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周恩来接见王玉龄,提到张灵甫的一席话,让王玉龄泪流满面

靖观新视角 2022-08-23 09:48:23

王玉龄在美国的留影

前言

失去丈夫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王玉龄带着她和张灵甫的孩子,一起去了台湾。在台湾,王玉龄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优待,生活陷入了困境。

不得已,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获得了到美国的签证。获得签证后,王玉龄没有任何留恋,离开了台湾那个牢笼,获得了新生……

周恩来:欢迎你回到祖国来

1973年,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王玉龄,收到了来自大陆的邀请,希望她回到祖国探亲。

接到邀请后,王玉龄的心里充满了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想到自己是国军将领的妻子,她不确定会不会在大陆有什么麻烦。就这样,王玉龄一直犹豫着没有成行,让这件事情拖了几个月。

王玉龄在美国的留影

9月,王玉龄接到了好友转来的邀请。这份邀请是周恩来总理给她的,希望她能够到北京来转一转。周恩来总理真诚的邀请,打消了王玉龄的顾虑。随后,王玉龄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进入秋季的北京,空气清新,香山的枫叶逐渐转红,风景十分迷人。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王玉龄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王玉龄后,周恩来总理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欢迎你回到祖国来!”

寒暄之后,周恩来总理示意让王玉龄坐了下来,并看着她说:“你的爱人张灵甫,是一个很优秀的将才,我是他的老师,没有争取他过来,我感到很遗憾。”

周恩来总理的话,触及了王玉龄心底的那根弦,让她泣不成声,泪流满面。看到王玉龄情绪有变,周恩来总理暂停了谈话。过了一会儿,王玉龄的情绪逐渐安静下来,两人继续开始聊天。

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在一起

谈话结束后,在邓颖超的安排下,罗长青陪同王玉龄一起游览了北京的大好风光。随后,王玉龄一行又前往张灵甫的老家陕西,参观了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每到一处,王玉龄都受到了规格很高的接待。

参观结束后,按照她的意愿,王玉龄又返回了美国。返美之前,周恩来总理特意交代外交部,向王玉龄转达了国务院的意见:

“何时想回大陆,可随时签证,来去自由。”

这次回国,王玉龄心中十分感慨,自己不但没有被丈夫张灵甫牵连,反而受到了那么高的礼遇,这让王玉龄非常感动。

王玉龄在美国的留影

说起来,张灵甫是在孟良崮上宁死不降的国民党将军。可以说,张灵甫是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派中,最顽固不化的人之一。

张灵甫:把儿子的照片寄给我

1945年2月,参加了第四次长沙会战的74军副军长张灵甫,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不久后,在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和74军老军长俞济时的保荐下,张灵甫进入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进行学习。

6月,张灵甫从学校毕业,返回战后在湘西休整的74军。随后,又参加了湘西会战。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张灵甫清闲下来。此时,跟随家人到贵阳逃难的大家闺秀王玉龄,返回家乡长沙。

一天,王玉龄与家里的几个女孩子相约,到理发店去做头发。来到理发店后,几个女孩子坐在椅子上,聊得十分投入。

王玉龄旧照

突然,王玉龄感觉到,坐在她后面的一个军人,正在镜子里打量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王玉龄虽然没有发作,但还是在心里说:“这个人真是讨厌,怎么能这么看着人家,就差把头贴到镜子里面了!”于是,王玉龄便瞪了那位军官一眼。

这次偶遇,王玉龄也没当回事,只当是遇到流氓了。没想到,仅仅几天后,王玉龄就接到了一起吃饭的邀请。饭桌上,那位前来送信的张处长看到王玉龄的伯母非常年轻,便问她多大年纪了。王玉龄的伯母回答说32岁。

听到王玉龄的伯母32岁时,张处长转过头,面向张灵甫,说:“张灵甫副军长,你也是32岁吧,你们两个是同年的,一起干一杯吧!”

