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逻辑第95天:不完全归纳推理

郑懿 2023-10-04 21:15:5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99/200天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只是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进行断定,而结论则是对该类事物全部对象进行断定,结论断定的范围超过前提断定的范围,是或然性推理。

推理形式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种类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在没有遇到反例的前提下,推出该类事物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跑步可以健身,

游泳可以健身,

踢足球可以健身,

跑步、游泳、踢足球是运动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遇到反例,

所以,所有运动都可以健身。

10月1日是假期,

10月2日是假期,

10月3日是假期,

......

10月6日是假期,

10月1日、10月2日......10月6日是10月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遇到反例,

所以,10月都是假期。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上面第二个例子,仅凭借10月1日至6日是假期,就推断10月都是假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又比如典故“守株待兔”中,宋人仅看到一次兔子撞木桩而死,就以为所有兔子都会撞桩而死,他可以轻松收获,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从而得出尽量可靠的结论。

(1)通过寻找反例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有时候,没有遇到反例,不等于反例不存在。

10月1日至6日是休息日,但10月7日是工作日,所以出现10月7日的信息后,就不会得出10月都是假期的错误结论了。

有些人小偷小摸,可能一时间不会被发觉,但不能就此认为这种行为不会被发现,是安全的。

等到他被抓时,就会知道这是不可能安全的(出现反例),但为时已晚。

(2)通过增多考察对象的数量、拓宽考察对象的范围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比如“守株待兔”里,如果宋人多观察几日,就会发现,兔子撞桩而死是概率极低的偶然事件,可遇而不可求,他就不会产生错误的推断。

(二)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与某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出该类事物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

推理形式: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Sn是(或不是)P,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S与P具有必然联系)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天才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题:1加2加3一直加到100,这100个数相加,和是多少?

许多学生开始埋头苦算,高斯只是推算一番,就说出了答案。

老师很惊讶,问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原来,高斯发现,首尾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1,第2位和第99位相加,也等于101,第3位和第98位相加也等于101,类推到50+51=101。

这就是科学归纳推理,找出考察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

自学逻辑,欢迎交流探讨。

我是郑懿,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部分内容引自《图解逻辑学》明道(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