点,了解人的行为,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量才而用。
其二,看问题系统深入。别人觉察不出的规律,意识不到的隐忧,能第一时间感知并有效应对。
其三,看趋势敏锐准确。明白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总能提早布局、早做准备。
老子有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也许,这就是洞察力的至高境界吧。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交战。
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击,曹刿说:“还不行。”
齐军击鼓进攻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了。”
庄公准备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他下车察看齐军行进迹象,又登车眺望齐军,然后说:“可以了。”
取胜后,庄公问曹刿为何要如此指挥。
曹刿说:“作战靠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又见他们车痕杂乱,旗帜也倒了,说明没有埋伏,所以才会追击。”
02
洞察力是一种核心能力
《教父》中有一句话: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洞察力不同,人生命运也就不尽不同。
各级管理者,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决策权。其决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发展。
而洞察力又是决策力的关键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见,洞察力是管理者的一种核心能力。
洞察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则有助于把握内在的规律和逻辑,训练长远的眼光,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则有助于把握事物的发展演变,见一叶而知深秋,推动市场深耕和服务升级。
三则有助于深化问题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偏差不足,确保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一旦洞察力不足,管理者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亦或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昔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是山有多高,而是洞察力深邃的缘故。
有这样一个故事:
商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萁子说:象牙筷子要配犀角碗、白玉杯,加上山珍海味。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陋衣,住茅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荒淫无度,导致百姓怨而诸侯叛。
不久之后,国就亡了。
03
提升洞察力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洞察力不足,会丧失很多宝贵机会。
雷军曾经说过,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然而,什么时候有风,风口在哪里,都需要很强的洞察力。
提升洞察力,要做好三个方面:
一则伸触角,集信息。拓展信息渠道,延伸信息触角,了解每一个环节和部位的变化,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采集系统,搜集单位、市场、客户的各种信息,为决策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
二则谋全局,利长远。坚持系统观念,站在更高维度上看待问题,洞悉业务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关系,统筹各项工作。
这就需要把单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也不能就单项业务而单项业务。
三则勤学习、治未病。坚持“上医治未病”理念,提升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及时解决各类显性和隐性问题。
这就需要始终保持灵敏的嗅觉,深入观察分析和有效把握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真正做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星云大师说过:“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只要坚持提升洞察力,终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明察秋毫”的典故是这样的: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统一天下的办法。
孟子答道:“只要有仁慈之心就可以了。”齐宣王问:“如此简单?”
孟子答道,我听说有一次大王见到有人牵着一头牛经过大殿,准备杀掉取血用来祭祀,大王就叫人不要用牛来祭祀。
齐宣王说:“确实如此,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吝啬。其实我只是见到牛害怕的样子,不忍心罢了。”
孟子回道:“这就是仁慈之心了。有人跟大王说我能看清动物秋天新长出的毫毛,却看不见眼前一车柴火,你会相信吗?”
齐宣王答道:“当然不会。”
孟子接着说:“那为何大王能对动物有仁慈之心,对百姓却不能呢?要是大王能体察民苦,我想天下之人都愿臣服大王。”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