听到张处长说自己32岁,实际年龄已经超过40岁的张灵甫,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对此,张处长并没有在意,接着说:“我们副军长还没有结婚,王太太你在长沙,是老长沙了,有认识的好的小姐,给我们副军长介绍一个啊。”

张灵甫和国军将领在一起

提到给张灵甫介绍对象,王玉龄的伯母表示一定尽力。张处长心里知道张灵甫的意思,便说:“你们家有那么多好小姐,也可以介绍嘛!”说着,张处长特意看了看王玉龄。

到了这时候,王玉龄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张灵甫副军长是惦记上自己了。然而,17岁的王玉龄没有这样的想法,便板着脸,白了张处长一眼。

对于王玉龄耍的小性子,张灵甫没有生气,后来更是经常往王家跑。来的次数多了,王玉龄和张灵甫逐渐熟了起来,看张灵甫也不那么讨厌了。

后来,每次张灵甫来,都会给王玉龄讲历史人物的故事。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张灵甫发现王玉龄都听得很有兴趣。就这样,张灵甫获得了王玉龄的信赖。不久后,张灵甫便主动向王玉龄求婚了。

张灵甫的求婚,让王玉龄心里十分温暖,但却没有得到她母亲的认可。在母亲看来,张灵甫不仅比女儿大了24岁;更主要的是,张灵甫还是一个军人,生命不属于自己。

母亲的担心,在王玉龄眼里算不得什么。在她的坚持下,最终定下了这门婚姻。

王玉龄与张灵甫的结婚照

就在两个人决定结婚的时候,张灵甫被蒋介石任命为74军军长,要他立即前往南京接受任命。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张灵甫的工作变得十分繁忙,原定在上海金门饭店和王玉龄的举行婚礼,被一再推迟。遇到这样的事情,王玉龄的心里有些意见,为了安抚她,张灵甫一再向她道歉。

由于时间紧张,婚礼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现做的新婚礼服来不及试试,便上了婚礼现场。看到王玉龄的礼服不太合身,裁缝当场缝了几针,看起来好了不少。张灵甫的礼服没办法修改,只好在现场向身材差不多的人借了一套。

就是这样的婚礼,还没有办完便接到了来自总统府侍从室的电话,要求张灵甫“速返南京,明天一早,蒋委员长召见。”

接到命令后,张灵甫脱下了身上借来的结婚礼服,就要出发。王玉龄坚持和丈夫一起走。当天晚上,两人便踏上了前往南京的道路。在列车上,一个上铺,一个下铺,度过了属于他们的新婚之夜。

重庆谈判时的毛主席和蒋介石

8月28日,毛主席受蒋介石之邀前往重庆谈判。此时,两党之间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这也使得王玉龄和张灵甫,度过了他们结婚后,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在那段日子里,张灵甫特意抽出时间和妻子王玉龄,一起去骑马。刚开始,王玉龄骑得并不好,她拉着缰绳,想让马儿停下来,却做不到。不管她如何拉缰绳,马儿就是不停下来,还一直跟着张灵甫的马向前跑。

看到马儿停不下来,王玉龄着了急,向张灵甫大喊:“别跑那么快!”听到妻子的叫声,张灵甫回过头看着在马背上吓得脸色发白的妻子,不仅没有停下来,还冲着他坏坏地笑着。

在平时,张灵甫从来也不向王玉龄说一些肉麻的情话,说得最多的是:“我讨了一个好老婆,这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虽然这些话并不甜蜜,但落在王玉龄的耳中,却别有一番风味,甚至很感动。

作为一个年轻的妻子,王玉龄也需要情话,需要丈夫哄她开心,但张灵甫是不会这些的。每当此时,王玉龄便会十分生气,甚至威胁张灵甫要离婚。看到妻子王玉龄认真的样子,张灵甫也非常害怕,一个劲地向妻子赔礼道歉,并对妻子说:“假如你要真的离开我的话,我宁可老死于山沟。”

