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杜渐,什么是中风?如何尽早辨别中风征兆?

长岳看健康 2024-05-29 19:14:43

说起中风,大家常提一句话:“时间就是大脑”,中风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降低伤害的最好办法。

据统计,在我国中风的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排第2位,且只有不到20%的患者可以获得基本痊愈,大部分都会落下残疾。那么什么是中风?如何尽早辨别中风征兆,实施救治,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如猝然昏迷、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与脑梗死。

在《伤寒论》中,中风是太阳病的分类之一,属太阳表虚证(另一个是伤寒)。《伤寒论》第二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其主要病机是: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在太阳中风的主要脉证中,以汗出最具特征,能区别于太阳伤寒的无汗。

中医所说的中风与西医说的脑卒中实际上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达方式,都是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疾病。

【为什么会中风?】

脑血管就像是水管,每天运输着大脑所需要的氧气等物质。随着日积月累对水管的使用,水管开始老化,等到有一天血压突然升高,原本老化的水管不能承受住压力,就会破裂。

水管的破裂,意味着脑血管的破裂,会让血液进入脑部,血液进入脑部,或者进入头骨与脑部之间的腔隙中(这种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就是出血性中风。

【怎样识别中风?】

俗话说“一叶知秋”,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会有征兆,中风也不例外。

早在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就明确提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临床上有部分人群存在中风先兆症状,如:短暂性言语不清、口齿笨拙,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头晕眼花、眼前发黑甚则晕厥等,并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

生活中当出现这些“蛛丝马迹”都是中风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可根据“中风120口诀”和“BEFAST口诀”进行早期识别。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中风120”口诀

“1” 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 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 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BEFAST口诀”

“B”——Balance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中风急救“6要”“4不要”

“6要”

1.要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情况、地点,记录发病准确时间;

2. 要解除领带领口纽扣,摘下假牙,保证气道畅通,取下手表、眼镜;

3.要让患者平躺去枕,头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

4.要稳定患者情绪,避免血压波动;

5.要准备好就诊卡、医保卡、病历资料、钱以及银行卡;

6.有条件的在等候期间要测量血压、血糖。

“4不要”

1.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不摇晃、不刺激、不大声叫喊;

2.不要给神志不清的患者盲目喂水喂食物;

3.不要随意给患者用药防止病情加重;

4.不要对意识不清患者进行其他所谓经验治疗。

【如何预防中风?】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应注意

均衡饮食,避免进食高胆固醇及高动物脂肪食物;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天气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

高血压、血糖、高血脂及心脏病等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心脏相关危险因素。

【中医治疗中风】

一、中药辨证治疗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其发病机制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脑部脉络阻塞或破裂。

中医对中风的辨证分析主要有肝阳上亢型、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气滞血瘀型等。

✎肝阳上亢型

患有这种证型多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史,有头痛、头晕、口眼歪斜、面红耳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多采用平肝熄风的方法,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痰瘀阻络型

患有这种证型多有肥胖、高血脂等病史,有头痛、眩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气虚血瘀型

患有这种证型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等症状。

多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阴虚风动型

患有这种证型多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红,少苔少津,脉象细数。

多采用滋阴熄风的方法,选用大定风珠加减治疗。

✎气滞血瘀型

患有这种证型多有情绪不稳定、头痛剧烈等症状,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象弦细。

多采用行气化瘀的方法,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二、针灸治疗

主要采用体针和头皮针治疗。

✎体针

主要适宜于中风恢复期。肢体瘫痪者,常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肩髎、天井、外关、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秩边、殷门、委中、承山、申脉等穴位;

中风后痴呆和精神症状者,取百会、前顶、四神聪、神庭;中风后小便失禁者,取百会透后顶;

中风后腕、指关节不能活动者,取百会、双侧太冲用泻法,取曲池、合谷、外关、中脘、中泉用补法。

✎头皮针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中风后肢体瘫痪者,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

中风后肢体麻木,取顶中线、顶颞后斜线,头面部取下1/3,上肢取中1/3,下肢取上1/3;

中风后口角歪斜,取顶颞前斜线下1/3;中风后语言不利,取额中线、颞前线及顶颞前斜线下1/3;

中风后头痛,取额中线、颞前线及颞后线;中风后眩晕,取颞后线、枕下旁线;

中风后视觉障碍,取枕上旁线;中风后共济失调,取枕下旁线;

中风后并发小便失禁,取顶中线。

另外,可根据患者病情,辅助采用耳穴、穴位注射、艾灸的治疗方式。

【针灸科专业团队】

中风/卒中的高发生率,给很多患者家庭带来极重的负担。我院针灸科由深圳市名中医冯军教授领衔,由冯军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谢宇锋担任科主任。

专科以冯军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临床运用为特色,具有原创性的“枢机疗法”,该疗法以太极图阴阳的运行变化规律来解读六经、六气的升降、开阖规律。

“枢机疗法”创造性提出:颅顶针、通用柴胡汤“一针一药”的少阳调枢法;腰臀针和加味附子汤“一针一药”少阴调枢法。以调枢机达到调六经、六气开阖的作用,运用于中风疾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致残率,尽快促进患者患肢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冯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深圳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针灸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针灸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病术后麻痛、肩周炎、膝关节炎、痛风、阿尔茨海默病、头痛、三叉神经痛、儿童抽动症、失眠、耳聋、耳鸣、眩晕、面瘫、过敏性鼻炎、鼾症、慢性咳嗽、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经前和更年期综合征、多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腹泻、慢性前列腺炎、尿频、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乳腺增生、腺样体增生等诸多疑难杂症。

周遵明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参与基础、临床和教学各级课题2项,主持1项,发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SCI论文5篇。

擅长运用“靳三针”治疗针灸中风后遗症及各种痛证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膝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等疼痛相关疾病等;擅长运用结合针灸和中药治疗临床疾病,如眩晕、咳嗽、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图片除标注外,由科室供稿,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0

长岳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