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只闻盛唐之盛,到底有多盛,令人神往?

灯光大狮 2020-05-17 10:08:48
我们当然不会去怀念大唐的封建制度,大唐虽已远去,但大唐的精神,大唐时的民族自豪感,却源远流长,让人至今神往!

大唐王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一共出了二十一个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整个王朝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直到安史之乱之前),前后120年左右的岁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真正的大国气象。

要讨论一个王朝的强盛,离不开政治,军事,文化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几个方面,那我们就一一来粗略地描述一下,来一窥大唐的强大。

1-政治方面

在唐高祖五年(622年),平民百姓终于迎来了科举制度的巨大进步,科举制度虽然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期已经初露端倪,但真正允许平民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贵族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还是从唐朝开始的。

另外唐朝武则天时期还特别创立了武举制度,专门选拔征战沙场的武将。

此项政策有力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有益流动,底层老百姓终于有了靠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大唐选拔了很多人才,宰相张柬之和狄仁杰都是科举成就的代表人物。

而郭子仪也是通过武举制度一举成为武状元,后来更是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拯救了大唐灭亡的命运。

郭子仪

而且整个唐朝中前期,始终有鼓励文官随军守边的传统,出可为将,回则有机会当宰相,文武不分家,真正的出将入相,横扫朝鲜半岛的刘仁轨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制度创新使唐朝的文治武功都达到了我国古代史的巅峰。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唐朝同时很有远见地下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就是说吃公家饭的公务员的家庭成员一律不得经商,避免官商勾结。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人民获得了休养生息,据史料记载,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是整个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负担最轻,幸福感最强的年代之一,很难得,当时粮价很便宜,也很充足。“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不无羡慕地作诗云:”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由此可见当时唐朝的盛况,老百姓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内忧外患根本无需考虑,因为根本不存在。

2:军事成就

李渊617年起兵反隋的时候,仅占有太原一城,相比其他的割据政权,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等到618年称帝,正式开启唐王朝的时候,天下依然是群雄并起的阶段,大家可能都知道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给中原大地带来的灭顶之灾,当时汉人几乎灭绝。可是很少人知道隋末时期,唐朝起兵的时候,周边胡人的势力比五胡乱华时期更为强大,一旦胡人再次入主中原,那就不止是五胡,N胡都有可能,汉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初唐形势

此时,19岁李世民开始正式亮相,并展现出非凡的军事统帅才能,亲自领兵迅速剿灭了中原的割据势力,并在626年发动玄武门政变,顺势开启了唐朝的辉煌时代-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不再亲自领兵,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手下的将军们更是取得了中华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战争成就。

公元629年唐朝疆域

公元630年,李世民命李靖出师塞北,一举剿灭东突厥,西域诸国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公元634年,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出击吐谷浑,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被杀,李世民另立吐谷浑国王。

公元639年,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高昌投降,在高昌首府建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皆到长安朝贡。

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下十余城,斩首4万,大胜而归,唐军损失不到2千。647年派牛进达、李勣继续袭扰,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逼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648年,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破军3万。为高宗李治最终灭高句丽奠定良好基础。

公元645年,薛延陀汗国挑战大唐威严,次年,唐将李道宗、薛万彻、李世勣等彻底击败并灭亡薛延陀,引回纥等铁勒11部酋长前来归附唐朝,同为编户,并设州郡。

公元646年,在漠北建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奇事。

公元647年,王玄策一行30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正赶上天竺内乱,权臣阿罗那顺篡位,攻击王玄策等30人,抢夺财物,王玄策无奈逃往吐蕃,到吐蕃以后,王玄策越想越憋屈,在吐蕃发檄文征召军队,征得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直接杀回去,三下两下就灭了天竺军队,俘虏了阿罗那顺及王妃还有男女共1万多人,牲畜2万多,全部赶往长安城献给太宗李世民,如此了不起的战绩,李世民却觉得和征服突厥的战功不能相比,随便封了王玄策一个五品小官应付了事。

李世民后来在总结自己的战争经验时:”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

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再接再厉。

公元650年,唐将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公元651年~657年,连年进兵西突厥,最终657年唐大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西突厥可汗逃遁。