王玉龄旧照

见妻子不为所动,张灵甫便以一个军人惯用的方式,在王玉龄的面前毕恭毕敬地站立着,向她敬军礼,好像一个犯了错误的下属。看到丈夫这样,王玉龄也不好再坚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段时间,在共产党的巨大让步下,国共之间签订了和平协定,双方之间没有大的军事冲突,张灵甫也没有仗打,显得比较清闲,加之张灵甫不喜欢参加交际活动,所以和王玉龄经常待在一起。这也是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最长的时间。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刚迁回南京,74军就被蒋介石调至南京,驻扎在孝陵卫,守卫南京。 随后,第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被蒋介石任命为74师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

整编后的74师,接受了正规的美式训练,全副美械装备,其中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54门,37毫米战防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96门,60毫米迫击炮108门,火箭筒36具,火焰喷射器54具,重机枪108挺。说是武装到牙齿,一点儿也不为过。

蒋介石

这时候,在每次见到张灵甫的时候,蒋介石都会满脸笑容地喊一声:“灵甫老弟!”亲近之意十分明显。

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一触即发。7月,蒋介石便决定将整编74师拉出来,作为主力部队,对淮阴进行主攻。

在张灵甫率领整编74占领两淮之前,粟裕已经审时度势,指挥华野主力完成了向北撤退至山东地区的战略部署。

1947年1月,为了便于作战,中共中央命令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2月,蒋介石将徐州、郑州绥靖公署撤销,组建了徐州司令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伺机对山东的解放军部队发起进攻。

在顾祝同的调派下,国民党在山东地区集结了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总兵力约为45万人,以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为主,组成了三个机动兵团,向山东突击。

顾祝同与何应钦、白崇禧的合影

受命后,顾祝同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寻机与解放军主力决战,进而占领整个山东。

3月下旬,国军开始全面进攻。期间,怀着9个月身孕的王玉龄,来前线看望张灵甫。见到妻子后,张灵甫十分高兴。看到妻子走路吃力,张灵甫快步上前,双手搀扶着妻子一起走。

王玉龄一边走,一边说:“哎呀,这怎么得了啊,长得这么胖!”张灵甫安慰妻子说:“忧愁就会瘦一些的。”说着,两人来到床边,张灵甫像哄孩子一样,让王玉龄躺在床上。王玉龄也实在,按照张灵甫的说法,闭着眼睛寻找忧愁的感觉。

看到妻子这样,张灵甫笑着说:“你傻不傻呀,19岁不晓得什么叫忧愁的!”结果,王玉龄没找到忧愁,却睡着了。看到爱妻睡着的样子,张灵甫摸了摸王玉龄的头,十分爱怜。

过了一段时间,王玉龄分娩。听说儿子出生,张灵甫十分高兴,立即打电话给王玉龄。在电话里,张灵甫笑得十分得意,向王玉龄询问儿子哭的声音响不响亮,并夸妻子的心地善良,在将来一定会多子多孙。说到最后,张灵甫嘱咐王玉龄,把儿子的照片给他寄来。

张灵甫旧照

5月初,被解放军行动迷惑的汤恩伯,改变了稳扎稳打的战术,不等其他友邻兵团协同,便命令整编74师和25师为主攻,从垛庄、桃墟向北行进,并限他们在12日占领坦埠。

在国军进攻的过程中,粟裕冷静地分析了交战双方的态势,认为首先歼灭74师更为有利,原因有四:

“其一该师正位于解放军主力正面,不需要作较大的兵力调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优势;其二74师虽为全美械装备,但受山区地形限制,重装备难以发挥作用;其三当前该师态势突出孤立,两翼空隙较大,易于被分割;其四该部是国军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一旦被歼将对国军造成实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5月14日,得知天马山等军事要地被解放军全部占领,垛庄附近也发现了解放军后,张灵甫这才意识到,解放军的目的是围歼他的整编74师,便立即下令74师向垛庄撤退。

