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三阳观,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游泰山不容错过的免费景点

晶林看旅游 2024-03-21 12:46:35

泰山旅游,有两处不可错过的景点,一是扇子崖,一是三阳观。

巍巍泰山,其实景区周边的古迹和景点还是非常多的,比如玉泉寺、王母池、普照寺、五贤祠、冯玉祥墓等。因夜登泰山的名头太响,这些散落在周边的景点就成了“小众”,故而外地游客一般不知道,更不会到达。

三阳观即为其中之一,它位于泰山五贤祠北凌汉峰山腰处,始建于明朝,距今几近500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的宫观建筑之一。

前往三阳观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天外村出发,经冯玉祥墓,沿山路东行,有路标指示,一般人大约需要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可达。另一条路是驱车到普照寺,普照寺西侧有登山线路,经过五贤祠、洗心亭、迎仙门,大约步行半个多小时可达。

途中经过的普照寺、洗心亭、五贤祠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中的古建筑。

山路弯弯,景色宜人,一路都是茂密的树木,不时还有古迹呈现,那是一个爽啊。尤其是夏季,遮天蔽日的林荫,山风吹来清凉香甜的空气,极目远眺,心旷神怡。

洗心亭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时任泰安知府的金棨重修五贤祠时创建,取读书可洗心之意而名“洗心亭”。亭内有著名的抗日将领冯玉祥的题刻:“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占了去,有硬骨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

亭北有《胡安定公投书处》的碑刻,明万历六年二月所立。这处碑刻记录了“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潜心研学的事迹。

五贤祠始建于唐代,初为唐代周朴创建的栖真观。北宋学者孙复、石介在此建泰山上书院,理学家胡瑗曾访学至此。明嘉靖年间在此建祠,祀孙、石二先生,题额“仰德堂”,后增祀胡瑗,称三贤祠。至清道光年间徐宗干重修时,又增祀宋焘和赵国麟,遂易名五贤祠。

过五贤祠,继续登山,山势陡峭,怪石岩岩,风光旖旎。

快到三阳观时,路旁道西有道士林,走进细观,为王三阳及其道徒墓,墓多为山石围砌,有数十之多,墓前有残存石碑数通,居中有大幕,乃王三阳碑,即三阳观创始人。

道士林不远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三阳观了。山门为歇山式建筑,山石砌垒,上覆绿琉璃瓦,门额三阳观,门后影壁为阴阳鱼太极图。

山门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三阳观的简介石碑。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东平道士王三阳带着徒弟来到泰山,寻到凌汉峰,看到这里松柏葱茂,麻栎蓊蔚,泉石铿然,幽奥静僻,视为风水宝地,于是“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居”。明于慎行为之记:“入门三重,得蹬道而上,有殿有阁。又左为客寮四楹,以待游镳。”后“稍稍营葺庐居”,因为王三阳所建,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后,徒承其师志,大兴缔造,达到鼎盛。其派系为全真教果老祖师云阳派。

进入山门,一棵数百年树龄的银杏树耸立在院落中央,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跃然眼前,四周散落着不知多少年历史的碑刻。

拾级而上,松柏巍巍,依山而建的古建筑层次分明。

第一层四栋建筑,正对山门三栋,丹柱黛瓦,建筑之间还有依山而凿的山洞,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等。供奉玉皇大帝一栋建筑其实一座山洞,洞北端是凿山体而形成的神台,而洞两侧则对称凿有4个小的隐身洞,小洞口宽约1米,高1.9米,深近2米,建筑形式非常神奇。另一栋是偏殿,有五六间之多,不知道是护林人员还是文物管理部门人员的居室。

平台和建筑间也有数通历代碑刻,包括明万历年间萧大亨撰、王应星正书《三阳 庵新建门阁记》,于慎行撰、王应星书《重修三阳观记》,于慎行撰书《登岱六首》 ,三阳弟子昝复明立《钦差太监樊腾遵奉大明皇贵妃郑淑旨皇醮记文》及冯玉祥《赞满大炼师碑》等。

第二层是混元阁,三开间全石结构庑殿顶建筑,后檐墙建在山体上,需穿过第一层建筑间的登山石阶而至。阁面阔8.9米,进深6米,正殿供奉上元天官紫微帝君,旁边分别为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

第三层建筑位于混元阁之后,有一陡峭的石阶,坡度能有六七十度,高约近20米,共66级阶梯,看着就有点心惊胆颤,石阶旁是一石崖,上刻“全真崖”三字。石阶尽头为硬山式古建筑天仙圣母殿,青砖黛瓦,丹柱前厦,古朴沧桑,前厦内有石碑两通,均为功德碑。大殿额书“灵光普照”,内祀泰山圣母等。

殿前有一侧柏,树干直径在1.5米左右,树木高大耸立,树冠成荫,蓊蓊郁郁。

泰山三阳观,因王三阳而得名,这在宗教建筑中也不多见,甚至明朝时期的阁老于慎行都为之题字、赋诗,乾清宫太监奉郑贵妃之旨亦来此敬叩泰山圣母及诸神。三阳观有位于泰山之阳的幽境之中,人迹罕至,故而得以保存,至今周边不少市民依然会翻山越岭来观中祭拜,也是泰山旅游不可不看的古建筑群。

0 阅读:34

晶林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