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过40天,已经为孩子花了五六万!”
一到暑假,全国各地父母纷纷上演烧钱大戏。
各种培优班,兴趣班和游学团“横空出世”,在挤满孩子假期之余,更是掏空了家长的钱包。
和小学生、初中生相比,准大学生们更是开启了“报复性消费”,令家长们叫苦不迭。
高考结束后,相比估分和填报志愿,被压抑许久的考生,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去挥霍人生中最自由的三个月。
无论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逛逛,还是购置期待许久的好物,背后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加持。
无数准大学生开启了“买买买”的暴走模式,后高考经济应运而生。
不久,网络上纷纷晒出不少暑假账单,少则大几千,多则三五万,父母们恍然大悟:“原来高考后的消费才是最大的。”
伴随着高考结束,考生们被解放的不仅是精力和情绪,还有旺盛的消费欲。
据相关数据显示,旅游出行、电子产品、医美驾考成了毕业生眼中炙手可热的消费大项。
打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旗号的考生,选择在6月10日至7月30日期间扎堆出游,让“萎靡不振”的旅游业直接起飞。
一时间,旅游产品订单量暴增78%,连带酒店订单一同上涨超三成。
北京、成都、重庆、上海和西安晋升为热度前五的城市,吸引无数毕业生蜂拥而至。而被电视剧捧红的“阿勒泰”等小众线路也后来者居上,一跃成为今夏旅游的主推款。
与此同时,旅游景区趁势推出各种折扣,比如普通学生票价130元的上海蜡像馆,对高考生仅收95元,只需凭身份证和高考准考证即可入园。
除了国内游,出境游也达到了预订高峰期,很多家长提前几个月就给孩子订好了出境游产品。
尤其是欧洲和新加坡,最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不仅如此,作为准大学生,手机、电脑、蓝牙耳机和智能手环,也早已成为暑假账单里的标配。
拼多多数据显示,高考结束当日,平台上手机和电脑等数码产品订单量飙升,比前一日上涨210%。
线下的手机门店更是人满为患,特别是性价比较高的国产手机,更是迎来一波购买“狂潮”。
比如在小米门店,无数学生和家长将柜台“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而大部分手机价格并不便宜,大体都在3000到8000之间,也丝毫挡不住考生们的消费热情。
趁着有大把时间可以支配,有的考生赶紧投身“驾考”中。
比如太原,就在今年高考结束后,迎来一波“驾考潮”。
其中,在万柏林区的晋运达驾校内,即便已经到了晚上7点,仍有10余名高考生在有条不紊地练车。
教练表示:“高考结束3天后,就有几十名考生前来报名。”
为此,驾校专门针对“有钱有闲”的高考生群体,打出了“28天即可领证”的宣传标语。
而河南考生黄锐刚出考场,便径直走向理发店染发。
对此,店员们早就习以为常:“每年高考完,都有大批考生过来烫头或者染发。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甚至很多考生,打算约一次“微整形”,作为送给自己的开学礼物,什么割双眼皮、摘眼镜手术的预约已经爆满。
不过,随着毕业生的“消费狂欢序曲”正式奏响,却难倒了不少家长。
这份额度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开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笔不小的开支。
对毕业生来说,暑假账单既是寒窗苦读多年的“褒奖”,更是通往大学的必要保障。
对家长而言,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恨不得缩紧钱袋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每笔钱都需要精打细算。
可家长辛苦攒下的钱,还没在手心里捂热乎,就被突如其来的暑假账单挥霍一空。
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在一张张“暑假消费清单”悄然铺开的背后,毕业生和家长的消费观念开始产生碰撞。
于是,立场迥异的双方,使得家庭内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摩擦和分歧。
面对暑假账单,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家境殷实的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带孩子出门吃喝玩乐,还面不改色地发出数万元的大红包,供孩子购买奢侈品并尽情享受美好的暑假。
可普通家庭或寒门子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毕竟,大额消费清单并不是人人都能付得起,它需要雄厚家境的托底。
杭州一位妈妈发帖称,女儿高考结束当晚,就决定买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还想独自畅游西藏,办张3000多块的健身房年卡。
清单里的每一条,都让她倍感压力。作为月薪4000的工薪阶层,她坦言从初中到高中,光补课费就已经掏空家底,实在没钱再为孩子的“梦想”买单。
夫妻俩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不舍得穿,才辛苦凑齐女儿的大一学费,可女儿不够体谅自己的冰冷现实,还是让母亲委屈不已。
即便有的家长硬着头皮答应了孩子的要求,最终却发现,这份承诺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重庆的杨女士高考前答应儿子给买手机和电脑,可万万没想到,孩子开口就要价格不菲的机型,加起来竟然有3万多,远远超出自己之前的预算。