见整编74师南撤,粟裕立即指挥解放军各部,按照原定计划,向国民党部队发起进攻。不久后,在解放军各部的攻击下,74师只得退到孟良崮附近。

粟裕在指挥作战

整编74师被围后,张灵甫深知这次的处境十分不妙,但还是给蒋介石发电,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蒋介石。接到电报后,蒋介石认为74师占据了有利态势,决定在此地与解放军决战。于是,蒋介石给张灵甫发电:

“得知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我国军,寻找了一个歼灭解放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现命令74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解放军主力,再调10个师之兵力增援74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解放军。”

然而,战争的走向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发展,而是向着粟裕设计好的方向前进。在感到突围无望后,张灵甫首先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将战争的情况向蒋介石做了汇报,紧接着,又给王耀武打了一个告别电话 ,并给妻子王玉龄留下了一封遗书。

此时,张灵甫的家门口,突然多了两个卫士,以往按时递送的报纸也全部停掉。有人来看坐月子的王玉龄,后面总是有卫士紧紧跟随。

王玉龄和孩子的旧照

由于许久没有得到张灵甫的消息,王玉龄便开始着急起来,向周围的那些官太太们打听情况。那些官太太们不敢说实话,便哄她说:“以前我们的丈夫外出打仗,也是一两个月没什么消息,这很正常,不用担心,没事的。”

听了太太们的话,王玉龄将信将疑,但也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得到丈夫的消息,只好先这样。

几个月后的一天,张灵甫家突然来了一位军官。这位军官自称是张灵甫的参谋,姓杨。他跪在王玉龄的面前,将孟良崮战争的情况告诉了王玉龄。

据杨参谋说,在战争的最后关头,副师长蔡仁杰跪在张灵甫的面前,请求张灵甫带人冲出去,想办法突围。

听了蔡仁杰的话,张灵甫仰天长叹,说:“回到南京,看到夫人,我就不想死了!”接着,张灵甫将信交到参谋的手里,嘱咐他把这封信交给王玉龄,并说:“以后,不管我太太想做什么,你们都不要违反她的意志,一定要顺着她!”

张灵甫与王玉龄的旧照

听到张灵甫的死讯后,王玉龄感到十分悲伤,许久都不说话,每天到从前和张灵甫一起去过的地方,坐一会儿。

王玉龄:我的心,彻底凉了

后来,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王玉龄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张道宇,登上了一艘轮船,去了台湾。

在台湾,王玉龄过得不怎么好,每个月只能领到配给她的几十斤米,连一毛钱的抚恤金都没见过。就这样,王玉龄带着儿子,在台湾艰难地过日子。

据王玉龄所说,在台湾的时候,有一次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发出通知,接见她们这些为了党国,成了寡妇的女人们。

王玉龄和儿子的合影

在总统府外,王玉龄和那些寡妇们等了好久,都没有见到宋美龄的影子,却等来了一个秘书和一句话:“今天,夫人的身体不太舒服,各位夫人都请回吧,就这样!”

在那句冰冷的话里,王玉龄和那些寡妇们都失望透了。王玉龄心想:“党国不仅没有给我们任何关怀,还这样冷漠,人家为你送了命,你却不把别人当回事!”

张灵甫去世后的遭遇,让王玉龄对丈夫所效忠的蒋介石,实在产生不了一丝好感。她的心,彻底凉了!

1952年,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前往美国。后来,王玉龄在美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航空公司当了会计,以维持生计,一直干了20多年。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王玉龄终于再一次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在新中国,王玉龄感受到了周恩来夫妇和祖国人民的热情,觉得非常温暖。在离开的时候,祖国更是欢迎她随时回来。对此,王玉龄心里十分感激。

王玉龄和邓颖超的合影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逝。5月,王玉龄再次到北京访问,邓颖超和罗青长等人在人民大会堂热情接待了她,并合影留念。

每次提到那张合影,王玉龄的脸上都会露出笑容。至今,那张合影还一直摆在王玉龄上海寓所的客厅里,成为她永久的怀念!

0 阅读:8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