公元655年,用兵高句丽与百济救新罗,663年,唐大将刘仁轨于白江口之战中击败百济与日本联军,横扫朝鲜半岛。

绝对的霸气,不服就干,不说二话,打服了再说。

李世民与李治用兵高句丽百济之战

至此,大唐疆域达到鼎盛状态,东至朝鲜半岛,向西越过葱岭,抵达碎叶城,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面积达到1350万平方公里。

唐朝全盛时期疆域

安史之乱后,朝廷开始对守边将领产生了不信任,文官集团开始与武将慢慢疏远,武将地位开始下降,这种重文轻武的趋势一直到北宋建立,已经成为共识,直接导致了后面的大宋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怂!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宋朝的软弱可欺是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就种下了种子。

重文轻武虽然对皇权是一种巩固,但也使汉民族逐渐失去了尚武精神,更使宋,明中央王朝在对外战争中非常被动,基本都是国内的防御反击战,这种战绩,不要说和盛唐相比,中唐晚唐的战争能力也不是宋明可比的。

“安史之乱”确实令唐朝盛世终结,国力大损,但之后百年之中,大唐依然能够灭回纥、破吐蕃、败南诏,直接打残三大强敌,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盛唐疆土,版图还能超过宋朝最强大时期。虽然和自己的盛世相比,已经很垃圾了,但对外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亚洲霸主。

3:文化成就和世界影响力

有了强大无敌的帝国军队并征服了无比辽阔的疆域之后,加上大唐在当时世界上来说最先进的文明制度,大唐就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大唐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迷人,这是一种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无比崇拜,在今天我们有专业的叫法:“软实力”。

文化就不用说了,唐诗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管哪国人都以学习唐诗,会写唐诗为荣。

大唐文明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它舍我其谁的霸气和无比包容的心态,当年的长安城,不客气的说就是世界的中心,比今天的纽约的地位还高,还有吸引力,而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无法自拔。

如果说现在留学美国可以当做是镀金的话,那么当时留学大唐的意义是一样的,学成之后还可以就地参加科举,能者可以留下来做官,其中有波斯王子,有日本遣唐使,有各地的蛮族,以大唐的包容自信,只要有能力都可以留下来给大唐贡献力量。

要说学习唐朝,其中的学习委员,非日本莫属。

大家现在都知道日本近代有个明治维新,全面西化,学习西方,成就了日本近代的崛起。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日本还有一个大化改新,全面唐化,学习大唐,使日本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公元648年,日本孝德天皇听从了从大唐留学归来的遣唐使的建议,开始学习唐朝进行革新,史称大化改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到了663年,觉得自己已经挺牛X的了,就想着可以和大唐练练了,就联合百济与大唐和新罗的联军发生著名的白江口之战,大唐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唐将刘仁轨的指挥下,大败日本百济联军,日军战船全部焚毁。

此战过后,日本马上就老实了,此后几百年,连续不断的继续派遣遣唐使继续猛学唐朝,日本学习唐朝,是全方位的学习,只要在唐朝看见的所有东西,全部抄回来,认真学。

日本天皇的皇宫就是乞丐版的大明宫,连大明宫内的许多建筑的名字都直接照抄,改都不改,可见对大唐有多痴迷!

最匪夷所思的是,天皇的称呼也来自大唐。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唐以前不叫天皇,只称大王,但是当唐高宗李治荡平西域,横扫朝鲜半岛以后,只觉得自己身上的王霸之气再也盖不住了,觉得自己比他老子李世民都牛X了,就想着给自己弄一个牛X的名号,正好他媳妇武则天也想提高自己的权力,就建议李治称天皇,自己称天后,一举两得,李治一下子就接受了。

当时的日本国王天武,听说唐朝皇帝改称天皇了,觉得这个称号实在太牛X了,立马学了过来,开始自称天皇,不过实在不敢对外宣称(真正的天皇还在大唐呢,怕挨揍),只能在国内过过瘾,直到几百年之后,日本天皇才敢对外宣布天皇称号,那时连唐朝都早就消失了。

结语

大唐虽已远去,但大唐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心里,那份自信,那份豪迈,那份包容,至今令人神往。

现在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唐人街,似乎又在无声的呼喊,大唐还在,永不消逝!

自己说好不算什么,别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朝是最强大、最文明、最进步的’。

L.S.斯塔夫里阿诺斯他的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

0 阅读:74

灯光大狮

简介:一个好的灯光可以让工作更有效率,让生活更加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