而作为普通打工人的谭先生,在看到女儿列出的4万元清单后,决定不扫女儿的兴。
经过一番沟通后,最终给女儿打去2.5万元,为女儿的快乐买单。
同时,在大额暑期账单面前,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才惊讶地发现,父母在经济上竟是如此窘迫。
高考后,小丽满怀期待地整理出一份清单发给妈妈。
其中,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一共是9500元,接近一万。
可屏幕另一头的妈妈,在沉默许久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出“妈妈手头不宽裕”的回复,一下戳碎了她理想中完美的暑假。
更有网友难过地表示,暑假账单成了引发她和家长争吵的导火索。
当阿毛晒出旅游清单时,不仅没得到父母的同意,还被指责为不顾家,不懂得为家人着想。
尽管阿毛已经存下了一笔小钱,却仍然不够支付账单,只是想让父母补贴一些,可最终还是因为意见没有统一,双方不欢而散。
当然,有些父母也被强烈的愧疚感所裹挟。
一位广东妈妈发帖称,自己是不合格的家长,高考结束后,女儿压根没怎么向她张口,唯一的愿望仅仅是把脸上的痘痘去掉。
另一位山东妈妈表示,她的女儿特别懂事,只问她要了1500元的生活费,并没像网上那样大要特要,反而让她感觉自己没什么能给女儿的,因此内疚不已。
不过,父母是否需要为子女的暑假买单,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父母经济条件允许,或者之前跟子女有过明确的约定,愿意为孩子高考的辛苦做些补偿,当然无可厚非。
假如父母本身就很拮据且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对于子女的过分要求,应该予以拒绝。
毕竟,家长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在毕业生和家长消费观念冲突和对立的背后,折射出孩子日益膨胀的消费欲,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错位的矛盾。
他们深知花钱的妙处,却不知赚钱的苦楚。
这时,家长不妨抓住时机,对即将踏入成人世界的孩子进行一波消费观的教育。
首先,家长应该对孩子坦白家里的经济状况,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交流。
就像《奇葩说》一期的辩题,父母是否应该告知孩子家里并不富裕的真相。
傅首尔的回答深得人心,那就是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情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坦诚的态度,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窘境。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刚需导向才是消费准则,要能分清哪些消费是必要的,哪些无关紧要。
毕竟定额、适度的消费是可以的,但盲目攀比性消费是错误的。
只有孩子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才不会成为欲望和金钱的奴隶。
最后,更要让孩子懂得,钱并不是一张轻飘飘的纸,其背后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汗水才能换来。
知乎一位楼主“小咸鱼”曾分享过一件事。
从他小学起,母亲就会拿出纸笔来规划当月工资,并清楚地记下家里的每笔开支。比如买菜花了3块,水电费100块,存款1000元……
如果母亲手头宽裕,零花钱就会多给“小咸鱼”一些,如果经济紧张,母亲也不会粉饰太平,果断告诉“小咸鱼”自己囊中羞涩,这月没钱给你花。
假如“小咸鱼”特别梦寐以求某个东西,母亲就会拉着他一起进行合理规划,看看是否能从账单别的项目里挤出钱来,如果实在挤不出或者不值得消费,那就干脆不买。
后来,母亲加薪升职也没瞒过“小咸鱼”,给他的零花钱也相应地水涨船高。
虽然“小咸鱼”也会因为没有得偿所愿而失落,但他从不攀比和强求。因为他明白母亲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并对家庭开支和存款也都心知肚明。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还能让孩子更加合理,有效地经营好未来的生活。
高考结束,意味着准大一新生们来到未成年和成年人的分界点。
整整三个月的惬意假期,不应该被娱乐和购物填满,而是伴随更多的成长和思考。
准大一新生们应该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要慢慢学会经济上的自立。
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割舍掉对孩子的愧疚感,不能过分惯着孩子。
兑现完暑假账单,并不意味着投资结束,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是孩子读的是民办,四年下来的学费,足以把父母的钱包榨得渣都不剩。
孩子还没踏入社会,不知柴米油盐贵,他们可以大胆地去追求诗与远方。
但父母有眼前的苟且,他们的远方,是更大的苟且。
-END-
参考资料:
1 .《“好崩溃,我妈连1W块都拿不出来!”热搜上7万块暑假账单》,刺痛多少父母?粥左罗
2 .《七万块的暑假账单,刺痛了多少「寒门父母」?》知音真实故事
3 .《“我承担不起孩子一万元的暑假账单”》中国新闻网
4 .《有人晒出高考后家长支出清单,我觉得是时候告诉孩子挣钱的真相了》洞见
5 .《毕业旅行、电子产品…后高考经济带火哪些消费?》百度
作者:枫叶青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