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二战却输了选举,被选民抛弃的丘吉尔

街坊在罗湖 2022-09-14 15:55:30

1945年夏,正在波茨坦开会的丘吉尔却在国内的选举中落选了。斯大林讽刺道:“你打赢了战争,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

丘吉尔却淡定的回应说:“我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丘吉尔在二战中组建的是战时内阁(英国战时法令,不选举,不更换政府)。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必须解散。于是丘吉尔辞职,信心满满的参加大选。原本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

1940年法国沦陷后,英国在丘吉尔的带领孤军奋战(苏联41年6月才被卷入战争,美国则要等到1942年初),顶住纳粹空袭和海上封锁,发表了著名演讲《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最终排除万难,领导人民走向胜利。贡献之大,每次回想起来,把自己都感动坏了,可参考他卸任后的多部专著(下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己在二战中的表现的骄傲和满意。

然而,丘吉尔却被选民抛弃了,对此,他只能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给自己下个台阶:“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首先,需要简单阐释一下英国的选举制度:英国的选举,选民是根据候选人的党派执政方案,而不是其党首个人品质或主张进行投票选择。 所以,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其内政外交方针对不对选民的口味,是最为关键的。

然而,作为精英阶层的保守党领导,丘吉尔没有从最广大人民的角度考虑战后人们的需求,使得他失去民心。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平平安安,穿衣吃饭。中国有句俗话,出自《太平广记》,叫做“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实际上,在英国老百姓,甚至欧洲老百姓上都是通用的。这也可以解释,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签了《慕尼黑协定》后,回到伦敦时,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高呼:“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当时,无论是机场接站的民众,还是守在收音机旁等消息的各地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下图),主流媒体也是一边倒赞美之声。

那么,再回到1945年的大选,作为丘吉尔是个铁杆反共分子,自己贵族出身,不愁吃穿,从未考虑过“穿衣吃饭,过日子”这种普通人的事儿。所以,面对百废待兴,只能叼根胡萝卜当下午茶甜点的英国老百姓,没有下力度向选民宣传怎么搞战后重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福利;

反而天天叫嚣共产主义和苏联的威胁,耸人听闻地警告人们:现在的和平是假象,战争威胁仍无处不在。这种风格和执政重心,自然难以吸引饿着肚子,买块香皂都得排队,几年没穿过新衣服的英国老百姓。

所以,丘吉尔保守党纲领,没有拿出深入人心的战后改革、改善民生计划,还嘲笑攻击工党的改革纲领;加之天天叫嚣共产主义威胁,甚至会让九死一生,好不容易迎来和平的英国老百姓产生不由心生反感。

另一方面,咱们再看看赢得大选的工党。在1945年大选前,保守党几十年来一直稳控议会,工党势力相对弱小的多。

不过,不同于代表精英阶层的保守党,工党从名字到执政方针都更加“接地气”,更迎合普通人的喜好。工党领袖艾德礼非常识时务的抓住了当时英国人民战后重建,改善生活的愿望。

工党发表《让我们面对未来》的竞选纲领,做出了三项许诺,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下至个人工资,医保,教育等方面的待遇与福利,都是人们最关心和需要的;而不是如何对付远在千里之外的苏联威胁。

所以,正如当时媒体评论,“对选民来说,作为战时领袖的丘吉尔依然深孚众望,作为和平时期的领袖,他却毫无吸引力”。

1945年8月,波茨坦会议上的新三巨头——前排从左到右为艾德礼、杜鲁门和唯一的熟人的斯大林

还有一种说法是,选民之所以抛弃了丘吉尔,是因为他年纪大(此时71岁高龄),而且总让人联想起可怕战争和空袭,不吉利。

实际上,这种说法真的不太客观。因为,不要忘了,5年多后,丘吉尔卷土重来,第二次担任了首相,住回了唐宁街10号(下图)。

1950年,二次上任的丘吉尔首相

几年后,风水轮流转,竟又转回了保守党。1945年,工党领袖艾德礼画的那三个“大饼”,最后连半个饼都没实现,保守党方面吸取了上次败选的教训,提出一份《工业宪章》,重申了建设“福利国家”的方案,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帮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结果,如同钟摆一般,民意又偏向了保守党一侧。1951年,经历过两次中风,已经77岁高龄的丘吉尔再次成为首相。然而,此任期内,丘吉尔又两次中风,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只能依依不舍的在1955年提前辞职。不过,丘吉尔的战后败选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还真是实打实的。

0 阅读:85

街坊在罗湖

简介:真实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