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活一口气”,佛法静修忽略气的存在只讲观照佛祖,就真的没有了气的存在吗❓“气随意动”这是人体的本能,不会无缘无故的丧失。故而张三丰在《无根树》中提到的观点,“静坐孤修气转枯”中的枯,其含义并非只是枯萎的意思。
☞无根树——张三丰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
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
道法的静修并不是如南怀瑾吹嘘的“入静到极致”,只讲意识的修炼;道家经典《道德经》的第二章中就讲到了物质所具有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音声等两种相辅相成的特性,是物质发生发展的普遍逻辑规律。
道法修行中的性、命就是物质的这么一种相辅相成的特性,气属于命、意念属于性。静修入定的意守就如“大禹治水”典故中的治水方法——引导疏泄,引导的就是气脉的运动走向,如此性命的结合,也就是气、意融合才是静修的核心❗
张三丰诗词驳斥的“静坐孤修气转枯”,实际就是现代修行方式的主流,这个“枯”字不仅是枯萎的意思,更有枯禅的含义。
《道德经》中对枯禅的解释,在第五十二章中是这样写的“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危”。这其中的门、兑就是人的眼睛与耳朵,泛指认识体感事物的通道;闭、塞就是关闭堵塞这些通道,就是南怀瑾吹嘘的“入静到极致”。
在静修中关闭堵塞了人体与外界通道的“入静到极致”,还能够有感觉运动吗❗似乎这种不运动的静止,很符合静修入定的意思。但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物质都是在运动的,不运动就意味着死亡❗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终身不危”,如同死亡一样关闭了感觉、触觉,哪里还会有危险意识呢❗
南怀瑾所说的“入静到极致”,实际就是枯禅的诱导❗透过其观点可以推测出,南怀瑾的静修水平含有着水分❓
✘有理有据的反驳,我敬重;无素质的开骂,只能让人更照不起你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